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频道 > 养生学堂 > 正文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如何巧“捂”度春

2018-04-13  来源:中国医药报

5034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是一句家喻户晓的养生民谚。的确,“春天孩儿脸,一天变三变”,气候变化无常,尤其是昼夜温差悬殊,加之多风,风速越快,人体散失的热量也越快、越多,就更觉寒冷,此时,人的衣着若不合时宜,很容易罹患各种疾病。所以,古今养生十分强调“春捂”。可“捂”也不能盲目,要讲求方式方法,否则不仅不利于身体健康,还可能致病。

  “春捂”要把握分寸

  “二月休把棉衣撇,三月还有梨花雪”。当冬季向春季转换时,人体防卫体系处于“冬眠”初醒之际,因此这一阶段不能急于一下子减掉衣物,而应一件一件地减,并根据不同体质,因人而异。研究表明,对多数老年人或体弱多病而需要春捂者来说,15℃可以视为捂与不捂的临界温度。也就是说,当气温持续在15℃以上且相对稳定时,可以减少身上的衣物。但是减衣还是以气温持续7至14天没有变化时为好,就是说气温回升了,也得再捂7天左右,体弱者或高龄老人得捂14天以上身体才能适应。当然也不是衣服穿得越多越好,如果“捂”出了汗,冷风一吹反易着凉“伤风”。

  “春捂”也有侧重

  古人在长期的生活与劳动实践中认识到,寒多自下而生,因此我国古代养生家提出了春令衣着宜“下厚上薄”的主张,《老老恒言》也有“春冻未泮,下体宁过于暖,上体无妨略减”之说,既养阳又收阴,与自然气候变化协调一致,可谓“天人相应”。这也与现代医学所认为的人体下部血液循环较上部为差,易受寒冷侵袭的观点相吻合。所以,春天还是以遵循“下厚上薄”为好。中医《脉法》中说,“圣人寒头暖足,治病者取有余而益不足也”。寒头暖足,既是古代中医学的治病准则,也是养生保健的重要方法。当然,由于个体差异的不同,保持头部的“寒”要有度。

  “春捂”还要看天

  许多疾病的发病高峰与冷空气南下和降温持续的时间密切相关。比如心肌梗死、中风等在冷空气过境时会骤然增多。因此,捂要顺应天时,在气象台预报的冷空气到来之前增添衣物,未雨绸缪。面对“孩儿脸”似的春天,你得随天气变化加减衣服。昼夜温差大于8℃就不要忙于减衣。

<上一页 下一页>
文章关键词:春捂 春捂秋冻 杂病 捂 冷空气 责编:张钰洋
5034
全站我要评论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惠州养生专家:人们误读了“春捂秋冻”

    进入春分后,全国各地气温普遍升高,近日惠州每天的最高气温更是接近30℃。除了穿衣指南,陈文滨还点出一条春季养生秘诀——多梳头、少戴帽,“春天是万物生发的季节,头部少捂有利于阳气上升,多梳头有利于梳理阳气,利于阳气升发”。

  • 老年人早春锻炼五不宜

    早春时节,随着时间的推移,气温慢慢回升,春光明媚,是适合运动的好时光。从中医理论讲,“春捂”既是顺应阳气生发的养生需要,也是预防疾病的自我保健良方。春天的气温变化无常,前一天还是春风和煦,春暖花开,刹那间则可能寒流涌动,日夜温差大于8℃时是捂的信号。

  • 全国多地提前入春 先别着急脱冬装

    近日,全国不少地区气温持续攀升,部分城市已提前入春。用米酒泡脚,会比单纯用热水泡脚更加有利于活血暖身,改善身体怕冷的症状,同时还会有帮助睡眠的作用。通过米酒泡脚暖身,还可以改善体虚的症状,同时还有助于增强抵抗力,甚至对轻度感冒也有一定疗效。

  • 天气渐暖 “春捂”的分寸如何把握?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是一条保健防病的谚语,意思是劝人们春天不要急于脱掉棉衣,秋天也不要刚见冷就穿得太多,适当地捂一点或冻一点,对于身体的健康是有好处的。在春季,蓄积于体内的阳气会随着春暖而外发,若藏阳气过多,会化成热邪外攻,诱发鼻腔、牙龈、呼吸道、皮肤等器官部位出血,以及头晕目眩等症状,所以“春捂”务必有度。

  • 乍暖还寒话“春捂” 不同人群各有侧重

    《黄帝内经》提出“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如果背后出汗,说明小儿穿多了,或者小儿正在运动,要减少衣服穿着;如手脚冰冷,则说明小儿穿少了。在饮食方面,春天的饮食应清淡,以吃植物的嫩芽、应时蔬菜为主,从而达到滋肝养肝、调达肝气的目的。

  •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 关于“春捂”哪些事你必须知道

    3月5日是惊蛰节气,很多地方气候已经回暖,但是早晚和中午的温差还是很大。肚脐 肚脐上有神阙穴,温暖此处可鼓舞脾胃阳气,特别是一些胃部怕冷、爱腹泻的人,要特别注意这个部位的保暖。

  • 立春养生:晚睡早起春捂护阳 四种食物延缓衰老

    深圳市中医院黄淑芬医生就建议春季养生首先从“身体大扫除”开始,并抓住春天这一好季节进行春季调理和春季出游,从而达到身心健康。其一,春天是阳气生发的季节,立春气温还未转暖,不要过早减掉冬衣,以防春寒损伤初生的阳气。

  • 惠州养生专家:人们误读了“春捂秋冻”

    进入春分后,全国各地气温普遍升高,近日惠州每天的最高气温更是接近30℃。除了穿衣指南,陈文滨还点出一条春季养生秘诀——多梳头、少戴帽,“春天是万物生发的季节,头部少捂有利于阳气上升,多梳头有利于梳理阳气,利于阳气升发”。

  • 乍暖还寒话“春捂” 不同人群各有侧重

    《黄帝内经》提出“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如果背后出汗,说明小儿穿多了,或者小儿正在运动,要减少衣服穿着;如手脚冰冷,则说明小儿穿少了。在饮食方面,春天的饮食应清淡,以吃植物的嫩芽、应时蔬菜为主,从而达到滋肝养肝、调达肝气的目的。

  •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 关于“春捂”哪些事你必须知道

    3月5日是惊蛰节气,很多地方气候已经回暖,但是早晚和中午的温差还是很大。肚脐 肚脐上有神阙穴,温暖此处可鼓舞脾胃阳气,特别是一些胃部怕冷、爱腹泻的人,要特别注意这个部位的保暖。

寻医问药

网站简介 | 招聘信息 | 会员注册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