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男同的自述
本人林某,男,31岁,未婚,自由职业。2018年4月确证HIV抗体阳性。无输血、注射吸毒史。
我是一个性格内向、感情相对专一、做事认真的男孩。
在2010-2013年间,因为孤独和情感需求,我先后处了两个同性朋友,我的首次性行为发生在23岁。在这两三年间,我的情感游离在这两个男友之间,苦恼、徘徊、担忧不时困扰着我,我和两个男友的接触也很谨慎,每次均使用安全套。每个男友都是相处几个月后分开,未再联系。这两三年间自己多次检测过HIV抗体均为阴性。
2016年10月份,自己耐不住孤独,通过网络认识了一位同性伙伴开始交往同居,随着感情加深,我们成为固定性伴侣。在此期间我还与另一同性发生过一次性行为,但是用了安全套,且无安全套脱落和破裂的情况出现。我在与固定性伴接触时,有时使用安全套,有时不用。
因为我自己做志愿者,所以对艾滋病相关知识比较了解,每年自己都会去相关的机构进行1-2次的HIV抗体检测,同时也要求对方去检测。2017年3月对方曾给我看过他的检测单,检测结果显示阴性。2017年4月份至年底,我们有过3次性行为,6月份使用了安全套,10月和12月的两次未使用安全套,但均无出血现象。
2017年7月份,我自购试条进行过HIV抗体检测,结果为阴性。2017年12月底我们俩因感情不和分开,且以后未再联系过。2018年2月份我自检阳性,怀着恐惧、忐忑、怀疑的心情,我又到疾控中心检测,确认结果不确定,在煎熬中强撑一个月后,4月份确证为阳性。我在痛苦中反复思考,自己在2017年底与固定的性伴分手后,再未找新的性伙伴,也只能是这个固定性伙伴传染给自己的,但固定性伴已无法联系,无法进一步检测。
真后悔,我为什么不能每次都使用安全套呢?我为什么那么信任对方,会认为对方也忠诚于自己,不会有病呢?除了悔恨和遗憾,我现在能做的只能是勇敢面对,好好活着。
点评:
1、这是一例有一定防护知识和较强防护意识的男男病例,多年来靠坚持使用安全套、定期检测保护自己的健康,这是每一个人都应该遵从的。
2、对最亲近的人应不应该“设防”?“ 忠诚”是否均等?这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与固定性伴发生性关系时掉以轻心,偶然无保护性行为造成感染,这样的教训是沉痛的。该故事为宣传教育提供了一份好的素材,每个人都熟悉自己的固定性伴,但固定性伴的性伴又是何种情况?需要指出,传播是一个网络,并不是仅仅一对一的传播。
3、由于有窗口期存在,检测阴性并不能代表健康。故不论检测结果是什么,都应该每次坚持使用安全套,才能更好的保护自身健康。
本文节选自《艾滋病防治典型案例汇编》
红丝带是关注艾滋病防治问题的国际性标志。它象征着人们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关心与支持;象征着人们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平等的渴望;象征着人们要用心来参与艾滋病的防治工作。
扩大宣传教育覆盖面,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11月26日上午,主题为“社区动员同防艾、健康中国我行动”2019年世界艾滋病日主题宣传活动在北京举行,今年是第32个世界艾滋病防治日。
众所周知,“艾滋病是完全可以预防的”。从近几年报告病例的感染途径来看,艾滋病病人主要以性传播为主。所以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只要能够做到洁身自好、杜绝不洁性行为,就可以有效避免感染艾滋病,只有那些知行分离、发生高危行为的人群才有机会感染艾滋病。
叮铃铃…,一阵电话铃声打断了我写工作汇报的思路。拿起电话,听到检验科的同志报告:又确诊了一个大学生,请他来咨询室了。
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当你看到一个50多岁的父亲失声痛哭时,你的心里会有多大的阴影面积?
他打电话给已经在北京工作的女朋友,他的女朋友停顿了好久,才颤抖的语调说:自己在2017年11月已经在医院确诊了HIV。他如遭雷击,完全懵掉了。
从小听说过艾滋,小学就知道什么是艾滋,初中高中把艾滋病毒当做病毒中的特例重点讲解过,挺不可置信的,我竟然成为它感染人群中的一员。
阳光明媚的午后,心情低落的小赵由爷爷陪着来到区疾控中心,结果他早已知晓,十八九岁的年龄,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追逐着美好的梦,被HIV无情的击碎。
他今年34岁,已婚,还有2个孩子,夫妻关系一般,20岁时去外地和一个同龄的男性在一起居住,时间长了就产生了一种奇妙的感觉,后来就发生了关系,至于后面的事情他也不愿多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