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副院长贺娟
夏季的主要邪气有三个:暑邪、湿邪、寒邪。因为人体要面临多方面邪气的侵袭,增加了防病养生的难度。所以,夏季往往是一年四季当中最难养生的季节。
祛暑邪冲泡生脉饮
暑邪是夏季最主要的邪气,夏季汗出过多会带走体内津液,进一步发展会导致气阴两虚。而低血压、脑中风、冠心病等夏季经常发生的疾病,都和气阴两虚有关系。
这是因为气阴两伤会引起气虚,气伤了以后,推动血液运行的能力就弱了,所以血液容易运行迟缓,同时出汗太多会引起津伤,血液变得黏稠,它运行得也会迟缓,所以很容易发生心脑血管疾病,尤其是脑梗、心梗。
预防夏季心脑血管病高发,中医经典方剂生脉饮不错。取补气的人参5克,清热滋阴的麦冬5克,敛气、敛津的五味子5克。把人参、麦冬、五味子放到杯子里用开水焖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喝焖出来的水即可。这些药材可以反复冲泡,冲泡到最后还可以把这三样吃掉。
人参也可用党参或西洋参代替,西洋参用量不变,党参加至10克。当然,初次使用前最好在中医指导下酌情调整比例。
中医养生强调“春夏养阳”,夏季在五行中对应“心”,因此夏季养生重在养心。研究发现,过量消费含糖饮料会增加龋齿、肥胖的风险,对健康带来负面影响,还是不要或少喝含糖饮料吧。
热水泡脚 中医讲究“热则血行、寒则血凝”。热水泡脚能使气血运行通畅,增加足部的血液流速和流量,增强新陈代谢。
端午过后,天气异常闷热。夏季属火,其性热,通于心,主长养,暑邪当令。
如今夏季到来,作为准妈妈们自然也不会放过为肚子里的宝宝及时滋补营养,那么应该吃点什么呢?吃的多不如吃的巧,巧吃食物不仅可以滋补准妈妈的身体,而且对于宝宝的健康成长
日前,中国卒中学会、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启动5月“胆固醇月”宣传活动。与会专家指出,胆固醇并不只是影响血脂,“坏”胆固醇还可能成为心梗、脑梗发病的元凶,并损害糖尿病患者的健康。
近期,一项发表在《美国工业医学杂志》上的研究显示,如果经常加班,43%的人会得心脑血管病。之前有一项对1900余人进行的研究也表明,长期常年加班工作的人,有43%得了心绞痛、冠心病、心力衰竭、心梗、高血压以及卒中等疾病。
谷雨一过,岭南的“夏味”越来越浓,很多有心脑血管病的中老年人也就舒了一口气,认为进入夏季后,气温升高,血压会下降,病情也会相对稳定一些。
昨天,武汉气温下降不少,不少心脑血管病人被此轮降温“放倒”。汉阳医院心内科主任杨国康教授分析,心脑血管病人骤增一方面与气温变化太快有关,另一方面是因为大部分患者忌讳调整降压药。
近日,郑州天方中医药心脑血管病研究院在荥阳市豫龙镇郑上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开展了“冬季送温暖,义诊进社区”——冬季义诊活动第二弹,现场为居民免费进行血压测量、中医把脉和颈肩腰部按摩,并开展常见疾病预防、日常保健等知识宣传。
生活中,有很多食物能有效地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下面就给大家分享一下:2.胡萝卜:防血管硬化 其含有的胡萝卜素能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血脂;含有的琥珀酸钾盐能防止血管硬化、降低血压。
天气寒冷时有基础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的病人心绞痛发作、高血压危象明显增多,这是因为天气寒冷人体的耗氧量骤增,心脏为维持正常的体温,需要加快心率、升高血压。
平时虽无症状,但高温天加上过度疲劳、情绪不好的状况下,极易发生严重心律失常,甚至猝死。
虽然夏季心脑血管病人的病情多趋向平稳,但心脑血管病患者不能因此就麻痹大意,放松警惕。夏季人体大量排汗,体内水分流失多,使血液黏度上升,血液循环受阻,容易诱发血栓、心梗、冠心病、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
分析结果显示,那些每周工作时间达到55小时或更多的志愿者,与每周工作35至40小时的人群相比,前者患冠心病的风险会增加13%。
5月21日,由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和中华预防医学会共同主办的“2017’中国脑卒中大会暨第七届全国心脑血管病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完美收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