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当你看到一个50多岁的父亲失声痛哭时,你的心里会有多大的阴影面积?
看着咨询室里的一老一少父子两人。父亲用略显黝黑的手捂面,不停的抽泛,可以看出来他已经在尽力的克制,但是还是忍不住哭出声来。旁边站着他的儿子,肤皙白净,目光呆滞,安安静静的呆立,从他笔直的站姿能看出来军人的身影。
父亲忍住悲痛,慢慢的说起来。旁边是他的独生儿子感染了艾滋病,曾经,儿子是他的骄傲,是全村唯一考上的军校大学生,毕业分配到外省。后来又上了西部的一所军校读研究生,是村上文化程度最高的,一直是他引以自豪的资本,村里左邻右舍羡慕的对象。否认在外地吸过毒,承认在西部军校发生了男男同性性行为,未发生异性性行为。同性性行为是与校外的一些社会青年发生的,不知道何时感染的,大概有一年多了,这次是因为皮肤出现了不易治愈溃疡,在医院就诊时被检测出来的。
父亲想不通,为什么自己的儿子会感染艾滋病?
父亲在咨询室两个小时一直在流眼泪,反复地对我们强调,不要暴露他儿子的病情,以免影响他儿子的婚姻。疾控人员告诉他们结婚必须要告诉女方感染艾滋病的情况。
年轻人,整个过程基本沉默,不向他询问,绝不张口。父亲千恩万谢,带着儿子走了。望着他们的背影沉思着。
点评:
大学生追求的是新奇和刺激,男同角色正符合这一点。无防护的同性接触,这样的游戏,让很多学子付出了惨痛且昂贵的代价,伤害了自身的健康,伤害了父母的期待。全方位加大艾滋病宣传力度的同时,也请大学生们关心一下自己,关心一下父母,关心一下艾滋病防治知识,记在心间,改变行为,使用安全套。
本文节选自《艾滋病防治典型案例汇编》
众所周知,“艾滋病是完全可以预防的”。从近几年报告病例的感染途径来看,艾滋病病人主要以性传播为主。所以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只要能够做到洁身自好、杜绝不洁性行为,就可以有效避免感染艾滋病,只有那些知行分离、发生高危行为的人群才有机会感染艾滋病。
叮铃铃…,一阵电话铃声打断了我写工作汇报的思路。拿起电话,听到检验科的同志报告:又确诊了一个大学生,请他来咨询室了。
他打电话给已经在北京工作的女朋友,他的女朋友停顿了好久,才颤抖的语调说:自己在2017年11月已经在医院确诊了HIV。他如遭雷击,完全懵掉了。
从小听说过艾滋,小学就知道什么是艾滋,初中高中把艾滋病毒当做病毒中的特例重点讲解过,挺不可置信的,我竟然成为它感染人群中的一员。
阳光明媚的午后,心情低落的小赵由爷爷陪着来到区疾控中心,结果他早已知晓,十八九岁的年龄,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追逐着美好的梦,被HIV无情的击碎。
他今年34岁,已婚,还有2个孩子,夫妻关系一般,20岁时去外地和一个同龄的男性在一起居住,时间长了就产生了一种奇妙的感觉,后来就发生了关系,至于后面的事情他也不愿多讲。
小乙,男,16岁花季少年,家庭经济收入较好。因父母均忙于工作,虽然不愁吃穿,不愁花钱,但感情上缺少关爱陪伴,学习没兴趣,经常使用手机浏览各种网站,并加入各种交流群,被别有用心的男男性行为者引诱,并沾染上不良习气。
西某,男,1991年生,2010年就读于省会某高校,学历本科,2014年大学毕业后先后在多个城市工作。2017年3月经市疾控中心确证为HIV感染者。
陈某,男,25岁,某高校学生,本硕连读。因男男性行为感染,确诊时间2017年12月22日。
患者岳某,男,22岁,2016年确诊感染HIV。从上小学开始一直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于2012年考入省会某知名高校,学习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