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上午,记者从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获悉,该院急诊科于5月6日接诊了一名昏迷病人。但时间过去一天了,至今还没找到他的家人。
据了解,5月6日上午11点左右,该院急诊科接到120指令,称一名男子在郑州市红云路与碧云路交叉口倒地,路人拨打了求救电话。
医生接到男子时,已经出现意识障碍、呕吐半小时。进一步的检查发现,男子右侧硬膜下、硬膜外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特重型颅脑损伤、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膜下血肿。
重症监护室护士长说,男子入院后就下了病危。但在入院时,患者身上并没有电话,或可以查找家人信息的资料,所以一时无法联系到家属。即便如此,医护人员还是紧急给予了吸氧、心电监护,营养脑神经细胞、营养心肌、抑酸护胃等对症治疗。随后,医生报警,请警方寻找男子家人。
因为病情危重,医生请专家进行了会诊后,形成统一意见:男子病情危重,如果不紧急手术,可能随时发生危险。没有家属签字怎么办?救人要紧!
该院立即为患者开辟急诊绿色通道,当天下午两点,专家为男子实施了“开颅探查术+脑内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颅内压检测系统置入术”。手术顺利结束,术后男子转回重症监护室继续治疗。
中午时分,科护士长告诉记者,目前男子尚处于昏迷状态,病情比较危重。如果有人认识该男子或知道他的信息,请尽早转告他的家人。医院护士站电话:0371-60331660。
4月28日上午,一位穿着朴素的中年男子,后边跟着一个穿着病号服的孩子,怀里宝贝似的裹着一面锦旗来到了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办公室门口。
4月11日下午,西安至深圳的G821火车上,听到广播说有一名1岁多的患儿高烧突发惊厥需要救治,正在出差的郑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科主任于凤琴及同事立即伸出援手,及时进行精心诊治,使患儿化险为夷,得到了患儿家长及列车长的好评。
自1999年入党以来,拥有19年党龄的景福琴,时刻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时刻牢记自己肩负的责任与使命。
3月6日17时47分,一阵急促而焦急的呼救声划破港区的宁静。一位50余岁的中年男子突然出现剧烈头晕、恶心、呕吐40分钟,呕吐物少许为咖啡色,意识不清、呼之不应20分钟……
2018年3月6日,这支志愿者队伍被河南省红十字会授予2017河南红会送医计划“先进红十字志愿服务队”荣誉称号,志愿者黄超霞、高建凯、邬德东、王巧敏、刘豪被评为2017年河南红会送医计划“优秀红十字医疗专家志愿者”。
对于女人来说,生孩子是要闯的一道难关,个中凶险,只有体会过的人才能明白。而相对于普通产妇,还有一类“特殊”的产妇--聋哑妈妈。
2018年3月9日,网络医院院前救护车内,“您好,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吗?5分钟后转入一名腹痛患者,请准备接车。”12时27分,随着风驰电掣的救护车到达医院,此时的患者魏先生因剧烈腹痛已经面色苍白。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夜沐星月的清辉,日浴太阳的光芒,日夜守护着人民的生命与安康。哪里有急危重症患者,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他们,总是第一时间冲向患者身边,争分夺秒与死神展开殊死搏斗。
22年前,当他握紧拳头举过头顶,面对着鲜红的党旗许下庄严誓言的那一刻,他说他的生命有了依托。从此,他以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与义务,去迎接每一次的挑战与磨练。
她是一名普通的医务工作者,也是一名老党员。三十载的从医生涯,她时刻以党员的身份鞭策自己,凭着一份执着与追求,把自己的青春年华都奉献给了毕生所追求并热爱的医疗卫生事业,致力于帮助患者早日挣脱病魔的困扰,她就是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魏芳。
有这样一个科室,有这样一群人,为了守护患者的健康,他们常年处于超负荷的工作状态,不分昼夜与节假日,总是精神饱满地战斗在临床一线,特别在流感爆发期间,当别人都“闻流色变”时,他们却不顾自己安危,近距离与病患接触,加班加点,没有怨言,他们就是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内科的医护人员。
春节是全家团聚的日子,春节是走亲访友的日子。然而,有这么一群可爱可敬的医护人员,他们把春节当作平日工作,把无私奉献当作使命与担当,把最宝贵的团聚时光奉献给患者。他们无怨无悔,他们心甘情愿,用牺牲自我的精神书写医护者的大爱。
2018年1月18日-19日,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航海东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刘春凡主任的精心安排部署下,为社区居民举行为期2天的大型义诊活动。
这是一个用爱心与责任接力搭建生命线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临床一线的医务人员,他们用医者的博大情怀与共产党员的责任担当,战斗在这个特殊的战场上,用平凡的举动演绎着“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
对于医生来说,面对严重创伤患者时,如何优化诊疗方案、通过功能重建最大程度地维持肢体功能,一直是修复重建领域学者思考与追求的目标,同时也是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二病区致力研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