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愁、顾虑和悲观,可以使人得病;积极、愉快和坚强的意志以及乐观的情绪,可以使人强壮和长寿。——巴甫洛夫
有些人为压制自己的情绪,表面看起来心平气和,内心却惊涛骇浪,而这种压抑总要有出口,身体才不会有问题。有些人不想让和谐的生活规律因为情绪爆发而受干扰,可情绪转化到身体,于是心脏开始受到干扰,心脏开始不舒服,迫使当事人倾听自己的心声。
经医学研究调查发现,到医院心内科多次就诊的冠心病患者中半数都同时患有精神心理疾病——焦虑、抑郁甚至二者兼有。与此同时,心理疾病也时时刻刻在影响着血压、引发胸痛、心律失常、动脉粥样硬化、心力衰竭等等……
心血管疾病与精神心理疾病发作时症状相似
心血管疾病常见症状有:晕厥、血压高、心动过速,胸闷、胸痛、心悸、气短、呼吸困难。而焦虑/抑郁障碍患者除了头痛、头晕、睡眠障碍、过度担心、悲观厌世等症状外,同样存在胸闷、胸痛、心悸、气短呼吸困难的症状。两者症状十分相似,在心内科就诊时很难区分。
焦虑症者患高血压概率是正常人的三倍
根据2005年对年龄≥18岁的766,427例个体进行追踪统计,焦虑症患者患高血压的概率高达37.9%,健康个体的患病率为12.4%。与此同时,有研究表明焦虑抑郁的高血压患者降压难度更大,因血压随着情绪变化起伏,很难有效用药控制。
心理压力过大容易诱发心血管疾病
经常处于慢性紧张状态时,身体会发生以下这些应激变化: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心律失常、心悸胸闷、睡眠障碍,而这些是心血管疾病的诱发因素或早期表现。
据统计,目前与情绪相关的疾病达200多种,在近30年间,我国抑郁、焦虑等情绪相关障碍的患病率增长了20多倍。儿童青少年如患上抑郁症可能导致一系列健康后果,包括人际关系问题、学习能力下降、身体健康状况不佳和药物滥用。此外,在青少年时期抑郁的人更有可能在一生中反复抑郁。
一个好的心理状态,对于工作、生活甚至自己的身体情况都会产生积极的正向能量。在新冠肺炎这场战疫中,心理波动是每个人都要过的一关。怎样建立好心态?怎样调节不良情绪?哪些人群有可能发生异常?本期邀请精神卫生领域专家,和您聊聊如何调适上班后的心理情绪。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面对这样的突发公共事件,有些人会出现应激反应、焦虑不安、抑郁沮丧等情绪症状,有时甚至会影响我们正常的生活和睡眠,应如何去调节?
很多女性朋友都有这么一类烦恼:每次在生理期前或生理期中期都会出现一些身体上不同程度的不适,如腰痛、下腹痛和疲劳等,同时伴随身体不适的还有情绪上的波动,如头痛健忘、失眠、易激动、情绪不稳、心悸眩晕等,
人口老龄化是我们需要正视的问题,而老年期抑郁症也已经成为我国第二大疾病负担源。老年人出现抑郁症的主要表现为:持续两周以上的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精力不足、思维迟缓等。通常有以下一些特征: 焦虑/激越突出; 躯体不适主诉突出; 精神病性症状;自杀风险高;常伴认知功能损害;睡眠障碍多见。
日本科研团队的研究人员分析了13对主人与狗的心率变化情况。他们每隔10秒测量狗和主人的心率变异性,据此判断狗和主人之间的情绪变化与关联。
还深陷抑郁情绪无法自拔?有抑郁情绪并不意味着就是抑郁症,但抑郁症患者都有抑郁情绪,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抑郁治疗外,这7种有趣的抑郁情绪缓解方儿还可以帮到你。
闹铃响了好几遍才睁开眼睛起床,洗漱化妆,匆忙上班,这种被时间追赶的感觉,不仅让自己很累,还会导致大脑运转不畅,工作效率低下。
孩子生病家长着急上火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是许多人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家长的不良情绪,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指责、争吵与不合作,都可能让孩子处于紧张焦虑状态,而这种状态非常不利于孩子疾病的恢复,反而容易成为孩子疾病加重的助推器,甚至成为孩子频繁生病的根源。
微信公众号提问:我家有两个孩子,较小的孩子今年刚上一年级,经常因为脾气暴躁、摔东西被老师请家长,我们也发现孩子有点“暴力倾向”。由于孩子父亲工作繁忙,教育两个孩子的任务就落在我一个人身上,我又要带娃又要料理家务,脾气难免不好,是不是我在教育方式上出了问题,让孩子变成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