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疾病控制中心最新发布的《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数据》报告显示:全国肥胖率为11.9%,超重率为30.1%。由此推算,在中国,平均每100个人中,就有30人超重,12人肥胖。
肥胖问题是我国目前需要格外关注的慢性病,其诱发原因是多方面的,城市生活所带来的三餐油脂过盛,现代工作的节奏快、压力大,影响了人体内环境和内分泌系统的失衡,从而导致肥胖患者越来越多。
同时便秘问题也受到人们关注。便秘通常被认为是生活中的“小状况”,但在临床研究中,便秘却有可能导致更严重的身体问题。
便秘问题和肥胖问题均表现在身体内新陈代谢的紊乱、内分泌的失调及各种微量元素的不均衡。中日友好医院肛肠科主任医师郑丽华博士针对两种问题进行相关研究,从中医学角度解读了诱发两类问题的原因,同时解读了中医“药茶”的可行性。
中医理论认为,便秘是由大肠传导糟粕功能失司引起的,与脾胃等脏腑关系也极为密切。中医临床将便秘分为肠胃积热、气机郁结、气虚便秘、血虚便秘、阳虚便秘等类型。通过脉象及面色、舌苔等不同表现判断归属于何类型。不同类型的便秘问题的诱发原因皆不同,所选取的药草也有所区别。
郑丽华表示,便秘患者在临床治疗中配合中医方药进行治疗后,可取得一定效果,但是后期预防反弹,则需要长期的调理。中药代茶饮(即药茶)使用悠久,应用范围主要为防治疾病,病后调理及养生保健三方面,而便秘患者可选择搭配具有润肠通便调理作用的药茶。
《灵枢·卫气失常》中记载,根据人之皮肉血气的多少对肥胖进行分类,分为“有肥”、“有膏”、“有肉”三种证型,后世医家对肥胖的分型由此发展而来。
郑丽华介绍,中医理论中认为,肥胖的病机主要是阳气盛衰,痰湿偏盛,即“多痰”和“少气”。脾气虚弱则运化转输无力,脾气虚弱则运化转输无力,水谷精微失于输布,化为膏脂和水湿,留滞体内而致肥胖;肾阳虚衰,则血液鼓动无力,水液失于蒸腾汽化,致血行迟缓,水湿内停,而成肥胖。临床上将肥胖一般分为胃热滞脾证、痰湿内盛证、脾虚湿胜证、脾肾阳虚证等类型。肥胖患者可以配合选用具有降脂通便调理作用的药茶。
民间有句俗语:“冬吃萝卜夏吃姜。”这里的萝卜特指白萝卜,白萝卜性味甘凉,有消食化痰、下气宽中的效果,能清解积热、消食除胀,还能补充人体每日所需的膳食纤维,防止便秘。
晨起三个动作,以神阙穴为中心的揉腹动作、床上踏车运动、仰卧起坐。这也是黄老坚持了20年的运动方法。
“大雪”时节,人体为了保持一定的热量,就必须增加体内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以便产生更多的能量满足机体的需要。
养生重在平时,贵在坚持。如果我们注意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细节,比如坐、卧、行、立的状态下做些小动作就能达到养生效果。
中医认为,枣有调养脏器、滋补气血、壮阳生津的功效,多吃蒸枣还可以起到一定预防哮喘的作用。
在对长寿老人的调查中发现,长寿老人之所以长寿,除了和遗传因素有关系外,也和一些共性的生活习惯有关系。
进入老年后,人生态度应逐步从激进转向从容,从阳刚转向阴柔。若从养生角度来看,人到老年,“柔”是个行之有效的养生秘诀。
中医认为,虚胖是因为体虚,代谢能力弱,体内的垃圾不能得到及时地清除,于是堆积在身体里面,久而久之形成肥胖。
中医学者朱鹤亭介绍,调节七窍很关键,如果七窍通了,脏器功能加速运转,就能改善身体的不舒展。每天早晨花5分钟做一遍,一天轻松。
人以气血为本。我们形容一个人身体好,通常认为其“气色好”,反之,气血不足则是不够健康的表现。那么,气血到底是什么,气血不足时又该如何调理?
五脏的主要功能为化生和贮藏人体精气,所以,养好五脏对于养生意义重大。
生活中,很多人都在为减肥而烦恼;但如果太过消瘦,也会发愁如何增重。特别是儿童,如果总也吃不胖,瘦得像豆芽菜,全家人都会操心。
现代医学认为,揉腹可增加腹肌和肠平滑肌的血流量,增强胃肠内壁肌肉的张力及淋巴系统功能,明显改善大小肠的蠕动功能,从而加强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可防止和消除便秘。
一些呼吸道症状、皮肤病和上火等病容易趁虚而入,在无雪的冬天,人们更应注意防病。
中医认为,热水泡脚有推动血运、温煦脏腑、健身防病的养生功效。尤其深冬将至,“寒从脚上生”,脚部受凉很容易引发多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