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已达2.9亿人,心血管病占据中国居民死因构成的首位。在众多危险因素中,胆固醇指标异常是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专家提醒,健康人群也需定期进行血脂检查防心梗。
“尤其要重视的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它会附着在血管壁上,在血管壁上形成小斑块堵塞血管。一旦斑块破裂或脱落,会在短时间堵塞血管,导致危及生命的急性心梗或脑中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老年病科张轶伟介绍,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就像沉默的“杀手”,不断破坏血管的健康,却没有明显症状,一旦发生心梗或脑梗却为时已晚。
张轶伟建议,健康人群定期检查血脂,知晓自己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数值,评估患病风险,做到早发现早治疗。缺血性心血管疾病及其他高危人群,应每6个月测量1次血脂。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后女性,每年进行血脂检测。20岁以上成年人,至少每5年测量1次空腹血脂。
专家提醒,元宵外皮黏性大,馅儿高糖、高热量,有的还含有高油脂,不容易消化,因此不宜多吃。专家还提醒,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等“三高”人群,冠心病、急性胃肠炎患者都应少吃元宵,以免加重病情。
9月13日至14日,2015中国·西峡猕猴桃产业发展研讨及产销见面会在西峡隆重召开,此次研讨会以“推介、交流、合作、发展”为宗旨,群英聚首、客商云集,全国各地客商纷纷订购西峡猕猴桃,素有“VC之王”的猕猴桃发往全国各地的同时,也给国内因压力较大的亚健康人群带来了福音。
当出现持续熬夜、过度疲劳、嗜烟酗酒、饮食不节等情况时,人的血管会持续痉挛收缩、血液黏度增加、局部形成血栓,最终导致突然出现血管闭塞、心肌梗死。需要注意的是,年轻人一旦发生心梗往往会比老年人更危重,甚至发生猝死的几率比老年人更高,通常起病急骤、症状凶险。
心梗常见于冠心病人群,多在饱餐后或睡眠中发病,疼痛部位与心绞痛相同,持续时间长,有濒死感,伴有恶心、呕吐、发热。市民一旦发生急性心梗,千万不要心存侥幸,以为自行服用“救命药”就可以缓过劲来。
高血压会使糖尿病患者的心脑血管风险增加4倍,而当2型糖尿病患者并存血脂异常时,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性也会进一步增高。“单纯控制血糖对减少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作用有限。
一般人们提到的心脏病,主要是心肌缺血造成的,表现为心绞痛和心梗。后来的诊断结论显示,该患者是因为心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导致经常出现血管痉挛,虽然不用放支架,但必须长期服药。
前两天,从事游戏软件开发的90后小伙小吴到东莞市石排医院外科就诊,他说从前一天开始就觉得胃部不适,一直没有好转,不知道是不是得了胃病。从进入导管室仅短短40分钟,小吴心脏支架植入术即成功结束,这个年轻的生命终于化险为夷。
连日来天气寒冷,专家提醒冷天容易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作,心血管疾病患者要尽量减少出门,注意防寒保暖。医生介绍,冠心病患者在天气寒冷的环境下可能会因冠脉血管痉挛,出现心绞痛症状加重,甚至引发急性心肌梗死。
近日广东天气寒冷,笔者从广州各大医院获悉,寒冷天气里不少老人和小孩因抵抗力下降,患上了感冒、支气管炎等疾病。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于林涛表示,冬季,人体在寒冷天气下会产生应激反应,血管收缩,血压增高,易诱发心梗和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
■ 心肌梗死在性别方面存在差异,但分年龄层:小于60岁的患者中,男性的发生率是女性的3~4倍,但在大于75岁的患者中,女性的发生率则明显超过男性。肖亦敏博文中提到,在临床中,女性冠心病多表现为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或冠状动脉痉挛。
当出现持续熬夜、过度疲劳、嗜烟酗酒、饮食不节等情况时,人的血管会持续痉挛收缩、血液黏度增加、局部形成血栓,最终导致突然出现血管闭塞、心肌梗死。需要注意的是,年轻人一旦发生心梗往往会比老年人更危重,甚至发生猝死的几率比老年人更高,通常起病急骤、症状凶险。
2017年12月26日清晨,一名24岁的年轻人因身体不适赶往医院,途中突发肺栓塞,被120急救人员送往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急救。病历上记录的重要时间节点是:8时04分患者入院,不久出现呼吸、心跳骤停;8时15分开始抢救,上呼吸机;9时整,患者恢复心跳;9时30分,患者恢复自主呼吸。
一进入冬季,各大医院的心内科就出现了一床难求的现状,急诊科也格外忙碌。当医生准备开始启动介入治疗时,患者第二次出现意识丧失、室性心动过速、血压下降的状况,医生再次电复律后,复律成功。
“致命性心梗,的确多发于晚上。”武汉市汉阳医院心血管内科谢彬教授介绍 ,这在业内已是共识。
其实急性心梗并不全通过"心痛"来提示,有三成以消化道症状居多,表现为腹部胀气、呃逆、腹痛、恶心、呕吐、腹泻,常被误认为消化不良、急性胃肠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