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疾病防控 > 正文

艾滋病防治典型案例:交友软件,男男感染艾滋的桥梁

2019-11-25  来源:映象网健康频道

5034

西某,男,1991年生,2010年就读于省会某高校,学历本科,2014年大学毕业后先后在多个城市工作。2017年3月经市疾控中心确证为HIV感染者。

  西某年龄不大,比较文静腼腆,不善言辞。经过工作人员耐心细致的沟通了解到,西某无输血及异性性接触史,至今没有谈女朋友。在上大学期间,因爱好动漫,参加了学校cosplay社团,并与其中一名刘某关系不错,正是由刘某带给其一些男男性取向方面的了解。据西某自述,他们俩为纯纯的爱恋,没有发生同性性行为,是美好的。后在大学毕业后,各自回到家乡后,就只通过微信联系,再没有现实见面。在2015年后,就通过社交软件blued群,结识了一个在某市工作的外地籍男子宋某,与西某同岁,是其固定男男性伴 ,两人发生过同性行为,有时使用安全套。在15年底,因宋某工作调动回老家两人分手,更换了手机号码,后西某便和宋某再无联系。通过近几年开展的各种艾滋病防治宣传活动及发放的宣传册页等,西某了解到自己与宋某的男男同性性接触属于高危行为,便每年定期去疾控机构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均为阴性。2017年春节前,在blued群内被一男子邀请,一起外出旅游,期间发生过性接触且无保护措施,并有出血现象,后被告知其为HIV疑似患者,把西某气的当时都想报警处理,后碍于面子无法启齿,也就算了。之后西某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度日如年,刚过完年就来到市疾控中心检测,确证为HIV感染者。在确证当月就开始接受抗病毒治疗,精神状态良好,对工作生活于充满信心。

  点评:

  大学校园是年轻人聚集的地方,交友软件使用人数多。交友平台的可及性强,为男同的多性伴提供了便捷。男同大学生是艾滋病的高危人群,大学生了解安全套知识,但做不到100%使用,总认为艾滋病离自己遥远,存在侥幸心里。高校中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要凸显高校宣传特点:真正让大学生意思到无防护同性性行为的危害,在交友软件上也要有宣传。


  本文节选自《艾滋病防治典型案例汇编》

文章关键词:艾滋病防治典型案例 责编:王永芳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慢新闻

湖北省卫健委辟谣“病毒变异传染性更强”:未发布此信息 湖北省卫健委辟谣“病毒变异传染性更强”:未发布此信息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