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院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全院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截至目前,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度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各类项目共111项,比去年增加31项,增幅38.7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总数首次突破100项,超额完成“保80、争90、望100”的基金年度目标。获资助项目数占比郑州大学获批项目总数的36.87%,在全国医院获批基金数量排行榜中名列第八位。
在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组织申报过程中,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领导、各学部主任、科主任和学科带头人均高度重视,特别是各科室、各病区主任,全面落实院领导的整体部署,加强动员、积极开展项目撰写辅导,给予申请人充足的时间进行项目的研究和准备工作,为提升项目申请书质量提供了保证。在2019年度全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资助数排名中,肾脏内科获9项,排名第一;心血管内科获8项,排名第二;生殖医学中心、肝胆外科、神经内科、药学部均获6项,排名并列第三。
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过百项成绩的取得,标志着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科研创新工作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也是医院在以临床医学一流学科建设为核心目标的指导下,医院党政班子团结带领全院职工共同努力奋斗的结果。
近年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围绕一流学科建设,全面统筹,认真布局,进一步优化学科结构、强化资源配置,推动多学科交叉融合,扎实构建协同开放的临床医学科技创新体系。全院坚持“四个破格”、“六个基金导向”等有利举措,通过“找差距,补短板,抓落实”,鼓励和引导广大科研人员开展科学研究,为提升医院科研创新水平,加快临床医学一流学科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曹咏)
近日来,郑大一附院早期收治的新冠肺炎患者陆续康复,2月13日隔离病房再传捷报: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又有1位新冠肺炎患者走出隔离病区,康复出院。
大灾面前,无人幸免,大难面前,无人退缩。这句话送给我院奔赴武汉的医疗后勤保障队再合适不过。在全国支援武汉的路上,有医生,有护士,有物资……而在郑大一附院奔赴武汉的路上,多了一群这样的人,他们来自维修科、来自厨房、来自物业,他们是救援的路上的硬核后勤保障队。
“你在家不出门、照顾好父母就是对我工作最大的支持。”申珅对丈夫说完就拿着行李,匆匆离开了家,再次投入到抗击疫情的第一线,这也是感染科所有医护人员的一个缩影。
这是一首催人泪下的歌曲,这是一篇感天动地的诗篇。近日,河南省眼科医院名誉院长、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名誉教授杨培增精心制作音乐MV《这就是你》和现代诗《致敬!白衣天使》,在自己的作品中赞扬医护人员大爱无疆的高尚医德,在业界广为流传。
有这样一个背影,在2003年抗击非典时出现过,那时的他无惧无畏,冲锋在前,担负起非典患者的收治工作。现在,在河南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重灾区的信阳,在人人自危的病毒面前,这个背影再次出现,他就是我们的榜样——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三科副主任许爱国。
近日,河南省人民政府正式公布了2019年度河南省科学技术奖励的名单,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度共获河南省科学技术奖各类奖项15项,包含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12项、河南省自然科学奖1项、河南省技术发明奖1项、河南省科技合作奖1项,这也是该院获省科学技术奖励项目最多的一年。
2020年2月8日,中国春节年俗中的元宵节,本应是一个举国欢庆,阖家团圆的时刻,然而,来自全国的千万医护工作者正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第一线,舍弃了与家人的团聚,只为了更多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康复。
抗击新型冠状病毒,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力出击!为了早日完成全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医疗救治医院远程应急防控联网工作,落实属地治疗,遏制疫情扩散,1月29日,河南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应急远程会商系统建设工作组出征,计划于2月4日前完成对全省130家定点救治医院的远程会商系统铺设工作。
为进一步提高人工智能技术的基础及临床研究水平,推进学术交流,促进共同进步。2019年12月28日,“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软组织疼痛分会全国人工智能技术专家委员会成立及学术研讨会”在河南郑州成功召开。
12月8日,由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主办的2019年国家优质工程奖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