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这个特殊的时刻,当大多数人宅在家中的时候,却有这么一群人,伴随战“疫”的号角逆行而上,勇往直前,夜以继日地奋战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最前线。他们是就医务人员,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他们是“最美逆行者”。
杨跃杰一直在临床一线参与疾病救治工作。这一干就是30年。他曾经参加过抗击SARS(非典型肺炎)、甲流、禽流感、埃博拉等系列突发公共应急工作,是一位抗击疫情战场上的“老兵”。2017年国家卫计委新成立了国家重症疟疾救治专家组,以承担重症病例规范治疗指导和规范用药检查等工作。在20名专家组成员中,郑州市六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杨跃杰,是我省唯一入选的临床专家。
在此次新冠状肺炎疫情来临时,曾担任过党支部书记的杨跃杰,深知哪里任务险重,哪里就有共产党员的身影。他再次主动请缨,承担起救治重症患者的重任,把自己隔离在重症病区。从医院收治首例确诊患者开始,杨跃杰已在隔离病区坚守了一个多月,带领着重症医学团队全力守护好患者生命的最后一道关卡。
简介
杨跃杰,男,1967年出生,河南郑州人,1986年7月参加工作,2000年7月入党,主任医师。历任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急诊科、内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重症医学科主任等职,现任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隔离病区重症医学科主任。
党员:大事难事见担当,危难时刻显本色
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作为省级、市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医疗救治定点医院,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医疗战线上,院党委带领全体干部职工,精准把握疫情,第一时间成立了由11个科室组成的隔离病区,组建2个临时党支部,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共产党员杨跃杰任重症隔离病区主任,他记得在抗击疫情誓师大会上的铮铮誓言,更记得请战书上写下的字字坚定话语:
“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救治工作中,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严守纪律,恪尽职守;不负重托,不辱使命;敬佑生命,救死扶伤;恪守医德,让政府满意,让病人满意。——杨跃杰”。
大事难事见担当,危难时刻显本色。在疫情防控关键时刻,杨跃杰同志能始终贯彻习主席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的重要指示,挺身而出、迎难而上,承担起救治危重症患者的重任,展现了新时期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和精神风貌。深知共产党员是凝聚医护团队的力量和不怕苦不怕累的榜样。面对疫情,带领重症医学团队走进重症隔离病区,把和家人在春节期间团圆的时光留给了更需要他们的患者,在抗击疫情中诠释卫生健康工作者“一切为了人民健康”的初心和使命。
医生:突发、忙碌是常态对讲机24小时不离身
在重症隔离病房,他面对的是新冠肺炎重症患者。隔着一层防菌玻璃,总能看到杨跃杰带领团队行色匆匆的身影。杨跃杰收治的病人中,其中一位是我省首例危重症肺炎患者。他密切关注患者病情,丝毫不敢松懈,经过慎重考虑,采用ECMO(移动心肺仪)提高患者血氧饱和度,让患者的肺功能得到治疗和休息,他与院内专家就参数设定经常讨论到深夜,在杨跃杰团队不懈的努力下,患者病情稳定了。
穿着一层又一层包裹严密的隔离衣给患者翻身,比平时要困难许多,早上翻一遍下午再翻一遍,每次给病人翻身都需要6个医护人员一起才能完成。每天查房后,脱下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杨跃杰的全身早已被汗水浸湿,手也因长时间罩在双层手套里肿胀发白,左手食指的裂口,每次用消毒水进行手消时都会刺痛无比。
凌晨4点杨跃杰被对讲机叫醒,危重病人血氧饱和度不好,要重新调整参数;早晨8点汇报前一天重症病人的病情变化;11点专家组来指导抢救工作,要汇报病例学习传达;中午12点,午饭还没扒两口,杨跃杰就要忙着协调疑似病人转科转院。下午他还要指导省内其他地市医院改建ICU、医务人员正确穿脱隔离衣、沟通核酸检测双阴病人转院、国家第五版救治方案细节……
这就是杨跃杰忙碌的一天,由于重症病区患者病情都比较严重,随时需要抢救。杨跃杰血压高,繁忙的工作,导致他经常睡眠不足,但他却从没喊过一个“累”字,对讲机24小时不离身,随时接听病房里传出每一位患者的消息。
自从进入隔离病区,他就忘了今天是星期几,是什么节日。却把每一位患者的病情记在了心上,正是他们的坚守,才为重症患者赢得生的机会。他用精湛医术践行救死扶伤,新型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爆发后,目前已有6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患者成功转出隔离区。
老兵:即便多项荣誉加身也要再次到最危险的地方去
杨跃杰多次被市人社局、市卫生计生委评为卫生计生系统先进个人,被郑州市卫健委评为“人民健康好卫士”、卫生应急工作先进个人,被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表彰为消除疟疾工作先进个人。
荣获多项荣誉的杨跃杰,在重症领域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守护着人民健康。杨跃杰曾经参加过抗击SARS(非典型肺炎)、甲流、禽流感、埃博拉等系列突发公共应急工作,是一位抗击疫情战场上的“老兵”。面对的都是重症患者,经常与感染源零距离接触。当问及他是否有过恐慌?他很肯定地回答:“没有,从来都没有!重症医生是患者生命的最后一道关口,就是要到最危险的地方去。”
多年来,杨跃杰团队多次对艾滋病合并机会性感染、结核性脑膜炎、重症手足口病、麻疹合并肺炎等危重患者成功抢救,尤其对输入性恶性疟疾治疗处于全省领先水平,在传染病急危重患者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老一辈人都知道,俗名叫“打摆子”的疟疾,是一种可怕的传染病。它可以通过蚊虫叮咬,在各年龄段人群中传播。2010年,河南省“恶性疟疾救治中心”在医院落地。
2012年3月,郑州市六院应包头市请求,抽调杨跃杰赴当地参加重症恶性疟疾患者救治。杨跃杰和同事连续工作近30小时,稳定了患者病情,而后用3天时间杀灭了患者体内的疟原虫,圆满完成抗疟任务,得到国家级专家的高度评价。
权威:国家重症疟疾救治专家组河南唯一入选临床专家
2013年春天,H7N9疫情暴发,不久郑州市管城区南曹乡发现疑似病例,被转到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而入院检查结果显示H7N9阴性,按照常规应该被排除该病。但是凭借着丰富的从医经验和职业敏感性,杨跃杰建议患者留院观察,因为有些病人检查会存在窗口期,结果会出现假阴性。最终,在杨跃杰的建议下,病人被留院治疗、检测,终于在入院第四天被检查确诊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患者”,而这也是郑州市首例确诊的禽流感患者。
经ICU医护人员的努力和省市多位专家的积极治疗,患者王先生10天后各项生理指标恢复正常,符合国家卫生计生委制订的出院标准,康复出院。
2016年,重症医学科就收治了一位从非洲回国的重型疟疾患者。周口的程先生今年先后三次前往位于西非的塞拉利昂。前不久,他回到家乡,不料高烧达40.0°C,并有全身发抖的症状,甚至出现意识障碍。按“脑炎”在周口当地治疗两天后,程先生的病情非但不见好转,期间症状意识障碍反而加重、并伴有浅昏迷,遂转院至到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进行治疗。
考虑到患者刚从非洲回国,杨跃杰遂安排患者做了疟原虫相关检查,后最终被确诊为输入性恶性疟疾、溶血尿毒综合征、心肌损伤、肝损伤、脑疝、脓毒症,数症齐发,患者生命垂危,病情十分危急。重症医学科团队遂给予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抗疟、抗感染、营养支持对症治疗及CRRT治疗。
经过重症医学科4天4夜不间断的积极抢救,患者病情终于稳定下来,脱离了生命危险。杨跃杰主任介绍说:“这位患者很特殊,他是自2009年至今,我院收治的输入性恶性疟疾患者中,病情最重、但最终抢救成功的一位幸运儿。目前,患者已意识清醒,各项身体指标都趋于平稳,马上就可以转入普通病房进行恢复性治疗了!”
2017年国家卫计委新成立了国家重症疟疾救治专家组,以承担重症病例规范治疗指导和规范用药检查等工作。在20名专家组成员中,郑州市六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杨跃杰,是我省唯一入选的临床专家。
坚守使命,是无悔的选择。杨跃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带领团队,始终把防控疫情工作作为践行初心使命的主战场,冲锋在前、战斗在前。(徐翯浩)
来武汉已经24天了,我们也逐渐熟悉了武汉的气候,虽是荆楚之地,但进入了阳春三月,天气仍是阴晴不定,一会儿阳光明媚,一会儿细雨霏霏,有时还会夹着阵阵狂风和丝丝寒气。
疫情来得突然,医院快速进入了“备战”状态,护理部作为全院护理工作的总统筹,朱桂萍主任和李丽主任,便是其中的主要负责人。她们每天需要牵头完成的事情有很多,除了日常病房护理工作外,还要将精力投入到应急管理和疫情防控中来。
今天是来到武汉的第十九天,天空飘着零零碎碎的小雨,本来是后半夜的班,指挥部临时通知下午2点进舱协助处理中医药工作。
2月22日下午,河南首批支援湖北技师医疗队从郑州出发,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放射影像科的张瑞博也随队出征。
郑州市二院支援湖北医疗队白永杰回忆道:我们是在夜里20:00接班,经过重重防护后,我和往常一样,按时进入方舱医院,开始了常规查房,询问病人一般情况,一开始的一切都很顺利;结束第一轮排查后我们返回到了各自办公位置,心想:希望这个夜班大家都平平安安的,这样最好!
早上邱海燕打电话问我吃不吃饼干,我一脸迷茫,她笑着说:“二月二、龙抬头、吃煎饼、炒黄豆。没有煎饼,就以饼干代替吧!”
从2月9日随医疗队紧急赶往武汉至今,“申妈妈”已经在武汉疫情一线连续苦战16天;如果从大年三十返回医院备战疫情算起,她已经连续在疫情一线工作32天。
第一天进仓,第一眼看见病人,他们普遍焦虑不安的神情印在我的脑海;现在,他们可以和我们放松地聊家常、谈心,这种改变令人欣慰,我们觉得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
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之战打响之时,有这样一群白衣天使他们日夜坚守,默默付出,用无私和大爱汇铸铜墙铁壁守护着每一位患者的安危,他们舍小家为大家,主动要求站在第一线。他们有的是医院业务骨干、有些是年轻的医生护士、有的是坚守岗位的保洁、安保,他们就是河南省肿瘤医院一群“最可爱的人”,他们用“平凡”之躯抒写出“不凡”之魂。
冲往疫情一线毫不犹豫的汉子,面对两个年幼孩子的拥抱,却犹豫了,最后只能含泪狠心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