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急诊科收治了一名22岁心跳骤停患者。因为自己喜爱的球队输了,于是生气去公园跑步发泄情绪,随后便感到剧烈的胸痛胸闷……好在抢救及时,捡回一条命。
抢救及时,捡回一条命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心内科主任周滔回忆说,这名年轻患者是位足球迷,在球赛期间,他连续几天白天工作后,晚上熬夜通宵看球,因为自己喜爱的球队输了,于是生气去公园跑步发泄情绪,随后便感到剧烈的胸痛胸闷、恶心,并出现出汗及虚脱症状,于是自行到南医三院急诊科就诊。
结果刚到急诊就晕倒在地,经检查患者心跳呼吸骤停,急诊科医生予以心肺复苏、电除颤等抢救后,患者神志恢复。
据了解,到医院不久,患者出现心跳呼吸骤停,经过心肺复苏及电除颤后,患者心跳呼吸恢复,心电图提示广泛前壁、侧壁心肌梗死,经绿色通道直达导管室行急诊冠脉造影检查。
术中患者再次出现反复恶性心律失常及意识丧失,医护人员立即进行电除颤及胸外按压抢救,最后经医护人员的努力抢救下,患者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渐稳定,神志恢复。 经过介入手术及心脏康复治疗后,患者病情得到缓解,已经可以下床活动。
生活习惯不好,年轻人照样得心梗
经心血管内科主任周滔询问患者本人及家属了解到,该患者并没有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等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但有大量吸烟、经常熬夜、缺乏运动、饮食不规律等对心血管及健康不利的危险因素,这些危险因素正成为潜伏在年轻人群中的“隐形杀手”。
周滔介绍,很多人认为自己年轻,身体底子好,急性心梗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这其实是个误区,在临床中,年轻人发生心肌梗死的病例已经不少,这主要与年轻人对此类疾病的忽视以及平时不良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希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重视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早期筛查,在医生指导下及时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干预。
自己去医院不如打120
周滔表示,这位年轻心梗患者的做法其实是不对的,只是他运气好,心脏呼吸骤停前已经到了医院,如果是倒在医院以外的地方,很可能错过抢救时机,后果不堪设想。
若发生类似心肌梗死的征兆,如持续胸闷、剧烈胸痛、恶心呕吐等,一定要及时拨打120,在救援到来之前,应就地平躺休息。如病人心脏突然停止跳动,家人切不可将其抱起晃动呼叫,而应立即采用胸外按压等急救措施,直至医生到来。
今年,南石医院强调胸痛中心工作流程,让“生命绿色通道”更畅通,让患者检查、诊断、治疗等节点更优化。
7月24日,安阳内黄县梁庄镇西留固村的韩先生就要从该县人民医院心内科病愈出院了。临别前,他紧紧握着该科主任龚升的手,再感谢县人民医院的医生们把他从死亡线上夺了回来。
游泳是阮大伯从小就掌握的技能,在泳池里,他一个猛子扎进了水中,几下就把战友们落在了后面。急诊科骆立新医师和同事们赶紧为他做了手术打通血管,这才算保下了阮大伯的命。
6月6日7:46分,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接到120中心任务,贾某在骑行中突发倒地,需立即抢救,出诊医师赵志强及护士王中武火速出诊,3分钟后到达现场。
血液是滋养身体的源泉,它流遍全身的组织和器官。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血液中也会出现一些“垃圾”,如果它们不能被及时“清理”,就会造成血液不清洁,变得黏稠,流通不顺畅,直接危害是引起心、脑、肺、肾等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不足,引起缺血、缺氧,从而导致冠心病、脑梗死、肾衰等疾病的加剧。
心梗是造成心源性猝死的病因之一,指冠心病患者在激动、劳累、生气、寒冷、饱餐、大便干燥等条件的刺激下,发生冠状动脉痉挛,血小板被激活,形成血栓,使心肌发生缺血缺氧,从而造成心肌梗死。暴饮暴食:不少心肌梗死病例发生于暴饮暴食之后,国内外都有资料说明,周末、节假日急性心梗的发病率较高。
近期,一项发表在《美国工业医学杂志》上的研究显示,如果经常加班,43%的人会得心脑血管病。之前有一项对1900余人进行的研究也表明,长期常年加班工作的人,有43%得了心绞痛、冠心病、心力衰竭、心梗、高血压以及卒中等疾病。
不宜立即起身睡醒后,血液循环较缓,人体由抑制状态转入兴奋状态需要一个过程。此时突然下地去厕所,膀胱迅速排空,易诱发低血压,引起大脑短暂性供血不足,导致排尿性晕厥。不宜立即进食经过一夜的睡眠,胃在清晨还处于“半梦半醒”的状态,早上唾液和胃液分泌量相对较少,需要十几分钟至半小时才能苏醒。
不少读者家里常备安宫牛黄丸或速效救心丸等药物,一旦有心脏病史的家人出现晕倒、不适,就会将这类药丸作为“救命神药”让患者服用。有冠心病史者出现胸痛、胸闷、长时间上腹痛,同时兼有气短、呼吸困难、头晕、昏厥、冷汗、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口唇青紫、恐惧和濒死感、排便感等
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已达2.9亿人,心血管病占据中国居民死因构成的首位。张轶伟建议,健康人群定期检查血脂,知晓自己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数值,评估患病风险,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心梗常见于冠心病人群,多在饱餐后或睡眠中发病,疼痛部位与心绞痛相同,持续时间长,有濒死感,伴有恶心、呕吐、发热。市民一旦发生急性心梗,千万不要心存侥幸,以为自行服用“救命药”就可以缓过劲来。
高血压会使糖尿病患者的心脑血管风险增加4倍,而当2型糖尿病患者并存血脂异常时,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性也会进一步增高。“单纯控制血糖对减少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作用有限。
一般人们提到的心脏病,主要是心肌缺血造成的,表现为心绞痛和心梗。后来的诊断结论显示,该患者是因为心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导致经常出现血管痉挛,虽然不用放支架,但必须长期服药。
前两天,从事游戏软件开发的90后小伙小吴到东莞市石排医院外科就诊,他说从前一天开始就觉得胃部不适,一直没有好转,不知道是不是得了胃病。从进入导管室仅短短40分钟,小吴心脏支架植入术即成功结束,这个年轻的生命终于化险为夷。
连日来天气寒冷,专家提醒冷天容易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作,心血管疾病患者要尽量减少出门,注意防寒保暖。医生介绍,冠心病患者在天气寒冷的环境下可能会因冠脉血管痉挛,出现心绞痛症状加重,甚至引发急性心肌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