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退休了有了更多时间运动,其中还有不少风雨无阻的运动达人。但要注意不要运动过度,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伤骨科徐险峰副主任中医师教你用一种简便易行的“监控心率法”来控制自己的运动强度。
监测安静心率
正常人安静状态下的心率、脉搏数一般为60-90次/分,运动员或有良好锻炼基础的耐力运动者数值会更低一些。如果自行监测心跳数经常明显偏离这个数值,建议在开展一项新的体锻计划前,应咨询专业医师,以排查潜在的运动风险。
监测基础心率
每天清晨睡醒时先不着急起床,用手触摸自己的胸前区心脏搏动处或手腕部靠近大拇指一侧桡动脉脉搏明显处,感受并测量自己的基础心率。正常情况下,这个数值较安静心率更低一些并更为恒定,约为50-80次/分。
如果某一天该数值明显增高10次以上,可能是前一天的运动锻炼负荷过重;也有可能提示前一晚的睡眠不足、饮酒过量;乃至感冒等疾病初发。这样的情况下,应该注意多休息,适量减少甚至暂停当天的运动锻炼计划。
监测运动心率
如何测量自己的运动心率?徐险峰介绍,运动过程中,锻炼者可随时暂停活动并静立按前述方式测量自己此时的心率,因由动转静的过程中运动者的心率已经开始变慢,故此时的测量方式不宜采用此前连续测量一分钟的方法,而是改为集中精神连续数10秒的脉搏数然后乘以6以得出此时的运动心率。有条件的老人还可以选择戴有胸带和传感器的心率表来测量。
这里要提醒的是,最佳运动心率与年龄有关。中等强度锻炼心率=(220-实际年龄)×(60~80)%;高强度锻炼心率= (220-实际年龄)×(80~90)%。举例说明:如果您是60岁的中老年人,那平素锻炼还是最好不要脱离60%~80%这个黄金区间的上限,即最好把自己的实时运动心率控制在(220-60)×(60~80)%之间,以不要超过108次/分为宜。
在每次运动锻炼周期中,建议在开始的热身阶段和结束的调整阶段,把心率控制在逐渐升高和逐渐降低平稳过渡为宜。
这个周末,新郑飞往昆明的飞机上,河南女护士通过望、闻、问、切,找到病因精准施救发病七旬老人的视频,被乘客拍摄上传朋友圈后,迅速扩散成了引发全国网友关注的社会正能量,记者多方打听了解到,女护士名叫周娟,来自漯河市第二人民医院。
紧张的疫情之下,一些身患心血管重疾的老人,同样值得关注。在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郑州市心血管病医院),近期先后完成3例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3名患者均为男性,年龄最小的72岁,最大的77岁。
面对“跌倒了该怎么办”的问题,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是“爬起来”。但如果是老年人跌倒呢?专家表示,老人最好不要马上急着站起来,旁边的人看到老人跌倒,也不要着急去扶,先判断是否有骨折,如果是骨折,贸然移动,很可能会造成复杂骨折,提高治疗的难度。
近日,75岁的刘奶奶(化名)自感不适多日,在家人的陪护下到清远市人民医院看病,谁知在前往医院的路上病情迅速加重,刚踏进医院的住院大厅,就口吐鲜血倒下了。
上海的陆阿婆在电商平台购入一双某品牌“老人鞋”,不久鞋子即出现开胶等问题,联系客服要求退货,工作人员搪塞几句之后便再无音信;赵女士在某超市为母亲买了两双“老人鞋”,售前承诺“一年内鞋底开胶免费换新”,但时隔半年,鞋底就开胶断裂,赵女士前去更换,售后人员却以“开胶太少”为由拒绝更换……
七旬老人每天早早醒来,无故靠在床头伤心哭泣。12月7日,家属带老人到医院看病,医生详细询问病史,得知老人8月曾中风,诊断患者为卒中后抑郁。
专家提醒,适当的补偿心理能够理解,但应警惕“报复性”刷机影响健康。控制玩手机的时间,调整好姿势,增强户外运动,才有利于健康。
昨天记者获悉,市人防办会同市住建委发布了《北京市地下空间使用负面清单》(下称“负面清单”),进一步规范地下空间的使用行为,防范再利用后出现反复治理问题,共涉及住宿、餐饮、教育等13类24项地下空间禁止项目。
2017年5月,朱老伯的老伴因为手术需要,进行了传染病术前检查,其中HIV初筛阳性,后经省会市疾控中心确认为HIV阳性。在某水区疾控中心的建议下,朱老伯也做了艾滋病抗体检测,2017年5月22日,经市疾控中心确认为HIV阳性。
有一次晚上去找她时,感觉家里不对劲,进屋一看有两三个老头都在那里,也有几个五六十岁的老婆,最让她吃惊的是还有一个十二三岁左右小女孩,看上去小女孩有智力问题,其中一个女人让小女孩为一个老头服务(推拿、按摩),为此这些老头经常去那里消遣,每次花费100-200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