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血液的颜色,我们马上会想到红色。但是除了红色,血液还有其他颜色,比如虾蟹的血液就是青色的,蜘蛛的血液是绿色,常见昆虫的血液则无色。那么,为什么人类的血液是红色而不是其他颜色呢?
这是因为人体的血液中含有血红蛋白,当血红蛋白遇到充足的氧气,它就成为猩红色了。
人体的血液由55%-60%的血浆和40%-45%的血细胞构成。血液中的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三类,血红蛋白则是红细胞中一种主要的蛋白质。血红蛋白是由两个α亚基和两个β亚基构成的四级结构蛋白质,其中每个亚基都结合了一个血红素辅基,正是血红素辅基使得血液显现出了红色。
血红蛋白在血液中肩负着一项重要任务——输送氧气。氧气进入身体后,约有98.5%会与血红蛋白相结合,生成“氧合血红蛋白”。当血液流经各个组织,氧气会从氧合血红蛋白中分离出来,进入组织。被氧气“抛弃”了的去氧血红蛋白则与周围的二氧化碳相结合,生成“氨基甲酸血红蛋白”。当氨基甲酸血红蛋白随血液回到肺部,由于肺部充斥着大量新鲜的氧气,并且氧气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超过二氧化碳,于是血红蛋白便会“离开”二氧化碳,转而和氧气结合。至于被分离出来的二氧化碳,则通过肺部的收缩,被排出体外。可以说,呼吸间氧气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就是在血红蛋白与氧气、二氧化碳的不断结合和分离过程中完成的。
不过,能与血红蛋白结合的并非只有氧气和二氧化碳,另一种常见的气体——一氧化碳,也会与血红蛋白结合,而且结合能力远超氧气270倍。当一氧化碳和氧气同时进入人体,一氧化碳会抢先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并“夺走”氧合血红蛋白中的血红蛋白,导致氧气失去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机会而无法被运输到各个组织,造成人体缺氧。
身为氧气的“搬运工”,血红蛋白的作用十分重要,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必须维持在一个合理的区间内。成年男性的血红蛋白参考区间为130~175g/L,成年女性为115~150g/L,新生儿为180~190g/L。如果血红蛋白含量低于临床诊断标准(在中国海平面地区,成年男性Hb<120g/L,成年女性(非妊娠)Hb<110g/L,孕妇Hb<100g/L),则被视为贫血,需要寻找原因,对症治疗。
血红蛋白的代谢会产生胆红素、含铁血黄素等。新生儿出现黄疸,就是因为血红蛋白代谢产生了大量的胆红素,而肝脏却无法在短时间内将其处理并排出体外。不过,我们仍需积极看待血红蛋白的代谢,正是因为这个代谢过程,才使得我们身体内的血红蛋白不断更新,保持输送氧气的能力,让我们的一呼一吸能如此得自然和流畅。
本文由北京市第六十五中学高级教师李艳芝进行科学性把关。
10月13日上午,河南省抗癌协会血液病转化医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顺利召开。河南省抗癌协会第六届理事会理事长王留兴教授出席会议,并主持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习活动。
救死扶伤,是每一名患者对施诊者最朴素的期待,其实,这也是医者对于自己职业的最基本要求,即便因为更专业,他们对“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心知肚明,但不拒绝病患一定会是第一选择。
儿童血液病、恶性肿瘤疾病治疗难度大,且部分病种诊疗过程涉及多个学科或医疗机构,造成治疗周期长、医疗费用高、报销比例低、患儿家庭负担重等问题。而今后,患有这类疾病的孩子在我省将得到集中救治和规范管理,就医流程也会更加便捷、少走弯路。
血友病、淋巴瘤……今后,儿童罹患这些血液病及实体恶性肿瘤,将有定点医院机构诊治。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市民政局等五部门近日联合制定了《北京市开展儿童血液病和恶性肿瘤医疗救治及保障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确定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等首批10个血液病及恶性肿瘤救治病种,
德国联邦风险评估研究所日前发表的一项新研究显示,常用文身针具中所含金属元素在与文身颜料相遇后,容易溶解进入血液,引发健康风险。
日前,国家卫健委公布了首批全国儿童血液病定点医院和恶性肿瘤(实体肿瘤)诊疗协作组名单。包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在内100多家医院纳入第一批全国儿童血液病定点医院,此外全国还成立70多个儿童恶性肿瘤(实体肿瘤)诊疗协作组。
8月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开展儿童血液病、恶性肿瘤医疗救治及保障管理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通知”将神经母细胞瘤等10个病种列为首批救治管理病种,提出将逐步将更多符合条件的儿童血液病、恶性肿瘤等重大疾病治疗药物纳入医保支付范围,为血液病、恶性肿瘤患儿提供保障。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五部门近日联合发力,力促儿童血液病、恶性肿瘤救治救助工作落到实处,切实维护儿童健康权益。
美国一项小规模初步研究显示,使用防晒霜一天,其中部分化学物质会进入人体血液,且水平高于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制定的有关标准。
大蒜是“抗癌蔬菜排行榜”上的“常客”,甚至被称为“抗癌神菜”。有些自媒体称大蒜能够杀灭血液中的细菌并且能够降血糖。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为此,记者采访了河南省人民医院营养科医师王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