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哈佛大学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和以色列希伯来大学哈达萨口腔医学院的研究者曾发现,导致牙龈出血的细菌会进入血液系统,并通过血液循环直达肠道,从而滋生癌症病毒或使已经存在的肿瘤恶化。而每天刷牙两次可清除细菌和致癌物质,从而有效预防肠癌。
细菌进入血液会刺激免疫系统,导致血管内壁发炎变窄,从而滋生癌症病毒。研究证明,引起肠癌罪魁祸首之一的梭形杆菌比正常细胞多携带了数千倍的肿瘤细胞。这种细菌还会加重溃疡性结肠炎,它也与肠癌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医学人员通过给小鼠的尾部静脉注射梭形杆菌印证了上述猜测。 (敏稳)
【环球网综合报道】据英国《每日邮报》5月4日报道,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连续六周每天吃一定量的核桃可以显著减少胆汁酸含量,降低胆固醇水平,从而预防心脏病和肠癌。每天吃少量核桃可减少肠道中次级胆汁酸的产生,增加细菌含量,还可以降低胆固醇水平,从而预防肠癌和心脏病。
近日,笔者从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获悉,广东省2017年肿瘤登记地区监测数据显示,广东省肿瘤登记地区每10万户籍人口中,有273人被诊断患有恶性肿瘤,162人死于恶性肿瘤。肠癌粪便基因筛查项目是通过检测粪便中脱落的肿瘤细胞基因,从而早期发现大肠癌和癌前腺瘤。
比如,张海波碰到的一名28岁跨国公司中层主管,精英女性,刚刚结婚半年查出肠癌,盆腔肿瘤很大了,还转移到了肝脏。答:二者确实与肠癌关系密切,息肉尤其是多发性息肉,时间长了会癌变,要及时摘掉。答:便血是肠道疾病的重要信息,可能是痔疮或息肉出血,也可能提示癌变,建议就医。
慢性便秘是老年人的常见困扰。之后,又经过2年和5年的观察,最终研究结果显示:便秘患者结直肠息肉的发病率显著增高。孙锋建议,有慢性便秘的老人,除了积极进行中西医结合规范治疗,养成好的如厕习惯外,还可定期进行肠镜检查。
英国利兹大学一项研究显示,经常食用红肉的女性罹患远端结肠癌的风险较高。研究人员发现,爱吃蔬菜组研究对象罹患结肠癌的风险最低;常吃红肉的研究对象,罹患远端结肠癌的风险较高。
如果肠道长时间处于瘀血状态,代谢就会出现问题,肠道蠕动变得缓慢,粪便中有害成分在结肠内滞留的同时刺激肠黏膜,易诱发结肠癌。提肛微运动 久坐办公室的白领,建议每天有意识地进行收缩肛门的微运动,以放松盆底肌肉,预防结肠癌。
耶鲁癌症中心一项研究实验数据显示,那些经常吃坚果的患有III期结肠癌的人患癌症复发和死亡的风险显着低于没有癌症的人。研究纳入了826名参与者,这些参与者都是接受癌症手术和化疗的人群,他们的中位随访时间为6.5年,结果显示,那些每周至少服用两次坚果的人无病生存率提高了42%,总体生存率提高了57%。
英国一项研究显示,男性每天看电视超过4小时可能增加患肠癌风险,而女性长期看电视与肠癌关联相对较弱。英国牛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和国际癌症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审视逾50万名英国人的生活方式和医学资料,其中近2400人6年后患肠癌。
今年1月初发布的美国癌症统计数据,犹如一块大石投进了平静的湖水,激起了肿瘤专业医生和社会公众广泛且持续的讨论。在此期间,美国四大癌症死亡率全都大幅下降,其中男性肺癌降低了45%,乳腺癌降低了39%,前列腺癌降低了52%,结直肠癌降低了52%。
提高结直肠癌疗效、降低死亡率的关键在于做好肿瘤早期筛查以及诊疗过程的规范专业。一个不争的临床事实是,初诊时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远多于早期。有复发转移不符合手术指征的晚期患者一般需要接受化疗联合靶向药物的治疗方案。
数据显示,我国大肠癌首诊患者仅8.7%为I期肿瘤,而美国有39%为I期肿瘤,中美在大肠癌的防控上有显著差距。“绝大部分大肠癌的发生都是从大肠息肉转变过来的,因此早期发现大肠息肉并进行内镜下切除,可大大降低大肠癌的发生率。
2、大肠的某些良性病变:如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大肠腺瘤、家族性结肠腺瘤病、血吸虫病、大肠息肉等。4、贫血:男性病人,尤其是无其他原因的失血,亦无肠寄生虫病的人,如发现进行性缺铁性贫血,应想到有胃或大肠癌的可能性。
国家癌症中心日前发布的“2017中国肿瘤的现状和趋势报告”显示,目前,中国肿瘤发病率居前五位的依次为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和结直肠癌。肺癌、乳腺癌分别居中国男性、女性肿瘤发病率首位。
11月24日,由郑州市卫生计生委主办,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承办的“2017结直肠癌早诊早治科普知识讲座—肿瘤防治名医大讲堂”活动成功举办。
郑州市2017年结直肠癌筛查评估干预活动,是由郑州市卫生计生委主办发起,郑州市中医院为承办方,河南颐养乐福健康管理有限公司作为本次活动的协办方,积极参与到了这项惠民工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