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血压患者来说,平稳、达标的血压有助于减少对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损害。但有些患者生活不够规律,如熬夜、暴饮暴食、酗酒等,他们有可能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出现血压的剧烈波动,表现为血压突然升高或降低,导致头痛、头晕、耳鸣、心慌、出汗、恶心、呕吐等一系列症状,严重者甚至发生心衰、心梗、脑出血等危及生命的恶性事件。下面是引起血压波动的几种常见原因,高血压患者若存在以下情况,应及时测血压,避免发生心脑血管意外。
1.作息紊乱 有些人由于工作原因,作息十分不规律,连续的熬夜加班可能使血压突然升高。如果加班不能避免,就应及时测血压。
2.吸烟喝酒 大量吸烟、喝浓茶或浓咖啡等也可引起血压升高,这是因为尼古丁、茶碱、咖啡因这些物质能够兴奋交感神经系统,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大量饮酒可扩张血管、利尿,短期内血压会突然下降,但之后血管的收缩性反而更强,血压会再次升高,甚至超过平时的水平。因此,饮酒后一定要及时测血压。
3.情绪波动 情绪起伏较大,如极度兴奋、悲伤或焦虑、抑郁等不良精神状态可直接引起血压升高。如果遇到影响情绪的重大事件,要警惕血压突然升高的可能性。
4.气温突变 换季或气温变化较大时应加强血压监测。部分高血压患者在冬季天气寒冷时血压会突然升高,而夏季天气炎热、出汗较多、饮水较少时血压又会骤然下降。
5.合并其他疾病 患者因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慢性肾脏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疾病引起的高血压,称为“继发性高血压”,这类患者的血压波动会较大。高血压患者如果发现自己的血压起伏不定,吃药也难以控制,应考虑到存在继发性高血压的可能,并及时就医。
(摘自《保健与生活》)
血管在长期接受血液高压撞击时,更易发生粥样硬化,表现为血管变硬、变细等。一旦为心脏提供营养的冠脉血管发生类似变化,则可能会导致血液“断流”
目前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高血压作为一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心脑血管疾病首位危险因素,已成为中国人死亡的第一因素。
妊娠期糖尿病包括孕前患有糖尿病(1型或2型糖尿病合并妊娠)和妊娠糖尿病。而妊娠糖尿病(GDM)是一种独立的糖尿病类型,不同于通常所认知的1型或2型糖尿病,是指妊娠期间才出现或首次发现的糖尿病或任何程度的糖耐量异常。
对于有些人来说,心脏“减肥”非常重要。心脏也会变胖,即左心室肥厚,对于高血压病人来说,尤其要注意会慢慢变胖的左心室。
双节期间,当人们外出旅游领略美景,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在这里却上演着一场紧急救援。事情还要从10月7日的一通电话说起。
8日是第20个全国高血压日,专家提醒,高血压低龄化趋势明显,18岁就患病的不在少数,青年人需养成科学健康的生活习惯,警惕高血压。
当前,我国居民膳食结构不合理问题较为突出,造成高血压、糖尿病等与膳食相关的慢性病患病率攀升,且低龄化趋势明显。
《洛杉矶时报》介绍了一个降血压的好方法就是森林浴。所谓森林浴,就是在森林中漫步,要求安静,鼓励不使用手机。
压力过大,体内的儿茶酚胺分泌增多,会引起血管的收缩,心脏负荷加重,引发高血压。
不同血压计测出的结果差异不小。市面上的电子血压计到底准不准,成了大家关心的问题。
清晨血压控制不好,极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病人在治疗高血压时,除了需控制平均血压,更应注意控制晨起的血压“过高峰”。
一项新的研究显示,对于年龄在40岁或者略大一些的美国人来说,他们并不怎么关心高血压。这项研究的作者表示,对于年轻的美国成年男性来说,情况尤其如此。
不少人误以为随着年龄增长,血压高是自然衰老的结果,事实并非如此。
如果患者午后经常会出现不明原因的头痛,那么就应当及时地去医院检测一下血压,以利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高血压。
在年度体检中被确诊为血压不正常的儿童和青少年人数或日益增多。目前,患有高血压的儿童和青少年比例预计在3.5%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