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频道 > 养生学堂 > 正文

惊蛰养生:宜夜卧早行 防“惊蛰病”有四大招

2018-03-05  来源:人民网-人民健康网

5034

  编者按:今天,我们迎来惊蛰节气。惊蛰,古称“启蛰”,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这个时节应该如何养生呢?我们来和大家好好聊一聊。

  【饮食篇】

  惊蛰养生防病有三汤

  ▲止咳安神——百合杏仁粥

  春季生发,在办公室内经常听到“咳咳”的干咳声,晚上往往咳嗽更严重,影响休息和睡眠。建议可以喝点百合杏仁粥,百合具有补中益气、温肺止咳的功能,杏仁归肺经、脾经,有祛痰、止咳、平喘的作用。

  ▲干燥上火——白菊花泡茶

  牙龈肿痛、便秘干燥,不妨喝点花茶。花茶中以菊花为好,而在菊花中以白菊花为佳。在古书中就有记载:“甘菊,取白色者,其体轻,味微苦,性气和平,至清之品。”泡冲白菊花茶,代替水来喝,可以起到疏散风热,清热解毒的作用。

  ▲预防感冒——葱白萝卜饮

  惊蛰时期是流行性感冒高发时期,可以熬点葱白萝卜汤喝。将葱白切成段后和萝卜片一起用大火煮开;也可以先将白粥熬好,再加入葱白焖煮一会。鼻塞、嗓子不舒服时喝一些,有预防感冒的作用。

  惊蛰应多吃清淡食物

  惊蛰节气是传染病多发的日子,要预防季节性的传染病的发生,应多吃清淡食物,如糯米、芝麻、蜂蜜、乳品、豆腐、鱼、蔬菜、甘蔗等。

  1、梨

  惊蛰时节,应多吃生津润肺的食物。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在民间还有惊蛰吃梨的说法,梨的吃法很多,可生食、可蒸煮,也可以榨汁。建议春季吃梨最好还是以冰糖煮制,这样不仅可以避免食物冰冷,更利于和胃降逆。冰糖蒸梨、川贝蒸梨制作简单方便,对咳嗽有一定的作用。

  2、菠菜

  惊蛰节气后,阳气生发容易导致肝火旺盛,中医有“春宜养肝”之说。有人说,菠菜是最适宜养肝的绿色蔬菜。中医认为,菠菜性甘凉,入肠、胃经,有补血、利五脏、通血脉、止渴润肠、滋阴平肝、助消化、清理肠胃等功效,对肝气不舒并发胃病、头痛目眩和贫血等有较佳的辅助疗效。不过,菠菜应先用沸水焯后再烹调。

  3、枸杞

  杞子性平味甘,功能润肺清肝、滋肾益气、生精助阳、补虚劳、强筋骨,是滋补性强壮药,为广东民间煲汤的常用药材,如《食疗本草》说它“坚筋耐老”, “补益筋骨,能益人,去虚劳”。肝炎患者服用枸杞粥,则有保肝护肝、促使肝细胞再生的良效。

  4、韭菜

  春季适当食用韭菜一方面可以养护人体的阳气,增强人体抵抗细菌病毒的能力,另一方面,还可直接抑制或杀灭致病菌,使人体远离细菌病毒的危害,春季气候冷暖不一,需要保养阳气,韭菜性温,最宜人体阳气,而且春季常吃韭菜,可增强人体脾胃之气。

  5、蜂蜜

  古人言:“朝朝盐水,晚晚蜜汤”,传统医学认为,春季干燥,要想滋阴润肺喝点蜂蜜水乃上选。在所有的天然食品中,大脑神经元所需要的能量在蜂蜜中含量最高。蜂蜜所产生的能量比牛奶高约5 倍,能够在很短时间内补充给人体能量,消除人体疲劳和饥饿。

  6、空心菜

  春季是吃空心菜最好的季节。这个时候的空心菜,不但脆嫩多汁、味道鲜美,更是解毒的最好蔬菜。中医认为,空心菜具有很强的解毒功效。它性凉味甘,具有解暑行水、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润肠通便等功效,被《南方草本状》誉为“奇蔬”;适用于痔疮、便血、折伤、虫蛇咬伤、淋浊、带下及饮食中毒等症。

  惊蛰时节:煎饼、春笋正当季

  山东的不少地区,惊蛰这天要在院子里生火用鏊子摊煎饼;煎饼的原料由五谷杂粮研磨而成,属于粗加工,营养损失少,膳食纤维多,有益健康。吃煎饼,一般用煎饼卷着各种食物吃,只要能想到的,都可以卷着吃。最经典的吃法是煎饼卷大葱,拿一个煎饼放上大葱,抹上豆瓣酱或面酱,那叫鲜香可口。喜欢吃素的,可以把各种蔬菜、豆腐卷着吃;想来点荤的,猪头肉、肉丝、蛋、鱼都可以卷;也可以荤素搭配,这样的吃法很容易就实现了食物多样的健康饮食原则。

  初春的南方,一些蔬菜上市了,如春笋、豌豆尖、菠菜、荠菜等,不仅看上去诱人、而且吃起来味道鲜美。特别是春笋,色白如玉、肉质鲜嫩,被誉为“菜王”。春笋含的水分多、还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特别膳食纤维含量高,可以促进胃肠蠕动、防止便秘。春笋的种类多,做法也多,可荤可素,炒、炖、煮、焖、煨等皆成佳肴。可以单独吃,做成油焖春笋;也可以和肉类一起做,如春笋炒肉、春笋白拌鸡;也可以和海鲜搭配在一起,春笋烧鲥鱼、春笋烧海参;还可以做成烧麦、面、汤等。

  【养生篇】

  惊蛰养生从日常做起

  惊蛰养生要根据自然规律,自身体质差异进行合理的情绪、起居、运动、饮食的调养。

  1、起居方面。随着气温回暖,人们也就越来越会感到困乏,这就是俗称的“春困”。为了让自己全身心投入工作和生活,充足的睡眠必不可少。为了一个良好的睡眠,建议睡前泡脚、按摩脚底,这样可以推动血气运行,温补脏腑,安神宁心,消除一天的疲劳,利于入睡。睡前还可以稍微活动身体,有利于身体舒展和放松。

  2、运动方面。适当锻炼,增强体质。从事文职工作的朋友,在春暖花开之际,应走出办公室,积极参加各种体育运动,以防未老先衰。对于老年人,由于不适宜作剧烈运动,故可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如广播体操、老年保健操、气功、太极拳等运动。

  3、饮食方面。春季气候干燥,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我国民间有惊蛰吃梨的习俗,生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惊蛰饮食调养应以保阴潜阳、以食养肝为原则。要注意全面营养,宜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少食动物脂肪性食物,按时就餐,消化功能差时采取少食多餐的方法,保证营养的摄入。新鲜熟透的水果,有益于健康。

  4、情绪方面。调适情绪,以养肝气。春天万物生发时,人的情志也处于一种开放宣达、生发疏泄状态,情绪易变,因而精神性疾患较多。可见春季要重视情志调养,做到心胸开阔、乐观愉快。还要特别注重养肝,避免怒伤肝。《黄帝内经》云:“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这句话提出了“治未病”的思想,阐明了“治未病”的重要性,它对养生保健、防病治病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数千年来一直有效地指导了中医学的防治实践。惊蛰养生还需根据自身体质差异进行合理的调养,但是不管你是何种体质,只要坚持有目的的保健养生,不断提高生活质量,相信都能过得健康长寿。

  惊蛰过后补“阳气”

  ▲春三月,宜夜卧早行

  中医学上,以四季配五脏,春季属肝脏,中医很早就提出“春宜养肝”的说法。春季应保持肝脏的生理功能,以适应自然界生机勃发的变化。如果忽视了护肝养肝,易影响健康。诸如流感、流脑、水痘、带状疱疹、流行性出血热等在这一节气都易流行爆发,因此要注重养生,提高免疫力。

  《黄帝内经》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行,广步于庭,披发缓行,以便生志。”其意是,春季万物复苏,应该早睡早起,散步缓行,可以使精神愉悦、身体健康。这概括了惊蛰养生在起居方面的基点要点:早睡早起,睡前用热水泡脚,并按摩足底涌泉穴,可促进睡眠。晨起可站在阳台或窗前,充分舒展身体,微睁双眼,凝视屋顶,然后双眼微闭,将双手搓热,捂在双眼上片刻,反复21次,可以保养眼睛,防止春天眼睛干涩。白天多到户外晒太阳进行日光浴,可以养人体之阳气。

  ▲多吃升发阳气之食物

  “惊蛰时节的饮食调养同样是主要以‘春夏养阳’为原则”,池晓玲建议,可适当多吃能升发阳气的食物,如韭菜、菠菜、荠菜等,但此时正值仲春,肝气正旺,易伤脾,故惊蛰季节要少吃酸,多吃大枣、锅巴、山药等甜食以养脾,可做成大枣粥、山药粥。具体可根据每个人的体质情况而定。

  中医所说的体质不同于人们常说的气质。气质是人体在后天因素影响下所形成的精神面貌、性格、行为等心理功能方面的总和,也就是“神”的特征,而体质是形与神的综合反映。两者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即体质可以包括气质,但气质不等于体质。

  【注意事项】

  惊蛰需防“惊蛰病”

  1、流行性疾病。民谚说的好,“早春早春,慎防春瘟。”早春三月,冷暖骤然变化,使人免疫力与防御功能下降。冬眠后开始滋生繁殖的细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乘机肆虐,从而导致各种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与流行,如流感、麻疹、流脑、结膜炎、腮腺炎等,而老人儿童更是高发人群。

  预防措施:可以去医院或防疫站注射疫苗,如流感疫苗、流脑疫苗等。同时要加强自身抵抗力,多吃蔬菜水果多运动,保证充足睡眠,勤开窗,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呼吸道疾病。早春气温多变,是急性支气管炎高发季节。寒潮前的温暖使呼吸道致病性微生物活跃,气温骤冷,容易引起全身受凉,呼吸道局部温度也随之降低,抵抗力减弱,病毒或细菌极易入侵,原来在呼吸道寄生的病毒细菌也会乘机捣乱,导致支气管炎复发。此外,之前春节长假娱乐活动多,身体疲惫,抗病能力下降,故易患上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风疹、流行性腮腺炎以及流脑等疾病。

  预防措施:要注意气象台对强冷空气活动的预报,当心冷暖变化;尽量不到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场所。洗脸的时候使用冷水,可以起到预防支气管炎的作用。

  3、心脑血管疾病。早春时节冷暖变化无常,昼夜温差大,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春季气温不稳定,气压变化大,气候较干燥,体内的血液粘稠度会增高,血液流动速度减慢,加上血管收缩时间相对延长,一些人尤其是老年人因为血管硬化,难以适应环境温度变化,容易诱发或加重心脑血管疾病。严重的,甚至还会诱发脑溢血、中风、心梗等。

  预防措施:患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的病人尤其要注意,做好防病的心理准备,提前了解疾病的防治知识,如遇气候突变带来身体不适时,要静心养气,防止旧病复发。家中有此类患者,可提前备好急救用药,以备不时之需。

  4、风湿性疾病。寒潮来袭,湿邪缠绵,稍有不慎,年老体弱者若过早减衣,或早晚寒冷时外出锻炼,或接触冷水冷物等,极易感受风寒湿邪,导致原有风湿病复发。有些爱美女性,过早穿上薄衣短裙,膝关节对冷空气刺激特别敏感,遭受寒冷袭击后,关节局部易出现麻木、酸痛等症,久之,易发生风湿性关节炎。

  预防措施:防止受寒或淋雨,注意对关节处的保暖,晨起时尤其注意保温;加强体育锻炼,学会劳逸结合,同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上一页 下一页>
文章关键词:惊蛰 风寒湿邪 胃经 脾胃之气 韭菜性 责编:张钰洋
5034
全站我要评论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惊蛰节气抵御病菌 帅康消毒柜为健康护航

    惊蛰,古称启蛰,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惊蛰春雷惊百虫,惊蛰前后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万物开始复苏,同时各

  • 舌下含姜片,三冬不感冒

    我是畏寒体质,得糖尿病以后,就怕过冬天,一碰上感冒咳嗽发烧,病情就会加重。这让我深深意识到,冬日预防感冒是保持血糖平稳的关键。我还把空矿泉水瓶装上热水,瓶身插入腰带,热水贴着肚脐,温煦腹部。

  • 烧心反酸要小心 节后摒弃“春节病”

    张世筠主任医师通过数十年的临床治疗,不断总结,锲而不舍,逐渐形成了一整套中医药辨证论治反流性食管炎的方法,简便易行,疗效卓著。作用:有增加胃肠蠕动、理气消滞、增强消化功能和防治胃肠疾病等作用,此法对便秘的治疗也非常有效果。

  • 初春护好脾胃全年少受罪 九种食物缓解胃部不适--人民健康网--人民网

    材料:走地鸡1只,香菇(水发)100克,干葱15克,拍蒜15克,姜片15克,大蒜段15克,陈皮1/3片,丁香3粒,肉桂粉、肉桂条、生抽、老抽、米酒、花生油各适量。最后,需要提醒的是,如果调整饮食后,肠胃不适的症状长时间还不见好转,要及时就医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 初春养胃正当时!营养专家们吃这4样

    豌豆芽维生素C含量为67毫克/100克,是绿豆芽的11倍,柠檬的3倍;而维生素A和胡萝卜素含量则分别是绿豆芽的148倍、133倍,钙含量也是绿豆芽的4倍多。在北方干燥的春天,若能吃些富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A的豌豆芽,有助于对抗环境对皮肤的损伤,同时也可增加钙的摄入。

  • 第528期:你知道吗?二月份吃什么水果最适合

    注意事项:荸荠没有明显的食用禁忌人群,只是寒性体质和脾胃虚寒的人不要过多食用。注意事项:梨味虽好,也不要过多食用,尤其是脾胃虚寒的人更应该注意。需要提醒的是,不管是什么季节,最合适吃的水果还是应季水果,尽量避免常规食用反季节水果。

  • 调节免疫力常按足三里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是一个强壮身心的大穴,经常按摩足三里能起到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让下肢温暖、调理脾胃、补中益气等作用。取穴:足三里位于膝盖骨外侧下方凹陷往下约4指宽处。

  • 大寒不寒,养生保健不可忽视

    佩挂一个防感香囊 中药香囊散发出香气,在人体头胸部周围形成无形屏障,有散风驱寒、通窍、杀毒等功效。祛风散寒解表羹 这个时节需要一碗既美味又防病的汤羹,鸡蛋2个,香菜3根,嫩豆腐50克(切丝),葱白5~7根(去根),生姜3~5片,花生米20粒左右(研碎)、淀粉、盐、鸡精、香油等适量。

  • 寒冬腊梅飘幽香 谁人知它功效多

    我家小区种着许多腊梅树,每到寒冬时,那一朵朵蜜黄蜜黄的小花朵就开满了枝头,香气袭人,沁人心脾,犹如王安石在《梅》中写:“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腊梅花茶能起到解暑生津、开胃散郁、解毒生肌、顺气止咳、暑热烦渴等功效。

  • 中医专家:甘蔗“内服”好处多

    近日,大河健康报记者在朋友圈看到一张图片,用甘蔗的“内服”“外用”调侃家长对孩子考试成绩好坏的两种态度(如左图)。气管炎、肺结核:甘蔗、白萝卜、百合适量,一同榨汁,常饮对气管炎、肺结核有辅助治疗作用。

  • 额头痛有可能是胃火大

    前额和眼眶痛有可能是胃的问题。胃火大的人还往往伴随舌质发红、口干口渴、口臭反酸、易饿、便秘等症状。要提醒的是,前额痛的患者一定要注意休息,确保每天都有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压力过大、疲劳过度。

  • 长寿无疾六个原则 烫水泡脚不是人人都适用

    以头痛为例,两侧头痛是胆经不通畅;前额痛在胃经;头顶痛与肝经密切相关;后脑勺疼痛则是膀胱经的问题。如果放臭屁的同时伴随发烧、体重减轻、便血、持续性腹泻等症状,就需要警惕肠梗阻、炎症性肠病、腹腔疾病、结肠癌了。

  • 天冷“打边炉” 你绝对没想到 可根据体质来选择

    广州市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陈群雄介绍,吃火锅除了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之外,还应该根据自己的体质选择火锅。陈群雄提醒,如有高血压、高血脂等“三高”人群,可选择去鸡皮,过热水(飞水),再伴青菜煮吃。

  • 巧食薏仁治小病

    编者的话:薏仁是常见的药食同源食物,有多种保健治病的功效,一般人群均可食用,尤其适宜多湿地区及关节炎、肢体浮肿、脚气病、肥胖等人群。中医概念中的脾胃虚弱指脾胃运化功能不足,消化功能下降,可引起慢性胃炎、便秘不畅、小儿疳积等病症。

  • 同是流口水 有脾虚湿热、脾虚寒湿之分

    取苦黄连5克、大黄3克、胆南星5克,把它们打成粉,用胶布糊到孩子两脚脚底的凹陷处。如果应用上方后,还是止不住流口水,家长可以带孩子到正规医院找儿科大夫开一服泻黄汤加减治疗。取吴茱萸5克,打成粉,糊在孩子的脚底板上,用胶布封好,晚上敷上白天取下来即可。

寻医问药

网站简介 | 招聘信息 | 会员注册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