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发生以来,中医药在新冠肺炎的预防、治疗、康复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目前,我省中医药系统医务人员参与救治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比例达95%以上,参与救治疑似病例比例达92%以上。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经过中医辨证治疗,轻症患者见效快,重症患者治疗周期缩短。中医治疗颇受患者信赖。
“来,把舌头伸出来我看下。”在浙大一院之江院区隔离病房里,58岁的中医科副主任医师李剑平每天查房至少3小时,除了把脉还要仔细观察患者的舌象,记录在案。
1月27日,他接诊了一位来自湖北、50多岁的重症患者。“两肺有病变,怕冷、头疼、乏力、没有食欲,舌质偏白、舌体有变胖变大的现象,并且舌苔有一种‘厚腻’感。”李剑平说,除了适当进行抗病毒等西医治疗,他还针对患者“寒湿郁肺”的表现,开出了“麻杏苡甘汤”药方。5天后,患者服用完了一个疗程,舌苔“厚腻”感明显减少,食欲好转。
李剑平介绍,浙大一院之江院区超过90%的重症病人进行了中医治疗,不过由于中药大多是汤剂,需要口服,所以在危重症病人身上用得不多。
“病人经过中医治疗,虽然病毒性感染造成的肺部症状消除没有那么迅速,但是发烧、头痛、乏力等临床症状缓解较快。”浙大一院中医科主任医师余国友告诉记者,中医治疗越早介入越好。
在省中医院,从1月20日开始,制剂中心开足马力,24小时“三班倒”不间断生产定制中药颗粒剂。截至目前,累计生产已超10万包。
“中医药灵活性大,我们会根据每个患者的症状特点进行针对性治疗。”省中医院副院长、呼吸内科专家杨珺超告诉记者,目前省新冠肺炎中医药防治推荐方案已更新到第四版,较前三版增加更多证型,针对高风险人群预防用方和肺炎轻症、普通型、重型、危重型、恢复期6种证型开出推荐处方,对症治疗更加精准。
在浙江各大定点医院,研发中医定制药方成为标配。杭州市西溪医院是定点收治新冠肺炎疑似和确诊患者的医院,疫情发生以来,杭州市卫健委紧急组织了一支由6位省级名中医、4位临床博士组成的专家队伍,研发出3个定制药方,用于西溪医院临床治疗。
西溪医院副院长刘寿荣介绍,针对疑似病人、轻症病人和相对较重的病人,医院分别进行辨证治疗。
作为专家组副组长,杭州市中医院副院长林胜友驰援西溪医院。1月底,他们接诊了一位高龄患者。由于老人本身伴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并发症,病情加重,两肺出现广泛病变,发烧至38.9℃。
“糖尿病患者无法使用激素药物,病情变得复杂,我们根据老人的实际情况,将中医三号方进行微调,加入了地龙、黄芩等药物。”林胜友说,施药两天后,老人退烧,肺部药物吸收良好,由重型转为普通型。2月11日,老人痊愈出院。
记者从杭州市卫健委了解到,目前,西溪医院共收治100余位病例,已出院45例,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的案例超过90%。李剑平说,绝大部分病人都愿意接受中医治疗,“浙大一院第一批出院的7位病人中,有4位回医院复查时特意找我用中医调理,还有好多住院病人要我留了联系方式。”由此可见,中医颇受患者信赖。
2020年开始的并不平凡,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出现,大批医务工作者、公安干警、社区工作人员等
泡脚就是足浴,属于中医足疗法内容之一,也是一种常用的外治法。用热水泡泡脚,既解乏,又利于睡眠。同时,在水中加点中药,还可以起到其他作用。
23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湖北武汉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的重要作用及有效药物。
2月10日第三批国家(河南)中医医疗队33名队员、2月21日第五批国家(河南)中医医疗队35名队员从郑州出发,到3月10日江夏方舱走出最后一位患者、江夏方舱医院休舱,队员们直面疫情、鏖战病毒!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中医诊疗方法和多种中成药、中药方被列入各版本的国家版诊疗方案并被多次推荐,各地运用中医药成功治愈患者的喜讯频传。为何中医药针对新冠肺炎有独特功效?中新网记者近日采访了多位专家,对其中的病理机制和治疗功效进行了专业解析。
3月5日晚,郑州市中医院收治一名97岁的女性患者。老人一周前无明显诱因腹部疼痛,持续阵发加重,还伴有恶心、不想吃饭等症状,后来甚至出现了间断性意识模糊。
在这次新冠肺炎的治疗中,定点医院的中药使用比例超九成,中医治疗取得了显著成效。广东省中医院专家邹旭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轻症患者接受中医治疗效果很好,重症患者则能够减少向危重症的转变。对危重症患者,通过中西医协同治疗,降低了死亡率。
疫情来得突然,医院快速进入了“备战”状态,护理部作为全院护理工作的总统筹,朱桂萍主任和李丽主任,便是其中的主要负责人。她们每天需要牵头完成的事情有很多,除了日常病房护理工作外,还要将精力投入到应急管理和疫情防控中来。
临近春节,一场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千万人的心。
“这是自家地里种的青菜,家里人的一点心意,也就千余斤,都赠送给大家,想让大家能吃上新鲜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