说起中医,人们的印象就是医生坐堂看病,把脉、开方、熬药。说到外科治疗,大部分人不会想起中医,都认为是西医的专长。传统中医“外治法”简、便、廉、验的优势渐被人淡忘。
在各地的中医院里,中医外科的治疗领域日趋狭窄,已逐渐缩小到如皮肤、乳腺、肛肠、周围血管、骨伤等几个比较有传统特色和优势的领域。
上面的话可以反过来说,由于有突出优势和特色,肛肠科、皮肤科、乳腺科、周围血管科、泌尿科等相继从传统的“中医外科”中分化独立。中医外科的临床生存空间逐渐缩小。再加上疾病谱的改变,中医外科成了一个“大而空”的骨架。在许多医疗机构中,普遍存在以普通外科代替中医外科、以三级学科代替中医外科的现象。
谈到中医外科衰落的原因,河南省中医院外科教授李中玉把焦点集中于两个问题上:一是临床人才断档,二是传统制剂消亡。
中医外科传统的丸、散、膏、丹等外用药物不仅疗效好,而且价格低廉,但多为院内制剂(不是药厂生产,是医院自己配制的药剂),使用范围受限,用量小,很难形成规模效应,基本上是负利润,由此导致很多传统的院内制剂逐步退出临床,甚至停用。
此外,由于传承上后继乏人,能够应用这些制剂的医生越来越少。比如说三仙丹、白降丹这些传统外用药,对于疮疡愈合有明显的疗效,但许多医生只在书上看过这些名字,没有临床经验。这造成传统老药无人配制、无人使用。再加上经济利益的驱动,医生们也不屑于使用这些廉价药物。
千百年来,中药制剂的制作技艺一直以口传心授的方式在民间传承。随着传统剂型中医外用药物的停产及使用量的减少,一些药物的制作方法,如膏药制作等,后继乏人。老药工的技术无人继承,面临失传的风险。
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医外科传统药物由西药代替,中医外科研究的中医局部辨证用药及局部敷药的经验技术将被废弃。上述种种,正是中医药文化最深切的痛。
因此,有人议论:没有中医外科,中医就死了半条命。有人感慨:现代中医被阉割得七零八落,古人用着有效的东西,现在我们不敢用不能用,甚至闻所未闻,任其下去,恐怕中医外科会慢慢凋零死亡。外科一亡,则内科孤寒。
此话大概过于悲观,但足以让人警醒。
本文学术指导专家:李中玉,河南省中医院外科主任医师、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委
从小到大,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身体出血的经历吧,轻一点的像是鼻出血、牙龈出血,重一点的比如尿血、便血。2017年,浙江省肿瘤医院宫颈癌住院4400人次、子宫内膜癌住院1400人次,从肿瘤引起阴道出血角度,浙江省肿瘤医院妇瘤外科病区主任陈雅卿主要讲了讲这两种癌症。
近日,华中地区首台、全国第五台脊柱智能手术机器人落户河南省人民医院。智能机器人的引入,缩短了青年医生的学习曲线,使得一些年轻大夫在很短的时间内上手高难度手术,既提高了精准度,又降低了风险。
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胸外科紧跟学科前沿,钻研新技术、新业务,陆续开展了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胸腔镜下纵膈肿瘤切除以及全胸腔镜下手汗症、肺大疱等多种疾病的微创治疗。近日,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胸外科就利用微创技术为一名患者解除了40多年的痛苦。
腰椎间盘突出的常见症状是腰腿疼,腰腿痛的原因是神经受到压迫,引起炎性反应导致疼痛,在国外这类疾病都是由神经外科大夫诊治。
肺部磨玻璃结节常常在胸部CT检查时被发现,表现为密度轻度增高的云雾状淡薄影结节,让患者感到恐慌。
11月24日,郑州市科技局组织专家对郑州市骨科医院的“郑州市手显微外科重点实验室”进行了现场评审。
时光飞逝,转眼运动创伤关节镜外科已走过15个年头,这15年是科室全体医务人员迎接挑战,攻坚克难,追求卓越的15年,是跨越发展、勇夺佳绩,内强质量,外树形象,提升素质、凝心聚力、续写辉煌的15年。
刚满29岁的她,已从事护理工作整整十年了。十年的工作经验,令她对各项护理操作,均能“稳准轻快”地完成。她不仅技术过硬、还很有修养。她是科室低年资护士眼里的“园子姐”,也是护士长心中的左膀右臂。
“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2017年学术年会”在美丽的太湖之滨、江南历史文化名城无锡隆重召开。
10月13日,第二届中美脊柱外科论坛暨第四期胸腰椎骨折治疗新进展研讨班在郑州市骨科医院隆重举办,会期一天。
10月13日,第二届中美脊柱外科论坛暨第四期胸腰椎骨折治疗新进展学术会议在郑州市骨科医院举行。
自从前几年因痛风手术后脚肿不能走路后,领导就安排王福义开始坐门诊了。
9月26-29日,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第十三次全国小儿外科学术年会在美丽的东南沿海城市--福州举行。
9月22-24日,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主办的“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第八届中南地区学术会议暨全国手部先天性畸形治疗专题研讨会” 在湖北武汉举办。
莅临此次学术会开展讲座的诸位专家教授都是运动医学学术领域的带头人,是有着深厚学术功底和丰富临床经验的权威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