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冬在自然界属水,与肾水对应,肾气通应于冬气,而且旺于冬季。肾脏封藏人体,维持生命活动的精气,与生长发育、生殖功能、阴阳平衡有关。冬季寒冷,肾易受寒邪所伤而致肾阳不足,藏精不利。小儿“肾常虚”,其固阴、藏精、纳气功能均不成熟,冬季更易出现精气不足。
所以,小儿冬季应顺应自然界闭藏规律,加强肾脏养护,以静养固护阴精为本,少泻津液。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起居环境:每天通风防干燥。冬天尽管寒气逼人,但也要注意每天通风换气,避免干燥。房间温度维持20℃~22℃,不宜太热或太冷,室内湿度保持在40%~70%为宜。
衣着:保暖头颈,不宜太捂。冬天因寒性凝滞,家长可以给孩子穿着柔软的棉衣棉裤,既保暖又透气。室内外温差变化大,应及时给孩子增减衣服,不宜保暖过度。另外,衣服应松紧适宜,不要包裹太紧,不利于气血通畅。还要注意孩子头颈部的防护,不要使皮肤开泄,而令阳气损失。
饮食:温补滋阴少盐。小儿为“纯阳之体”,冬季热性食物进食过多会耗伤津液。所以,小儿冬季应温补,以健脾开胃,温阳滋阴为宜。冬季为机体储存能量,藏精御寒,家长可适当给孩子吃些高热量、高蛋白质的食物,以扶正固本,增强抵抗力,补充机体在夏季的亏空,但注意不要吃得太多,以免加重脾胃负担。
家长还可根据孩子体质,适当给其吃些红枣、胡萝卜、土豆、大白菜、豆腐、核桃、木耳、牛肉等。少吃寒性、辛辣、燥热的食物,以免损伤阳气。五味中咸入肾,家长做菜时要少放盐,以免伤及孩子的肾脏。
运动锻炼:身体微热即可。冬季应早睡晚起,以养阳气,固阴精。太阳升起后,家长可带孩子做广播体操,快走或慢跑,以身体微热不出汗为宜,注意耳朵和手部保暖。冬季感冒流行,不宜去人多拥挤、空气不流通的场所,如超市、电影院等。
对不少老年慢性病患者来说,每年的冬天都是一个关口。防治心脑血管病必须重视并加强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危险因素的防治及慢病管理。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营养科主任曾晶从饮食和营养方面给广大高血压患者如下建议。
冬季为我国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的高发季节。诺如病毒病暴发疫情一般主要发生在餐馆或聚餐活动、托幼机构或学校。假期期间旅行团、游轮、度假中心也常有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疫情发生。
冬日是自然界万物闭藏的季节,人的阳气也要潜藏于内,脾胃功能相对虚弱,若再食寒凉食物,宜损伤脾胃阳气。因此冬季应少吃荸荠、柿子、生萝卜、生黄瓜、西瓜、鸭肉等性凉的食物,多补充含蛋氨酸和无机盐的食物,如芝麻、葵花子、乳制品、叶类蔬菜等,以提高机体的御寒能力。
冬季为什么特别容易感觉口干舌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主任医师翁志强解释,一方面是气候变干燥水分蒸发过快,加重了原先口干,使症状更明显;另一方面冬季燥邪耗阴,也是易引发口干舌燥等多种感觉不适症状出现。
冬至过后气温越来越低,长沙市疾控中心专家提醒,冬季是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易发期和高发期,取暖防寒要提高安全防范意识,防止中毒事故的发生。
一到冬季,不少人就感觉浑身瘙痒,特别是晚上,痒得人无法安生,恨不得全身挠抓个遍!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皮肤科何荣国主任医师指出,冬季皮肤瘙痒,多跟天气干燥有关,特别是今年,已经连续有2个月没有有效降雨了,皮肤瘙痒干燥的患者更多。
冬季来临,血栓性疾病高发,但公众对于血栓性疾病的知识缺乏,专家提醒,应加强科普宣传,让公众更多地了解血栓,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治。
冬春季是儿童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节,目前已经进入季节性疾病高发期。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关于做好季节性疾病高发期儿科医疗服务工作的通知》,指出有条件的医疗机构要在不过度增加医务人员负担的情况下,统筹医疗资源,开设儿科延时门诊和夜间门诊。
冬季是水痘高发期,专家提醒,水痘可以经呼吸道传播,家长要注意让孩子勤洗手多喝水,防止感冒,不在封闭拥挤的空间久留,如果家里有水痘患者,要注意隔离。
婴儿湿疹是一种常见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发病率较高,多见于2个月至2岁的孩子,好发于颜面部、四肢,严重者蔓延至全身,可见散在红斑、丘疹、渗液、结痂并伴有瘙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