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某,男,48岁。2018年5月21日到县疾控中心首次咨询检测,2018年5月29日确证HIV阳性。
王某初中文化程度,已婚。经过和王某深入交流,得知其社会关系较为复杂,1995年前后就外出打工,去过省外好多城市,一年回家也就是一两次而已,与配偶分居至今有二十年左右。无吸毒史、无既往采供血史、无自述既往输血史。
常年在外工作难免心中孤寂,在工作之余通过聊天室、QQ、微信等软件结识了许多异性,和这些异性逐渐发展为性伙伴关系。经王某回忆,二十多年来,大概有15个相对固定性伴,和每个性伙伴大概在一起的时间就是2年左右,每月与性伙伴发生性行为大约四次,每次发生性行为时都不使用安全套。询问王某为什么不使用安全套,他说“我当时对艾滋病性病一无所知,认为安全套只是用来避免怀孕;对方看起来都很健康,就放心大胆的开始了”。在这样的状态下,导致了一次又一次高危行为的发生。
除了非商业异性性行为之外,他还有商业异性性行为,在26岁的时候首次发生了商业性行为,到现在一共有20次左右,而且每次都在洗浴中心、正规宾馆发生性行为,商业异性性伴每次都要求使用安全套。
2017年在外市工作时,有一天发现他的生殖器出现了疱疹,就到正规的医疗机构去就诊,经检测,当时并未发现HIV阳性,只是二期梅毒,治疗后好转。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患上性病并治疗,治疗后继续和非婚异性性伴发生性行为。但是这次性病的治疗并未让他对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有所了解和认识,在和性伙伴发生性行为时还是不使用安全套,继续肆意妄为。
2018年4月,他到了沿海城市工作,这时他发现自己的生殖器再次出现疱疹,在当地的一家医院就诊,经检测,当时医生告诉他HIV筛查阳性,他一头雾水。经过医生的一番讲解,他对艾滋病性病有了初步的了解,他有一个朋友正好是他老家乡镇卫生院搞防疫的医生,这次他向朋友询问有关艾滋病性病的事情,并把他自己的发生的一切告诉了这个医生朋友,朋友建议他抓紧回到家,到县疾控中心咨询检测。5月21日到县疾控中心艾防科咨询检测后,经过深入的交谈了解,使他认识到了自己的高危行为有多么可怕。
点评:
1995年到2018年,23年来先后结交了15个婚外异性性伴,性伴相对固定但维持时间都不长且多性伴,不使用安全套。期间还有20余次的商业异性性行为,发生商业性行为时都使用安全套,这应该是从事商业性服务的小姐有自我保护意识而不是王某。王某在没有感染艾滋病前,对艾滋病几乎是一无所知的。建议加强对经常外出务工人员的艾防知识宣传,推广使用安全套,如果发生了高危的性行为要及时进行HIV检测。现在网络很发达,大多数人都会通过网络软件交友,也需要加强大众网络艾防知识宣传。
本文节选自《艾滋病防治典型案例汇编》
红丝带是关注艾滋病防治问题的国际性标志。它象征着人们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关心与支持;象征着人们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平等的渴望;象征着人们要用心来参与艾滋病的防治工作。
扩大宣传教育覆盖面,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11月26日上午,主题为“社区动员同防艾、健康中国我行动”2019年世界艾滋病日主题宣传活动在北京举行,今年是第32个世界艾滋病防治日。
众所周知,“艾滋病是完全可以预防的”。从近几年报告病例的感染途径来看,艾滋病病人主要以性传播为主。所以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只要能够做到洁身自好、杜绝不洁性行为,就可以有效避免感染艾滋病,只有那些知行分离、发生高危行为的人群才有机会感染艾滋病。
叮铃铃…,一阵电话铃声打断了我写工作汇报的思路。拿起电话,听到检验科的同志报告:又确诊了一个大学生,请他来咨询室了。
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当你看到一个50多岁的父亲失声痛哭时,你的心里会有多大的阴影面积?
他打电话给已经在北京工作的女朋友,他的女朋友停顿了好久,才颤抖的语调说:自己在2017年11月已经在医院确诊了HIV。他如遭雷击,完全懵掉了。
从小听说过艾滋,小学就知道什么是艾滋,初中高中把艾滋病毒当做病毒中的特例重点讲解过,挺不可置信的,我竟然成为它感染人群中的一员。
阳光明媚的午后,心情低落的小赵由爷爷陪着来到区疾控中心,结果他早已知晓,十八九岁的年龄,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追逐着美好的梦,被HIV无情的击碎。
他今年34岁,已婚,还有2个孩子,夫妻关系一般,20岁时去外地和一个同龄的男性在一起居住,时间长了就产生了一种奇妙的感觉,后来就发生了关系,至于后面的事情他也不愿多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