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月是广州的手足口病高发季节,目前正处于病例数攀升期,患儿主要集中在3岁至5岁儿童。医生提醒,手足口病早期症状易与上呼吸道感染混淆,家长不要掉以轻心。
早期症状易与上呼吸道感染混淆
手足口病是一种幼儿常见多发病,临床绝大部分患儿都是轻症,症状很快可以缓解痊愈,家长不必过度担心和恐慌。此外,因为幼儿园里幼儿一旦患病容易互相传染,所以孩子若患上手足口病最好在家里休息,等病好后再回幼儿园,以免互相传染。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感染了手足口病?专家介绍,手足口病最初的症状很轻微,易与上呼吸道感染混淆。5岁以内的孩子会出现皮疹、发烧、口水多、不想吃东西等症状,这时家长要警惕了,应当注意小孩身体变化,看是否在手心、脚心、口腔,甚至膝关节、肘关节、肩关节、小腿或大腿等部位出现皮疹异常。
3岁及以下孩子发生重症可能性大
手足口病潜伏期3-5天,病程5-7天后都能自愈。但感染了EV71的患儿中部分会出现重症,一般是在5岁之内,3岁及以下的孩子发生重症的可能性较大,死亡病例也集中在这个年龄段。所以家长不能掉以轻心。
如果孩子在这个年龄段,确诊了手足口病,出现了持续高烧不退(38.5℃以上),频繁惊跳抖动甚至抽搐,半夜呕吐,精神萎靡或者烦躁等症状,都是在发出重症预警。要及时就医,由医生判断是否重症,及时处理。
家在福建省福州市的浩浩,今天刚满两周岁。最近连续两天低烧,不料到了第3天,小浩浩出现呕吐、易惊、肢体抖动等症状,紧急送往医院救治,诊断为手足口病。临床上,手足口病高发人群是5岁以下的儿童,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比如打喷嚏、咳嗽的飞沫传播,以及接触了被污染的玩具、毛巾、餐具等。
春夏之交,正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平舆县人民医院提醒家长朋友们一定要警惕,学会识别并重视手足口病的症状表现。
密切观察不可少 患病后一周内应卧床休息,多喝温开水,防止患儿因发热失去体液而造成脱水。清淡饮食防感染 患儿因为发热、口腔疱疹,可能不愿进食,所以饮食要清淡、可口、易消化,口腔有糜烂时多吃一些流质食物。
长沙市疾病监测数据显示,每年4月~6月是手足口病的春夏季流行高峰,近期长沙手足口病疫情上升趋势明显。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是肠道病毒,以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最为常见,其中重症和死亡多数由EV71感染所致。
专家提醒,幼儿园和学校是重点关注场所,5岁以下儿童是感染发病的高风险人群,建议及时接种EV71疫苗。预防手足口病,可总结为18字口诀:打疫苗、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勤消毒,具体来讲: 1、适龄儿童及时接种EV71疫苗,减少重症手足口病的风险。
(记者白剑峰)记者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今天举行的发布会上获悉:今年是手足口病高峰年,3月份全国手足口病报告的病例已经达到2.8万例,是2月份的两倍以上。
浙江省是手足口病发病水平较高的省份,据以往监测结果显示,浙江省有两个发病高峰,第一个高峰出现在4-7月,第二个高峰出现在10-12月左右,不同地区和不同年份可略有差异。少数患者可出现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可发生死亡。
长沙市疾控中心提醒,目前,手足口病已进入高发期,学校、托幼机构等出现聚集性疫情的几率增加。 据长沙市疾控中心介绍,手足口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典型表现为发热、口腔粘膜溃疡及手掌、足底和臀部皮肤疱疹。
手足口病与疱疹性咽峡炎临床表现最大的区别,就是疱疹性咽峡炎的疱疹仅仅出现在口腔内,而手足口病的除了口腔内有疱疹外,手脚心、臀部甚至躯干、四肢都有皮疹。
北京市疾控中心通报,2017年7月1日~31日,全市共报告法定报告传染病20种13264例,死亡15人。
儿童“海洋球乐园”卫生隐患不小,暗藏“手足口病”传染风险。
如何才能避免宝宝感染手足口病呢?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儿科主任刘静炎教各位家长手足口病的预防、护理和免疫知识,用知识给宝宝撑起一把保护伞。
焦作市手足口病疫情目前是否回落?现在还能接种手足口病疫苗吗?连日来,不断有儿童家长拨打本报热线,希望了解手足口病疫情形势和手足口病疫苗接种相关知识。
接种EV71灭活疫苗可有效防控由EV71病毒引起的儿童手足口病流行,特别是减少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的发生。据了解,EV71灭活疫苗属于二类疫苗,家长可根据情况,在知情、自愿、自费的前提下为孩子选择接种。
随着气温升高,细菌、病毒生长繁殖加快,手足口病进入高发期。 为做好疫情防范工作,市卫生计生委已对全市各级疾控部门手足口病防控工作进行督导检查。督导检查重点为疫情监测分析、流行病学调查、培训指导、医疗救治、健康教育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