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有一种说法‘长脚不长个’,我孩子的脚现在不停长,会不会长不高啊?”不少家长都有这种疑惑。“‘脚先长就不长个’的说法是不确切的。”浙江省人民医院骨科主任、浙江省运动医学中心主任毕擎这样回答。
毕擎表示,足部的骨骼发育分为多个阶段,从出生时足70%为软性骨骼,然后到足部出现硬性骨骼、出现足弓,足弓出现形态增加稳定性,再到足部可以对抗运动的稳定性,基本需要12年以上时间。儿童和青少年发育时,足部发育不仅包括长度,还包括厚度、宽度和稳定性的韧带,有时确实会与主要为纵向生长的长干骨出现短时间的比例失衡,但基本不会相差太大。
至于民间很流行的一些说法,例如“夏天孩子脚容易长大”“穿宽松的鞋会导致孩子的脚变大”,毕擎觉得不准确,“脚的大小会随着气温、姿势等变化而变化,比如夏天天气炎热,血管舒张,长时间地坐、站,长时间的游泳等,孩子的脚因充血时间长就会比平常增大,但这些情况不会增加鞋码尺寸,只要进行活动舒展,保持血液循环通畅就可恢复到正常鞋码。”
毕擎提醒,1~12岁的小孩不要穿硬底鞋,“12岁前足部的发育是从软性骨骼、韧带组织向硬性、稳定结构发育的过程,过早穿硬底鞋会影响发育、导致足部变形,在发育过程中穿过大的鞋子,尤其是穿超过正常鞋码的鞋子进行运动,这些会影响儿童和青少年足部稳定结构的发育成熟。”
那孩子脚大是不是有利运动呢?体育中考训练营教练金芳芳认为,脚的大小和运动能力没有必然联系,“比如短跑运动员的脚就不大,像我1.82米的身高,平时鞋子也只穿38码。脚大的话,足弓得有多大的劲才能反弹出去啊。”(明文)
受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影响,今年春节假期延长,孩子们没办法外出玩耍,宅在家里把看电视、看平板电脑、玩电子游戏当成了“解闷神器”;再加上停学不停课,
据统计,目前与情绪相关的疾病达200多种,在近30年间,我国抑郁、焦虑等情绪相关障碍的患病率增长了20多倍。儿童青少年如患上抑郁症可能导致一系列健康后果,包括人际关系问题、学习能力下降、身体健康状况不佳和药物滥用。此外,在青少年时期抑郁的人更有可能在一生中反复抑郁。
疫情防控期间,上网课成为学生最普遍的学习方式。长时间盯着电子产品,难免会出现眼睛疲劳、干涩。如何才能让孩子在上好网课的同时保护视力呢?让我们来听听眼科医生怎么说。
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家中书桌椅应调节好高度。读书写字坚持“三个一”,即手离笔尖一寸;眼离书本一尺;胸距书桌一拳。改掉不良的用眼习惯。
“没有想那么多,既然来了,我就想坚持到最后。”郑州人民医院发热门诊武晓护士长说。从1月23日进驻发热门诊到现在,她已经奋战在防控一线近60天。
2月22日,由河南省肿瘤医院医学影像科主管技师刘文涛担任队长,李彦乐在内30名医学影像技术人员组成的河南第十三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奔赴武汉“方舱医院”开展CT检测、医疗援助及救治工作。3月9日,他们所在的江汉方舱医院休舱,刘文涛记叙下奋战武汉的点点滴滴,更有来自所住地十九中学生的法语问候和感谢信。
河南首批心理医疗队援助湖北,医疗队成员舍小家、顾大家,冲锋在前,奋战在抗击疫情最前线。这其中就有来自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的抗疫“逆行者”王体宾。
“明知深入疫情一线工作会有感染风险,你们却毅然决然,积极主动报名,这就是责任担当!你们为全院3200名党员干部职工做出了榜样,你们是敢于担当责任的人,是最可敬可爱的人,你们是最美儿医人,谢谢你们!”
疫情期间孩子生病去不去医院看病,可让不少家长犯了难。有的家长自己当起了“医生”,将家里的存药翻了出来;有的家长给孩子“全副武装”,仍然战战兢兢;有的家长干脆替孩子见医生,结果给明确诊断造成了困难。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全国上下齐心协力共度难关,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有无数个家庭义无反顾地坚守在防疫一线,他们舍小家为大家,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责任和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