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频道 > 疾病防控 > 正文

防住心脑血管病 先管住胆固醇

2018-05-21  来源:北京日报

5034

  日前,中国卒中学会、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启动5月“胆固醇月”宣传活动。与会专家指出,胆固醇并不只是影响血脂,“坏”胆固醇还可能成为心梗、脑梗发病的元凶,并损害糖尿病患者的健康。

  “坏”胆固醇是心脑血管病元凶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及心脏中心主任霍勇教授称,据数据统计,中国人冠心病死亡率的增加,有77%的原因是由于胆固醇升高。

  在众多危险因素当中,胆固醇指标异常是导致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脏性猝死和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而重要的危险因素。胆固醇主要分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两种。前者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是“好”胆固醇;后者会附着在血管壁上,过量会导致动脉硬化,被称为“坏”胆固醇。

  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王拥军说,“坏”胆固醇是心梗和脑梗的元凶。当血液中的“坏”胆固醇增多时,会使血液变稠,在血管壁上形成小斑块,逐渐堵塞血管,使血流变慢,引发冠心病和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更危险的是,不稳定的斑块破裂或脱落,会在短时间内堵塞血管,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或脑中风,危及生命。

  容易被忽略的一个事实是,“坏”胆固醇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影响较大。糖尿病患者由于代谢异常,更容易出现血管病变。其中,大血管病变就是因动脉粥样硬化而导致,因此糖尿病患者的胆固醇管理甚至比血糖管理更为重要。

  挽救脑梗患者牢记两个“120”

  心梗,一般指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也是冠心病中最严重、最致命的一种。我国每年新增心梗患者200万例,死亡率在三成以上。这是因为心梗是一个时间依赖性疾病,过了4小时至6小时抢救黄金期,再高超的医术都束手无策。

  心梗发生时有哪些征兆?霍勇介绍,“如果患者出现突发性的心前区疼痛,持续20分钟以上仍不能缓解,并伴有大汗淋漓、面色苍白、呕吐、恶心、濒死感等症状,就要考虑是心梗!此时应立即拨打120。”

  脑梗是指缺血性脑卒中,即老百姓说的脑中风,具有高复发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的“三高”特点。王拥军提示,发现脑梗要记住两个120。第一个120是指脑梗的识别,即看1张脸,看2只胳膊,0(聆)听语言。因为90%以上得脑梗的病人会有口角歪斜、脸不对称;两只胳膊平举,一侧无力下垂;语言不清甚至无法说话的表现。第二个120是脑梗发作后,要尽快拨打120急救电话。一旦错过最佳抢救时间,脑组织因缺血发生坏死是“不可逆”的,会造成神经功能障碍,如肢体瘫痪、感觉障碍、偏盲、失语等,严重的会造成死亡。

  “非健康人群”胆固醇水平应更低

  健康人群和高血压人群、糖尿病人群、冠心病和心梗患者人群相比,胆固醇的控制目标值应有差异。霍勇解释,血脂化验单只显示健康人群的“坏”胆固醇目标值,而“非健康人群”的目标值应当更低,具体咨询医生而定。

  像冠心病、脑梗患者,以及刚刚发生过心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由于他们体内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已经广泛存在,化验单上的箭头仅表示胆固醇水平被短时间内控制住,并不代表风险消失。若不继续控制,随着“坏”胆固醇的持续合成和累积,斑块还会出现,危害心脑血管。

  王拥军特别强调,“胆固醇的控制需要长期坚持。患者在生活方式的干预基础上,该服药的要坚持服用他汀类降脂药物。”

  疾病控制

  如何有效管理胆固醇

  北京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郭立新教授建议,公众应定期进行血脂检查,做到疾病早发现、早治疗。

  缺血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及其他高危人群,应每3个月至6个月测量1次血脂。

  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后女性,应每年进行血脂检测。

  20岁以上成年人,至少每5年测量1次血脂。(刘春平)

<上一页 下一页>
文章关键词:感觉障碍 斑块破裂 心脑血管病 胆固醇水平 坏 责编:张钰洋
5034
全站我要评论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拔罐疗法 并非适合每个人

    随着夏季的来临,很多人会通过拔罐来排出体内的湿邪。拔罐疗法虽然简单易行,且效果不错,但并非所有人都能采用,特别是以下人群需要谨慎选择:  皮肤过敏、皮肤损伤者。拔罐时的吸附力过大时,可按挤一侧罐口边缘的皮肤,稍放一点空气进入罐中。

  • 不能承受的“低头”之痛

    近年来,颈椎病呈现年轻化趋势,其发病率逐渐上升,已然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而成了大众常见病之一。如果晨起突感颈后、上背部疼痛,检查颈部肌肉有触痛,颈项活动欠灵活,我们通常称之为“落枕”。

  • 管理好血压 远离脑卒中

    对此,徐希平介绍,他们正在研究高血压管理的机器人,让患者在家里就可以得到良好的指导和关照,患者有什么疑问都可以随时咨询机器人,及时得到指导。徐希平强调,得了高血压病一定要听医生的,规范用药,同时还要注意锻炼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 健康人群也需定期查血脂

    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已达2.9亿人,心血管病占据中国居民死因构成的首位。张轶伟建议,健康人群定期检查血脂,知晓自己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数值,评估患病风险,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 六成冠心病人发病前没症状

    当出现持续熬夜、过度疲劳、嗜烟酗酒、饮食不节等情况时,人的血管会持续痉挛收缩、血液黏度增加、局部形成血栓,最终导致突然出现血管闭塞、心肌梗死。需要注意的是,年轻人一旦发生心梗往往会比老年人更危重,甚至发生猝死的几率比老年人更高,通常起病急骤、症状凶险。

  • 心脑血管病爱找“加班族”

    近期,一项发表在《美国工业医学杂志》上的研究显示,如果经常加班,43%的人会得心脑血管病。之前有一项对1900余人进行的研究也表明,长期常年加班工作的人,有43%得了心绞痛、冠心病、心力衰竭、心梗、高血压以及卒中等疾病。

  • 初夏要严防心脑血管病!

    谷雨一过,岭南的“夏味”越来越浓,很多有心脑血管病的中老年人也就舒了一口气,认为进入夏季后,气温升高,血压会下降,病情也会相对稳定一些。

  • 早上6点到10点为心脑血管病“魔鬼时间”

    昨天,武汉气温下降不少,不少心脑血管病人被此轮降温“放倒”。汉阳医院心内科主任杨国康教授分析,心脑血管病人骤增一方面与气温变化太快有关,另一方面是因为大部分患者忌讳调整降压药。

  • 冬季送温暖 义诊进社区

    近日,郑州天方中医药心脑血管病研究院在荥阳市豫龙镇郑上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开展了“冬季送温暖,义诊进社区”——冬季义诊活动第二弹,现场为居民免费进行血压测量、中医把脉和颈肩腰部按摩,并开展常见疾病预防、日常保健等知识宣传。

  • 常吃这些菜预防心脑血管病

    生活中,有很多食物能有效地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下面就给大家分享一下:2.胡萝卜:防血管硬化  其含有的胡萝卜素能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血脂;含有的琥珀酸钾盐能防止血管硬化、降低血压。

  • 做足功课,心脑血管病患者不用再“挨冬”

    天气寒冷时有基础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的病人心绞痛发作、高血压危象明显增多,这是因为天气寒冷人体的耗氧量骤增,心脏为维持正常的体温,需要加快心率、升高血压。

  • 高温致心脑血管病频发专家开出5剂“药方”

    平时虽无症状,但高温天加上过度疲劳、情绪不好的状况下,极易发生严重心律失常,甚至猝死。

  • 心脑血管病人如何安全度夏

    虽然夏季心脑血管病人的病情多趋向平稳,但心脑血管病患者不能因此就麻痹大意,放松警惕。夏季人体大量排汗,体内水分流失多,使血液黏度上升,血液循环受阻,容易诱发血栓、心梗、冠心病、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

  • 研究显示工作过久增心脑血管病风险

    分析结果显示,那些每周工作时间达到55小时或更多的志愿者,与每周工作35至40小时的人群相比,前者患冠心病的风险会增加13%。

  • 南石医院获“2017年全国卒中静脉溶栓”14强医院

    5月21日,由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和中华预防医学会共同主办的“2017’中国脑卒中大会暨第七届全国心脑血管病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完美收官。

寻医问药

网站简介 | 招聘信息 | 会员注册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