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疾病防控 > 正文

艾滋病防治典型案例:固定性伴不等于安全

2019-11-25  来源:映象网健康频道

5034

范某,男,27岁,父母离异,2013年10月因患有梅毒在医院做艾滋病检测,结果阳性。第一次见范某,印象深刻,很健谈,对同性方面的事情一点也不避讳。

  范某自述上初中时就发现自己喜欢同性,16岁辍学后,外出打工,在酒店当服务员期间结识酒店后厨小李,范某说小李一开始并不是同性,因两人晚上住同一间屋,范某就主动勾引小李,小李不愿意但也没有明确拒绝,经过一而再,再而三的引诱,两人发生关系,据范某说,两人均为第一次性行为。

  说好的要一起走未来的每一步,无奈中途小李却结婚生子,并有一儿一女。但两人并没有因为小李的结婚而断了联系,相反在小李婚姻存续期间,两人一直保持着同性关系。由于家庭原因,小李不能经常陪伴范某,范某则开始通过男同交友软件,经常约群里男性见面,合适了就去宾馆开房发生关系,且从不采取安全措施。小李有时会以工作加班为由背着自己妻子去找范某,两人在范某出租屋发生关系,出于双方的信任和了解从未采取安全措施。

  2014年小李妻子发现两个人关系后,曾找范某大吵一架,但范某并不觉得是自己插足他们的婚姻,反而理直气壮跟对方说:“他是你老公,你有本事领回家,他不照样睡在我的床上”。没过多久,小李和妻子离婚。两个人继续在一起,范某鼓起勇气向小李说出了自己患有梅毒和HIV,并让小李也去检测,结果阳性。两人都确证后,带着小李的女儿、儿子检测,结果均为阴性。两人经过商量,向自己父母说了自己的性取向问题和感染HIV的事实。双方父母为以后各自孩子有照应,就同意并接受两人在一起。

  点评:

  工作中我们发现男男同性人群性伴多,更换快,即使有固定性伴的同时也有不固定性伴,安全性行为意识薄弱,很多人相信自己离HIV很遥远,安全套使用率低,启示我们在男男干预中应加大警示性教育的内容,认识到推广使用安全套的重要意义。案例中因为信任和了解而未使用安全套,告诉我们宣传中正确认识安全性行为,固定不等于安全,信任也不等于健康。

  故事中也暴露了HIV阳性后性伴告知的问题,对感染者进行相关法律知识的普及也是宣传的内容,如何告知还需要通过加强咨询技巧因人而异。


本文节选自《艾滋病防治典型案例汇编》

文章关键词:艾滋病防治典型案例 责编:王永芳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慢新闻

湖北省卫健委辟谣“病毒变异传染性更强”:未发布此信息 湖北省卫健委辟谣“病毒变异传染性更强”:未发布此信息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