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太强势!”“他不知体贴!”“她成天唠叨!”“他就知道喝酒!”经年累月的指责和埋怨,早把感情磨得所剩无几。遇到问题总是推诿,而全然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最终只会把当年的情分和爱意推个一干二净。
好婚姻,少不了自省力。
别抱着“受害者”的心态
我有个朋友,总和我抱怨妻子太强势。他说他最受不了妻子的,就是她从不给自己在外人面前留面子。上回,他和朋友在一块儿喝酒,不知不觉喝到深夜,结果她竟找过来,直接把桌子掀了!害得他在朋友面前都抬不起头来。“你就没有一点儿女人的样子!”在朋友心里,妻子更像一个需要忌惮和防备的对象,而不是可以倾诉和信赖的对象——自己俨然一个围城中的“受困者”。
而当我去问朋友妻子的时候,对方的表述竟如出一辙——“我才是那个‘受害者’”。“他出去工作、应酬,这没什么,但他从来不跟我说他去哪儿了,和什么人见面,我多问一句,他就说我‘管得多’!”朋友妻子同样声泪俱下。在她看来,询问意味着关心和体贴,她不明白为什么他连简单的告知都省了,这很难让她不怀疑丈夫是否忠心,是否还依然在乎自己——而她,才是这段婚姻的“受害者”。
如果时刻把自己当做“受害者”,心态上难免失衡,无论是妻子还是丈夫后悔在这种强烈的“自我暗示”中一遍遍强化这种身份认同,最终与对方渐行渐远。
把TA的缺点当成一面镜子
婚姻里也同样可以应用“反射定律”,即当你看到伴侣不好的一面想嗤之以鼻时,首先放下指责的欲望,先问问自己:这些缺点是不是自己缺点的反射?或者,是不是自己的某些言行促成或强化了他现在的心态和行为?
古人说“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自己的妻子和丈夫,不是圣贤,但肯定也有值得自己肯定和学习的地方。你只有跳出自己的“受害者”心态,才有可能中肯客观地看待对方,无论是缺点,还是优点。
凡事先自省,是化解一切矛盾的最佳起点。如果事情真的如你所想,先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退一步,然后看看对方是否也在努力尝试改变。
多忆当年,常怀初心
很多夫妻的感情是被消磨的,在随着时间的消磨,双方往往都无法获知这个“时间点”是什么时候造访。好像突然有一天就“不爱了”“受不了”。再强势的“怨妇”当年也是温柔娇怯的,再散漫的酒徒当年同样暖心体贴的。
婚姻出了问题,双方都脱不了责任。夫妻之间是一个互动的关系,一旦有一个朝着好的方向行动起来,另一个也会跟着行动起来,形成良性循环。如果谁都不愿意先行动,那么婚姻里所遇到的问题将会成为一个死结僵在那里,最后成为顽疾,吞噬了婚姻。
不幸福的伴侣会放大对方的缺点,幸福的伴侣会积极关注对方好的一面,并牢记于心。试着把他对你说过的暖心话,为你付出的努力,给你带来的快乐与惊喜都记录下来,然后在内心感受一遍,再放大这种感受,这种积极正面的暗示会改变你对待伴侣的言行方式,爱和温暖也会重回内心。(司佳贤)
张某21岁,母婴传播,于2003年12月25日,被疾控中心确认为艾滋病感染者,2004年12月25日参加抗病毒治疗,父母因艾滋病双亡,一直跟着奶奶生活,她有一个弟弟也是艾滋病感染者,奶奶爷爷年龄越来越大,两个孩子已长大成人,
24岁,正值花季的年龄,当我准备披上婚纱走入婚姻殿堂这一美丽时刻,却永远停止在婚检的路上,我被查出感染上了艾滋病。拿着沉甸甸的化验单,我瘫软在地,之前的一幕幕浮现在眼前:
赵某,女,44岁,从事美容业。在2010年的时候她和第一任丈夫离婚,心情沮丧,就经常流连于歌舞厅等娱乐场所打发时间。认识了一些社会闲散人员,抱着玩玩的态度,她与其中的2、3人发生了性关系,当时也没有使用安全套。
近日,文章、马伊琍离婚的消息引爆网络。两人各自发表了得体的离婚感言。很快,就有网友总结了文章、马伊琍和女儿间的互动,发现两人一直努力为女儿们提供有爱的成长环境。
“离婚率高达38%”是以离婚登记对数和结婚登记对数的比率为标准,来衡量离婚率。这里实际上是“偷换概念”,错把离结比当做离婚率,二者涵盖了完全不同的统计学推断和预测。
不久前,演员张雨绮二度离婚事件引发了舆论关注。长久以来,女性在婚姻失败时不敢离婚的居多。是什么造成了女性的这种心理?现代女性又该如何健全独立完整的心理人格?
生活中,不少年轻夫妻一吵架就把对方的所有联系方式都拉黑,这种行为其实是冷战的变形和升级,他们拒绝沟通,拒绝被对方知晓自己的一切消息,想以这样的方式表达情绪或态度,甚至达到报复的目的。
“我为这个家付出了这么多!”“你做过什么?”这两句话是不是听着很耳熟?两口子吵架,到了一定阶段,必然要进行一番关于自我奉献与牺牲的争论,同时贬踩对方的“无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