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人每天早早醒来,无故靠在床头伤心哭泣。12月7日,家属带老人到医院看病,医生详细询问病史,得知老人8月曾中风,诊断患者为卒中后抑郁。
73岁的朱先生家住汉口,年轻时平均每天一包烟。今年8月,准备起床上厕所的朱先生发现右臂突然不能动了,张口呼救却只能发出“呜呜”的声音。家属觉察后,忙将其送往武汉市中心医院卒中中心,检查证实为急性脑梗死,好在经过及时的溶栓治疗后成功脱险。
尽管出院后身体状况恢复良好,但家属发现朱先生渐渐像变了一个人。他每天很早就醒了,醒来后坐在床头长吁短叹,还时常落泪。本来外向爱玩的他,变得越来越内向,最后拒绝出门,拒绝见人,拒绝过去喜欢的各种娱乐活动。
12月7日,在家人的劝说之下,朱先生来到武汉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门诊。科主任经屏通过详细询问病史,结合神经心理量表评估,诊断患者为卒中后抑郁。目前,朱先生正在接受心理干预和针对性药物治疗。
经屏主任介绍,卒中俗称中风,是我国常见心脑血管疾病,卒中后抑郁在卒中后比较常见。卒中后抑郁往往发生在脑卒中之后一年内,它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一般分为核心症状和非核心症状。其中,核心症状表现为大部分时间总是感到不开心、闷闷不乐甚至痛苦;兴趣及愉快感减退或丧失,对平时所爱好、有兴趣的活动或事情不能像以往一样愿意去做并从中获得愉悦;易疲劳或精力减退,每天大部分时间都感到生活枯燥无意义,感到度日如年;经常想到活在世上没有什么意义,严重者有自杀的倾向。
非核心症状则包括体重减轻、入睡困难、眠浅多梦、易惊醒和早醒、食欲减退或亢进等生理症状。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犹豫不决、自我评价降低、自责、自罪、无价值感、自残和自杀、注意力下降等现象。由于这类患者多存在交流障碍,家属“察言观色”及时识别尤为重要。
经主任提醒,冬季是卒中的高发季,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的特点,是目前危害我国居民健康的重大慢病,预防卒中要远离抽烟、喝酒、熬夜等危险因素。对于卒中后患者,家属若发现其在病后两周持续情绪低落,兴趣及愉快感下降,精力减退,伴有失眠、食欲减退的情况发生,应警惕卒中后抑郁的发生,及早到医院检查治疗。
这个周末,新郑飞往昆明的飞机上,河南女护士通过望、闻、问、切,找到病因精准施救发病七旬老人的视频,被乘客拍摄上传朋友圈后,迅速扩散成了引发全国网友关注的社会正能量,记者多方打听了解到,女护士名叫周娟,来自漯河市第二人民医院。
90岁的李老太太也是这样,胃疼、胃胀、恶心、反酸水……多年来,她只吃健胃消食片,却不曾去医院检查过,只因怕给子女添麻烦,没想到竟然是癌。
对于正常人来说,每天躺下来睡觉是多么稀松平常的事儿,可相对于83岁的王大爷来说“睡个好觉”着实是一种奢侈的事情。
紧张的疫情之下,一些身患心血管重疾的老人,同样值得关注。在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郑州市心血管病医院),近期先后完成3例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3名患者均为男性,年龄最小的72岁,最大的77岁。
面对“跌倒了该怎么办”的问题,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是“爬起来”。但如果是老年人跌倒呢?专家表示,老人最好不要马上急着站起来,旁边的人看到老人跌倒,也不要着急去扶,先判断是否有骨折,如果是骨折,贸然移动,很可能会造成复杂骨折,提高治疗的难度。
近日,75岁的刘奶奶(化名)自感不适多日,在家人的陪护下到清远市人民医院看病,谁知在前往医院的路上病情迅速加重,刚踏进医院的住院大厅,就口吐鲜血倒下了。
上海的陆阿婆在电商平台购入一双某品牌“老人鞋”,不久鞋子即出现开胶等问题,联系客服要求退货,工作人员搪塞几句之后便再无音信;赵女士在某超市为母亲买了两双“老人鞋”,售前承诺“一年内鞋底开胶免费换新”,但时隔半年,鞋底就开胶断裂,赵女士前去更换,售后人员却以“开胶太少”为由拒绝更换……
专家提醒,适当的补偿心理能够理解,但应警惕“报复性”刷机影响健康。控制玩手机的时间,调整好姿势,增强户外运动,才有利于健康。
昨天记者获悉,市人防办会同市住建委发布了《北京市地下空间使用负面清单》(下称“负面清单”),进一步规范地下空间的使用行为,防范再利用后出现反复治理问题,共涉及住宿、餐饮、教育等13类24项地下空间禁止项目。
2017年5月,朱老伯的老伴因为手术需要,进行了传染病术前检查,其中HIV初筛阳性,后经省会市疾控中心确认为HIV阳性。在某水区疾控中心的建议下,朱老伯也做了艾滋病抗体检测,2017年5月22日,经市疾控中心确认为HIV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