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治疗不仅仅靠降糖药,还需要饮食疗法与运动疗法的紧密配合才能事半功倍,保持血糖长期处于稳定状态,延缓糖尿病进展,减少各种急慢性并发症。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王芳表示,“糖友”参加户外活动的时机是有讲究的,不是想在什么时候外出就什么时候外出,否则容易增加低血糖的风险。
王芳提醒“糖友”:不要空腹外出运动,运动的最佳时机是在饭后1-2小时;外出晨练时要关注天气,在早晚温差大、雾气大、气压低、空气污染指数偏高的情况下,要谨慎外出;外出运动在早晨八九点钟为宜,特别是太阳出来后再外出运动最为有益。
糖原就像“能量储备库”,糖原储存在肌肉和肝脏内,可以转化为血糖提供能量。如果糖尿病患者大量喝酒,特别是空腹喝酒,乙醇迅速进入肝脏后会抑制肝糖原转化为葡萄糖,糖异生过程也会受到影响,从而容易发生低血糖。无论糖尿病患者是否喝酒,出现醉酒感,都有必要测量一下血糖,以便及时发现低血糖。
数据显示,我国约有1.14亿名糖尿病患者,其中46.4%的患者得到确诊,仅有12.9%的患者得到了有效的血糖控制。北京医院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内分泌科主任郭立新教授介绍,血糖值过高会加速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心脏、肾脏、眼睛等慢性并发症。
春天,不少人会遇到很多皮肤问题,如红肿、瘙痒等,大多是过敏造成的。专家指出,糖友血糖不稳定时,皮肤含糖量会升高,这会给真菌生长提供营养。糖友的皮肤很容易感染癣病,进而出现瘙痒、红肿等症状,血糖控制平稳后,症状也会有所缓解。
糖,是糖尿病患者的大敌。按照国际通用的概念,无糖食品不能加入蔗糖和来自于淀粉水解物的糖,包括葡萄糖、麦芽糖、果糖、淀粉糖浆、葡萄糖浆等。王雯说,其实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与其探讨食品究竟是否无糖,还不如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总量,并关注所吃食物的餐后血糖上升速度。
为了避免妊娠糖尿病对胎儿的不利影响,目前孕妇在产检中都会加上妊娠糖尿病的筛查,筛查时间一般在怀孕24周--28周。如果孩子听力确实存在问题,可以采取佩戴助听器,嵌入电子耳蜗等方式及早干预治疗,避免孩子因为听不见声音导致不能开口说话。
高血压会使糖尿病患者的心脑血管风险增加4倍,而当2型糖尿病患者并存血脂异常时,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性也会进一步增高。“单纯控制血糖对减少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作用有限。
很多人喜欢跷二郎腿,但是,经常跷二郎腿对身体的危害是很大的,尤其是对糖尿病患者来说危害更大。另一方面,跷二郎腿容易压迫腿部血管,可使糖尿病患者下肢血液循环不畅,加速下肢动脉硬化缺血,久而久之易患上糖尿病足。
近日,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发布了全球第八版糖尿病地图,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糖尿病死亡人数已达84万人,已超过“癌症第一杀手”。
糖友测血糖时,手很凉的时候不要急着采血。测血糖前,最好先活动一下手部,如搓搓手或用热水洗洗手,再或者用热毛巾先敷一下,让手暖和后再采血测血糖。糖友在采血的时候要注意消毒,手部抹护肤品或拿了吃的东西没洗干净,都可能影响测试结果。
糖友的脚十分脆弱,受伤后不容易愈合,因此,糖友选一双适合的鞋子十分重要。糖友最好选择系鞋带的鞋,因为糖友的脚容易肿胀,系带的鞋可以随时调整松紧,同时还可以防止因脚部感觉不灵敏造成的鞋子脱落。
我国民间素有冬令进补的习惯。如兼气虚者可适量加黄芪等补气药;近年研究发现黄芪可通过多种途径增加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运动进补除了严格控制饮食,适当的运动能很好地帮助防止糖尿病情发展,稳定血糖。
饮水不足会导致体内缺水,不能够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影响到呼吸、代谢、排泄等一系列生理活动。糖友若是有严重的心、肾功能异常,或是做禁水-加压试验等,医生也会对饮水量有较严格要求。
很多糖友喜欢清晨空腹锻炼,但这样极易诱发低血糖,甚至引起低血糖昏迷。特别是一些并发心脑血管疾病的糖友,更严禁空腹运动,防止发生更严重的危害。糖友最好选择餐后一小时运动,这样既安全效果又好。
糖尿病患者的肾功能是逐年递减的,而且很多糖尿病患者是得了好几种慢性病的老年人,长期服用多种药物是不可避免的事。若出现肾功能减退,糖尿病患者应积极和内分泌科医生共同商讨,找到适合自己的个性化治疗方案。
人体适合注射胰岛素的部位包括腹部、大腿、上臂和臀部,在这些部位轮换注射可大大减少皮下脂肪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