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热点聚焦 > 正文

心梗要早防早治 还要抢开"生命高速路"

2019-10-1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5034

  急性心肌梗塞作为最危重的心脏急症,具有突发性、高致死率、高致残率等特点,是导致中老年人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许多家庭因为不懂急救措施,酿成了无法挽救的后果。

  日前,全国100多家心内科导管室的医护人员加入“2019健康中国·急诊PCI实况转播学术周”,与全国150多名专家线上互动交流,分享急性心梗救治经验,还用导管室里真实的案例提醒和帮助公众:关爱心脏健康,远离心肌梗塞。

  危害:心肌一“梗”就危险

  “急诊PCI实况转播学术周”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内科中心副主任、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病医院院长董建增教授等专家发起,通过连续7天、每天12小时的急诊手术真实病例分享,一方面帮助医生交流指导、提升救治技能;另一方面提高公众对心梗等心脏急危重症的重视,普及心梗防治的正确知识理念。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韩雅玲表示:“近年来我国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塞(最常见的一类心梗)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持续上升。急诊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然而遗憾的是,我国心梗患者接受急诊PCI治疗的比例虽有所上升,但心梗救治延迟依然很显著,大约超过一半心梗患者因救治延迟而失去最佳抢救时机。”

  对于心肌梗塞,很多人经常听说、但一知半解。专家解释说,心脏是人体的“动力泵”,由大量具备收缩功能的心肌细胞组成。如果给心脏自身供血的冠状动脉发生堵塞,出现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就会引起心肌坏死,也就是“心肌梗塞”。需要提醒的是,心肌细胞不具备再生功能。也就是说,一旦发生心梗,坏死的心肌细胞就会永远失去功能,心脏只能靠着幸存的心肌细胞“负重前行”。心肌坏死的区域还会形成瘢痕组织,使心脏“变硬”“变脆”,收缩也会变得更加困难,久而久之,诱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不良后果,生活质量也将大打折扣。

  抢救:医护人员要争分夺秒

  心肌梗塞离我们并不遥远。在我国,每年超过50万人死于急性心梗,相当于平均每分钟就有1人死于心梗。

  由于急诊手术都是紧急发生的、无法预测的突发病例,所有的医院和指导专家都随时待命。急诊PCI实况转播开始约10分钟后,直播间就收到一台来自河南新密县的急性心梗PCI手术,经过救治,患者转危为安。随后,大同、厦门、吉林、长沙、成都、平顶山、大连……不到12小时,已经连续转播了20台手术。这也意味着,不到半小时我们身边就至少发生一例心肌梗塞。

  多位专家通过直播间反复提醒:心梗抢救非常看重“D to B时间”。D,即door,指进医院的门;B,即balloon,指球囊开通闭塞血管。“D to B时间”即从患者进医院门到球囊开通闭塞血管的时间。现在,医院通过开辟绿色通道、优化流程、提高诊疗技术等,不断缩短“D to B时间”。因为对于急性心梗来说,“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

  然而,对于患者送到医院前的时间,医生们却无可奈何。有报道显示,70%以上的心梗患者死于院外或院前环节。因此专家呼吁:面对心梗,一定要采取正确的处理方式,第一时间拨打急救电话,第一时间到达具备救治能力的医院,第一时间开通血管。千万不要把时间耽误在“忍一忍”“找医院”“找熟人”“再商量一会儿”上,配合医生救治,为抢救生命争取时间。

  预防:识别先兆症状,跑在心梗前面

  说到急救,许多人都知道要拨打120,然而对下一步做什么却一脸茫然。

  董建增教授强调,急性心梗发生时,尽快进行急诊PCI手术,可使急性心梗院内死亡率从5%~10% 降低到2%左右。然而,从某种意义上说,再好的治疗手段也是亡羊补牢,全面保护心脏健康,更重要的是要“跑在心梗的前面”,尽可能避免急性心梗发生,不让心肌走到坏死的那一步。其中,学会识别心梗先兆症状至关重要。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韩战营教授等专家在直播中均表示,多数心梗在发病前1~2周会露出一些蛛丝马迹,此时,心脏正在“向你求救”,务必高度重视,及时到医院排查,不要心存侥幸、延误救治。一是出现一些与活动相关的疼痛不适。如劳累后出现或加重不适,是心梗的一个重要特点。如果症状在体力活动、情绪激动时加重,休息时缓解,要高度怀疑心脏问题。疼痛不一定是典型的胸痛,也可能是胸闷难受,肩膀疼、后背疼、胃疼甚至牙疼等。

  二是不明原因的症状改变。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如果出现症状发作次数增多、疼痛加重、不容易缓解等,要高度警惕心梗。比如以前吃1片药可以缓解症状、现在两片药也不管用;以前休息5分钟就舒服了,现在要休息更长时间等。

  三是毫无征兆的心慌胸闷。没有心脏病的人突然出现胸闷、心慌、不明原因的难受,没有活动时出现憋闷、喘气困难,每天定时胸痛,如吃饭后、睡觉前等,也要怀疑是否心肌缺血,应及早检查治疗。

  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专家共同呼吁,心梗虽然凶险,但可防可治。为了自己和家人健康,养成有益心脏健康的好习惯,以避免悲剧发生。

  链接:心梗急救,除了拨打120还需牢记这4点:

  1.及时辨识心梗症状

  胸骨正中间或中间偏左出现心绞痛,有濒死、压迫感,持续5-15分钟以上,伴有出汗、恶心等症状;

  胸痛持续20分钟还不能缓解;

  有时心梗还会出现其他不典型症状,如牙疼、胃痛等,十分容易被忽视。

  出现以上症状时,患者本人及家属需警惕,决不能硬扛。

  2.及时拨打急救电话

  据统计,1/4的患者不会第一时间拨打急救电话,而是先通知家人,等家人赶到后再拨打120急救,从而延误最佳抢救时间。

  临床研究证明,对心梗患者的救治而言,早期的疏通血管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所在。因为患者一旦出现心梗,每分每秒都有成千上万的心肌细胞死亡,从发病开始算起,在120分钟内的救治时间极其关键。

  3.平静等待救援

  如果患者有冠心病史,怀疑心梗时,可服用硝酸甘油、阿司匹林等药物;但如果没有病史或不清楚患者的情况,切勿随便给患者服用药物。让患者平躺下来,保持安静,打开室内窗户,让患者得到充分的氧气。

  发生心梗后,可能导致猝死,此时开放患者的呼吸道,并对其做心肺复苏,防止脑缺氧,以免大脑细胞迅速死亡。

  4.配合医生救治

  待医护人员赶到,要配合好医护人员救治,如确认是心梗,请尽快签字手术,千万不要浪费时间。

文章关键词:心梗 防治 心脏急症 责编:王永芳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心梗“缠”上壮小伙 医生快速反应挽救年轻生命

    “医生,我现在很难受......” 2020年3月25日9:01分, 一位中年男子弯着腰、手按着腹部、满头大汗来到了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分诊处,急诊分诊护师陈喆急忙询问病情。

  • 工作压力大 生活不规律 心梗正在年轻化

    全球每年有170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其中一半以上死于急性心肌梗死。近10年来,我国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明显上升,已接近国际平均水平。

  • 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胸痛中心开展“11·20中国

    11月20日上午,在第六个“中国心梗日”到来之际,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胸痛中心分别在东、西院区门诊楼一楼大厅举办心梗日义诊活动。  

  • 熬夜+跑步 25岁男子突发心梗险丧命

    冠心病已不仅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一种疾病,更被称作“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目前我国每年新增冠心病人超过300万,防治形势不容乐观,特别是中青年出现心肌梗死的比例逐年增加。

  • 突发“心梗”大声咳嗽能救命?别犯傻!

    朋友圈中流传着一个独处时胸痛发作的“自救”偏方称,突然胸口出现剧痛,心梗发作时,可采用大力咳嗽的方法自救,因为这个动作可以压挤心脏,改善血液循环,让患者快速恢复正常脉搏。

  • “感冒”别大意 小心是心梗

    近日,65岁的刘华宋(化名)连续几日肩膀酸疼,手脚发软,像往常一样以为自己患上了感冒,可谁知,竟是得了随时会致命的急性心梗,如果不及时救治,后果不堪设想。原来,感冒与心梗都会出现胸痛、胸闷症状,常常被混淆。那么,哪些症状可能是心梗的早期信号呢?我们又该如何防治呢?

  • 突发心梗抢救及时 印度友人对郑州市第一人民医

    2019年4月15日,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胸痛中心成功地救治了一位来自印度的国际友人。来自印度的Gautam先生与中国一直有生意往来,然而却没有亲自来过。4月15日,他第一次来到中国进行商业交往,却差点要了他的命。Gautam先生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个月前曾因“心前区不适”就诊于印度当地医院,当地医院建议住院治疗,但忙于生意的他却难于分身,殊不知死神正悄悄地来到他的身旁。

  • 有些胃肠症状 可能预示心梗

    今年68岁的刘阿姨,因两年内多次急性胰腺炎发作而“久病成医”,只要一感觉腹痛,就会到医院要求检查血淀粉酶,看看是不是胰腺炎又发作了。最近,刘阿姨又因为恶心呕吐、腹泻,前来急诊就医,要求检查血淀粉酶。

  • 防心梗 年轻人也要上心

    入冬之后,各大医院救治的心梗病人逐渐增多,其中不乏青壮年人群。近日,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便在一处足球场上救治了一名37岁的急性心梗男子。

  • 天气骤冷 小心心梗发作

    进入大雪节气,一年一度的严寒季节又将来临;我国大部分地区,尤其是北方多个省份,气温骤降,研究指出,寒冷天气的低气温和多风天气会引起皮肤血管收缩,增加心脏负荷,就可能诱发心梗。就此,本报记者采访了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医医院脑病科主任、主任中医师乔虹,听他简要介绍了心梗预防保健要点。

慢新闻

湖北省卫健委辟谣“病毒变异传染性更强”:未发布此信息 湖北省卫健委辟谣“病毒变异传染性更强”:未发布此信息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