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的骨骼状态在30岁左右达到顶峰,此时骨的强度最大、抗压性最强,随着年龄增长骨状态逐渐变差,骨质开始丢失。骨质疏松严重地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正因此,骨质疏松的预防尤为重要。
强调预防为主的理念
骨质疏松患者会发生腰酸背疼、身高变矮、驼背,不仅影响心肺功能,严重的甚至会发生“脆性骨折”,即经受轻微外力的撞击或者是摔倒高度低于自己的身高就发生骨折。而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害很大,很可能"一摔不起",导致生活不能自理,生命质量明显下降。
专家建议:要在年轻的时候储存骨量,就像存钱一样,年轻的时候多赚多存,等年老了才能抵御消耗。
如何预防骨质疏松
平衡饮食。增加钙质的摄入,维持骨量,建议未绝经女性每天补充钙量400mg,绝经女性补钙量1000mg/天;保证摄入足量的蛋白质,如鱼、虾、豆制品等,以维持肌肉力量。另外,要少喝茶、咖啡等容易造成骨质丢失的饮料。
坚持运动。研究表明,适宜的运动不仅能够产生机械刺激促进骨形成,还能调节机体内分泌系统,提高机体雌激素的水平,进而起到预防及治疗骨质疏松的作用。此外,还要定期检查骨密度。
增加日照。很多人由于忙碌的工作、学习、生活,日照时间越来越少,容易引起维生素D的缺乏,而维生素D可以维持钙浓度。因此专家建议:要适度增加日照量。
有哪些适合中老年人的运动?
抗阻力训练。对骨骼最有好处的运动就是抗阻力训练,包括俯卧撑、哑铃、杠铃等项目,中老年人要格外注意避免运动损伤,强调规律且循序渐进,建议一星期锻炼三次到五次,每次持续半个小时,坚持锻炼并保证每半年查一次骨密度。
有氧训练。比如健步走、游泳等有氧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拉伸肌肉改善身体柔韧度,对骨骼也有好处。最好一周坚持3~5天,每天30分钟。要注意不是悠哉散步的方式而是大步走,建议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锻炼。
跌倒已经成了老年人最常见意外受伤的因素,又由于骨质疏松,常常伴发骨折,有的损伤后果非常严重。据统计,跌倒是全球排在交通意外之后的第二大意外死亡原因,也是造成人身伤害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对老年人。
打了个喷嚏之后,腰背痛得不能动,紧急叫救护车送医院,发现竟是胸椎骨折。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的状况,近日发生在了杭州的赵大妈(化名)身上。医生说类似的状况临床中并不少见,70%以上发生于老年女性,罪魁祸首就是老年性骨质疏松。
“各界应重视‘三高’和‘一低’,即要像重视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一样重视低骨量和骨质疏松带来的危害。”第八届中国健康生活方式大会近日在北京召开,国际骨质疏松症基金会会长哈里布特博士在大会上呼吁民众要加强对低骨量和骨质疏松的重视程度。
《中国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中国40-49岁骨质疏松症患者中,只有0.9%的患者知晓自己患病。专家27日在于京举行的第八届中国健康生活方式大会上呼吁,像对“三高”等慢性疾病进行防治一样,重视低骨量和骨质疏松症带来的危害,加强对骨质疏松症的管理,积极预防骨折发生。
据美国合众国际社5月28日报道,一项最近的研究显示,骨质疏松的症状正出现在年轻人中,这促使年轻群体应提高警惕。
研究表明,2016 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36%,其中男性为23%,女性为49%,骨质疏松症已成为我国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也一直是中老年女性的大敌。
人体的骨骼状态在30岁左右达到顶峰,此时骨的强度最大、抗压性最强,随着年龄增长骨骼状态逐渐变差,骨质开始丢失。骨质疏松严重地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正因此,骨质疏松的预防尤为重要。两种运动可以很好地预防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严重危害骨骼健康的慢性疾病,尤其是中老年女性要提高警惕。专家指出,目前在中国,有超过三分之一的50岁以上女性都是骨质疏松患者,而与此相对应的是,我国公众的骨密度检测率明显不足。
据英国《卫报》报道,虽然年龄和性别等因素会影响人们患骨质疏松症的几率,但通过以下7种生活方式可以降低患病风险。
与高龄男性相比,高龄女性更容易患骨质疏松。改善运动、饮食等生活习惯是防骨松的基本措施。日本山王医疗中心女性医疗中心的太田博明教授建议大家常做一个脚跟撞地的动作,可强壮骨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