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研究人员29日说,他们发现一种能够从根源上阻断疼痛的新方法,有望缓解因癌症化疗导致的疼痛。
发表在美国《细胞报告》杂志上的新研究显示,向小鼠脊髓中注射一种天然蛋白质“载脂蛋白A-I结合蛋白”,可抑制和逆转与疼痛产生过程有关的炎症反应及细胞活动。疼痛缓解效果可持续约两个月,且不影响小鼠的运动机能。
研究人员解释说,“载脂蛋白A-I结合蛋白”此前已被用于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最新研究表明,它还可以抑制位于细胞表面的“Toll样受体4”,后者能像天线一样“搜寻”感染或组织损伤的信号,与疼痛相关。
论文共同作者、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医学院麻醉学系教授托尼·雅克斯说,阿片类药物仅仅抑制疼痛感,引发疼痛的源头依旧存在。而他们的方法“抑制了引起疼痛的潜在机制,而不是掩盖症状”,“实际上改变了疼痛产生的过程本身”。(记者 周舟)
1年前,55岁的鲁女士因“双下肢乏力伴腹胀” 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肝硬化,但原因不明确,曾在多地诊治效果不佳,鲁女士情绪低至谷底。
目前威胁我们健康的恶性肿瘤中,肺癌居于第一位,它也位居中国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一位。对于肺癌,不少人都存在一些认知误区,影响了治疗效果,以下这九种误区尤其需要警惕。
国家癌症中心日前发布的最新一期中国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分析报告显示,在众多癌症中,食管癌发病率仅排在第6位,但死亡率排在第4位,超过了发病率高于其的结直肠癌、乳腺癌。远离不健康饮食习惯、控制高危因素、定期体检,食管癌是可防可控的,而正确认识是做好防控的重要前提。
外周血常规检查对于肿瘤患者放化疗时间的选择尤为重要,放化疗后血常规中红细胞和白细胞计数是反映疗效的指标,血常规中白细胞数目往往是能否放化疗的重要影响因素。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血常规检查,检测出外周血白细胞的“真值”,对于肿瘤患者放化疗时间的选择有着重要临床价值。
提高结直肠癌疗效、降低死亡率的关键在于做好肿瘤早期筛查以及诊疗过程的规范专业。一个不争的临床事实是,初诊时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远多于早期。有复发转移不符合手术指征的晚期患者一般需要接受化疗联合靶向药物的治疗方案。
很多癌症患者在治疗初期疗效显著,但是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癌细胞显示出强大的耐药性,最终导致治疗失败。研究发现,未经治疗的术前穿刺标本中成纤维细胞数目与日后的术前化疗敏感性无关。
接受化疗的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很常见。2.不要刻意不吃饭而只进食清汤或果汁,也不要用强吃强喝的办法压住恶心、呕吐。3. 少食多餐,选择符合平时口味的饭菜,食物的性状要细软、易消化,将食物煮的烂一点有助于消化和吸收。
近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刘云鹏教授团队领衔发起的一项多中心III期临床研究在化疗止吐方面取得新突破。
李文斌教授介绍,脑胶质瘤的发病率不是很高,十万分之五到八,它在所有的肿瘤里面排名靠后,但是它的死亡率排名在前面。需要认识到的是,所有的胶质瘤都可能复发,治疗情况较好的复发的时间延长,病人五年生存率9.8%。
“生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对生活、生命失去信念。回忆当初杜开宁捐献角膜的决定,安阳市公安局交管支队北关大队大队长付一民坦言,杜开宁工作一直踏实认真,平常就总为别人考虑,所以作为大队长的他并没有感到意外。
最新数据显示,人类面对癌症挑战的形势越来越严峻。美国癌症协会权威数据显示,美国人一生中患癌风险,男性为42%,女性为38%。这样的数据在英国更为糟糕。英国癌症研究所科学家研究发现
日前,本网记者接到西平县五沟营镇洄浀赵14组赵永华的求助电话,恳请爱心人士帮帮他的儿子。
映象网讯(记者 王涛 文/图)“如若不能两全,选择保住孩子。”12月10日晚上,郑州电视台主持人邱园园患癌症去世,留下了刚好百天的宝宝。在怀孕后,她在医院里查出患有恶性肿瘤,为了孩子能顺利降生,她坚持放弃化疗,任由癌细胞在体内扩散。
近日,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宣布,该校研究人员找到了一种杀灭超级细菌的新方法,即通过改变铁供应使其变弱甚至死亡。阿德莱德大学研究人员凯塔琳娜·里奇特在该校发布的新闻公报中说,她在研究中针对超级细菌的噬铁特性,改变超级细菌的铁供应,使它们丧失致病功能,最终死亡。
今年以来,西峡县人民法院将基本解决执行难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坚定信念,创新工作方法,为执行工作打开了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