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频道 > 糖尿病 > 正文

血糖监测 这些误区小心中招

2018-09-07  来源:大河网-大河报

5034

6qvgLabS..jpg.jpg

  血糖监测在治疗糖尿病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做好血糖监测,可以了解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是否理想,有无低血糖的发生,了解饮食、运动以及药物治疗是否有效,为调整饮食或用药提供依据。

  但是,达到这样目的的前提,是血糖监测的结果要准确可靠,而很多糖尿病患者自我监测血糖的时候,会犯一些错误,看看下面的误区你中招了吗?

  检查前暂停使用降糖药

  很多糖尿病患者告诉医生,他们第二天要到医院化验血糖的时候都提前把降糖药物暂停,原因就是想看一看停药以后血糖有多高。

  其实这是错误的,糖尿病患者无论是去医院检查空腹血糖还是餐后血糖,都不应该停药。

  检查空腹血糖时,前一天晚上的降糖药物(包括胰岛素)应当照常应用;检查餐后 2 小时血糖时,当餐的药物(包括胰岛素)也应当照常应用。

  测空腹血糖抽血时间太晚

  空腹血糖可以反映患者基础胰岛素的分泌水平以及前一天晚上的进食及用药量是否合适。严格地讲,只有过夜禁食 8~12 个小时后并于次日早晨 8 点之前釆血所测得的血糖才算是空腹血糖。

  禁食超过 12 小时以及午餐前、晚餐前的血糖都不能称为空腹血糖,其结果会因空腹时间太久、体内各种激素变化而不能代表空腹状态。

  检查前一天故意少吃

  还有一些患者第二天要去医院监测血糖,担心血糖值高,这个时候患者经常会耍小聪明。

  他为了得到一个满意的血糖检查结果,有意识地在检查前少吃一点。这样测得的空腹血糖结果可能比较理想,但却不能代表平常状态下的真实血糖水平。

  只监测空腹血糖

  很多糖尿病患者对餐后血糖重视不够,认为只要空腹血糖正常就可以,其实餐后 2 小时血糖也十分重要。

  首先,在糖尿病发病之初往往是先餐后血糖升高,而后才出现空腹血糖升高,监测餐后血糖有助于早期发现糖尿病。另外,与空腹血糖相比,餐后血糖升高与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更为密切,危害更加严重,严格控制餐后高血糖,有助于防治糖尿病并发症。

  自我感觉代替血糖监测

  糖尿病患者中有很多喜欢用一些症状说明他的血糖高低,比如小便多、视物模糊、口干等症状,只有出现了这些症状,他才会测血糖。这样做对吗?

  的确,血糖高低变化可以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但是,由于个体差异的关系,每个人对血糖变化的敏感性是有差别的,血糖高低有时与自我感觉并不完全一致。因此,自觉症状轻重并不能准确反映患者血糖的真实水平。

  有些患者(特别是老年人)尽管血糖值很高,但症状却不明显,倘若这种高血糖状态一直得不到发现和有效控制,则并发症发生的危险性将大大增加。

  不规律血糖监测

  有些患者怕花钱、图省事,往往间隔很长时间才测一次血糖,而且只测空腹血糖,这种做法非常不可取。

  血糖监测应当经常化,监测频次要视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对于病情较重、血糖波动较大的患者,为了全面掌握病情,往往需要一周选择两天,测全天 8 个时间点的血糖谱,包括空腹(或三餐前)、三餐后、睡前及凌晨 3 点的血糖。

  如生活习惯发生变化(如出差、参加宴会等)或者身体出现特殊状况时(失眠、感冒、心绞痛、怀孕等)也要增加血糖监测频率。若病情稳定,一周选择一天,监测空腹及餐后血糖就可以了。

  自己测的血糖值和医院的不一样就肯定不准

  血糖仪是从患者的手指侧面采血,测的是毛细血管全血糖;而在医院是静脉抽血,测的是血浆血糖。

  一般来讲,空腹时静脉血糖与指尖血糖相差不多,但餐后2小时指尖血糖可能会略高于静脉血糖。

  据搜狐网

<上一页 下一页>
文章关键词:血糖监测 血糖控制 空腹血糖 血糖水平 中招 责编:张钰洋
5034
全站我要评论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血糖控制良好,也要定期测“糖化”

    近日王女士去医院体检,检查空腹血糖为5.34mmol/L,属于正常值。由于糖化血红蛋白是一段时间内的血糖平均值,所以不论患者测试前是否进食、是否运动、是否用药、何时测,都不会影响其数值。

  • 糖尿病人低血糖更可怕 预防更重要

    数据显示,我国约有1.14亿名糖尿病患者,其中46.4%的患者得到确诊,仅有12.9%的患者得到了有效的血糖控制。北京医院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内分泌科主任郭立新教授介绍,血糖值过高会加速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心脏、肾脏、眼睛等慢性并发症。

  • 一次低血糖可能夺命 预防低血糖很重要

    数据显示,我国约有1.14亿名糖尿病患者,其中46.4%的患者得到确诊,仅有12.9%的患者得到了有效的血糖控制。北京医院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内分泌科主任郭立新教授介绍,血糖值过高会加速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心脏、肾脏、眼睛等慢性并发症。

  • “糖友”别只顾控高血糖 预防低血糖更重要

    数据显示,我国约有1.14亿名糖尿病患者,其中46.4%的患者得到确诊,仅有12.9%的患者得到了有效的血糖控制。北京医院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内分泌科主任郭立新教授介绍,血糖值过高会加速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心脏、肾脏、眼睛等慢性并发症。

  • 量血压、测血糖、量体温 对照一下你有没有做错

    血糖正常人群和血糖控制相对稳定的高血糖人群:每两周测一组血糖,包括空腹、早餐后、午餐后、晚餐后。高血糖控制不稳定的人群:每周测一组血糖,包括空腹、早餐后、午餐前、午餐后、晚餐后、凌晨、夜间。

  • 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常犯5个错误 快看看!

    (山东省济南医院糖尿病诊疗中心主任医师 王建华)糖尿病患者监测血糖时,常出现五个错误。糖尿病患者可随身携带胰岛素笔,在医院抽完血之后,立即注射胰岛素,然后及时进餐。

  • 血糖控制不佳 并发症会接踵而至

    陈大爷今年67岁,六年前在一次体检中被诊断出糖尿病,由于治疗及时,血糖很快恢复平稳。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进展较为缓慢,常见的慢性并发症有三种:  大血管并发症,通常指高血压和脑血管、心血管及其他大血管(特别是下肢血管)病变。

  • 血糖控制不佳,当心引发肩周炎

    胡大爷近年来总感觉肩膀疼痛不适,最初并不怎么在意,可是这几天疼痛突然加剧,甚至胳膊都抬不起来,去医院一查被诊断为肩周炎。如果糖尿病患者平时不注意正确的坐姿,肩膀长期处于不运动状态,肩部肌肉则会处于缺血状态,这也是肩周炎的一大诱因。

  • 血糖控制良好,也要定期测“糖化”

    近日王女士去医院体检,检查空腹血糖为5.34mmol/L,属于正常值。由于糖化血红蛋白是一段时间内的血糖平均值,所以不论患者测试前是否进食、是否运动、是否用药、何时测,都不会影响其数值。

  • 血糖忽高忽低赶紧查查胰腺肿瘤

    糖尿病患者逐年增多,生活中,很多人血糖控制不好,易出现血糖忽高忽低的情况,其实排除了饮食和药物的原因,血糖忽高忽低有时却可能是胰腺肿瘤的早期信号。糖尿病人每天至少要查4次血糖,夏季高温会导致血糖大幅度升降,要备足水和零食,如糖果、巧克力、饼干,更要随身携带患者“求助卡”,以备不时之需。

  • 招募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友!

    招募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友,免费提供三甲医院半年的胰岛素及降糖药物治疗。

  • 糖友别大意!手脚麻胀是血管在预警

    糖尿病治疗分为三个方面,第一是营养治疗,第二是降糖治疗,第三是循环治疗,如果只关注血糖自然可能会有偏颇。建议糖友应分别从饮食调整、加强运动、戒烟限酒和调整促进循环的药物入手进行循环治疗。

  • 手脚麻胀是血管在预警!别不当回事

    糖尿病治疗分为三个方面,第一是营养治疗,第二是降糖治疗,第三是循环治疗,如果只关注血糖自然可能会有偏颇。建议糖友应分别从饮食调整、加强运动、戒烟限酒和调整促进循环的药物入手进行循环治疗。

  • 生活规律但血糖还忽高忽低?你可能得了脆性糖尿病

    不少老人常会有这样的感受,自己每天吃的东西差不多,运动量不变,胰岛素也是相同的剂量,可血糖就像坐过山车一样忽高忽低,有时还会出现严重的低血糖。河北医大一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周慧敏在接受河北新闻网采访时指出,脆性糖尿病多见于1型糖尿病患者以及胰岛功能衰竭的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

  • 糖尿病人低血糖更可怕 预防更重要

    数据显示,我国约有1.14亿名糖尿病患者,其中46.4%的患者得到确诊,仅有12.9%的患者得到了有效的血糖控制。北京医院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内分泌科主任郭立新教授介绍,血糖值过高会加速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心脏、肾脏、眼睛等慢性并发症。

寻医问药

网站简介 | 招聘信息 | 会员注册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