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超过1亿, 1型糖尿病患者总数近千万。公众对于1型糖尿病缺乏详细了解,实际上与2型糖尿病相比,1型糖尿病的危害更大,防治更难。
在近日举办的1型糖尿病防治知识新闻传播研讨会上,多位业内专家和多家媒体代表聚首,就1型糖尿病的最新研究进展、流行趋势、诊断、检测、治疗、管理等话题进行面对面交流。专家强调指出,1型糖尿病是可控可治的,呼吁公众、媒体多关注这一群体,鼓励患者接受规范治疗,提高生命质量。
1型糖尿病诊断尚无“金标准”
1型糖尿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好发于儿童青少年。典型的1型糖尿病通常发病年龄较轻,起病迅速,“三多一少(吃得多、喝得多、小便多,消瘦)”症状明显,需终身依赖胰岛素治疗。目前,胰岛素仍然是治疗1型糖尿病最根本的手段,规范的治疗可以使患者寿命大大延长。
影响1型糖尿病血糖达标的因素很多,包括自我监测、胰岛素一天总的应用量、胰岛素方案以及饮食控制、吸烟、饮酒、就医频次、胰岛素自身抗体、C-肽的水平等等。由于影响因素很复杂,1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往往较差。要控制1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首先要有准确的诊断。但迄今为止,国际上尚无区分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金标准”,因此诊断1型糖尿病主要靠临床特征来综合判断。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南京大学附属鼓楼医院朱大龙教授介绍,1型糖尿病病因诊断在我国还比较困难,免疫抗体的检测没有规范化。
发病率增加 亟须提高早诊率
1型糖尿病相关的基本流行病学资料的缺乏,不仅给医务工作者管理患者带来相当大的困难,也不利于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相应的卫生保健政策。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在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支持下,由中华医学会发起并指导,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会资助,全国13个地区505家医院共同参与了“2010年~2013年覆盖全年龄段的中国1型糖尿病研究”。
结果显示,中国全年龄段1型糖尿病发病率为1.01/10万,其中0~14岁儿童发病率为1.93/10万,15~29岁人群发病率为1.28/10万,30岁及以上人群发病率为0.69/10万。
研究显示,中国每年有13000例新发1型糖尿病患者,其中超过9000例在15岁以上的人群中。大部分新发1型糖尿病患者是在成年诊断。虽然中国仍然是全球1型糖尿病发病率最低的国家之一,但过去20年间,15岁以下儿童发病率增加近4倍,而新诊断的成年起病1型糖尿病患者数也很可观。朱大龙表示,中国人群1型糖尿病患病率虽然较低,但是中国人口基数比较大,患者的绝对数量很大。
1月4日,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翁建平教授研究团队在《英国医学杂志》(BMJ)发表了这项最新研究成果。这是第一个提供了在所有年龄段1型糖尿病发病率的全国性研究,该研究更新了全球糖尿病地图中的中国儿童起病1型糖尿病发病率,也填补了中国成人起病1型糖尿病发病率的空白。
研究者认为,中国1型糖尿病增加速度快,在关注儿童青少年1型糖尿病的同时,成人起病的1型糖尿病也不容忽视。
“我们发现,被调查人群诊断时,急性并发症比例高,诊断人群半年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发病率高达40%。这一数据提示我们,我国1型糖尿病患者大多诊断太晚,需要提高早诊率。”翁建平说。
重视管理 帮患者打好终生仗
“从发达国家经验来看,从诊断、监测、治疗、患者教育到患者的自我管理如果能环环相扣,落到实处,可以让患者生存30年、50年或者更长时间。”朱大龙说。
然而,糖尿病患者“重治疗、轻管理”的现象仍普遍存在。我国1型糖尿病患者多半是因发生了急性并发症才得到诊断和治疗。对此,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教育学组组长、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郭晓蕙教授指出,教育和管理在糖尿病治疗中应贯穿疾病的整个过程。1型糖尿病多在14岁以前高发,青少年患者从诊断到治疗,需要经历青春期、成人期,伴随着学习、工作、结婚、生育一直到老。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如何饮食、运动、科学进行血糖监测,如何正确用药、注射胰岛素等等,都需要有专业人士去指导,患者需要学习如何与疾病和平共处,有效管理疾病。
定期检测血糖也是患者自我管理的一部分。翁建平表示,由于医保不覆盖患者监测血糖的费用,很多患者没有定期监测血糖,因此用胰岛素的剂量相当盲目,不仅容易产生低血糖,还会影响整个病情控制。因此他希望国家相应的保障政策能够跟上,给予患者一定的经济支持。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委员、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内分泌科袁莉教授建议,建立多级网络诊疗平台,实现治病在大医院,管理到基层的多层管理体系。对患者采取登记制度,一经确诊便进行登记,并纳入统一管理。
“社会支持与关爱的缺失给糖尿病儿童造成的心理创伤不容忽视,同样影响着管理效果。”广州儿童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李秀珍教授则提出了自己在临床诊疗中的担忧。作为拥有20多年儿科临床经验的专家,她坦言,从饮食到药物,再到监测方案都已非常成熟,孩子们也愿意配合管理。但孩子回到学校后,怕接受异样的眼光,不敢告诉老师和同学,有的孩子躲到厕所里打针、自测血糖,承受着极大的心理压力,感到焦虑、自卑,这些都会影响到疾病管理效果。因此她呼吁,发动社会力量,成立1型糖尿病志愿者团队,为儿童患者提供心理疏导与爱心帮扶,使其坚定与疾病抗争的勇气。
“1型糖尿病是要打终生仗的,患者要建立生活信心,激发生活勇气,直面1型糖尿病的挑战。”袁莉强调,1型糖尿病是可以治疗的,最终患者完全可以享受正常人的寿命,正常人的生活顶峰、光彩以及正常人的生活质量。
每逢春节前后,在各家医院收治的病人中,老年人所占比重比平时均有所增多,其中尤以心脑血管和肝、胆、胃等慢性疾患的病例为多。对于老人,打乱原有的生活节奏、停止锻炼和擅自停用正在服用的药物,是老年慢性病节日复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所有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患者,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昏迷、乳酸酸中毒、严重低血糖昏迷者;糖尿病急性应激情况,如糖尿病患者合并感染、手术、外伤、脑卒中、大出血、分娩、心肌梗死等特殊情况。
此次成功抢救如此危重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在上蔡县人民医院尚属首例,医护人员通过积累的知识与经验,已可以完成多种重症的抢救与治疗。同时,曹香叶主任也提醒广大家长,小儿糖尿病多数发病隐匿,早期很容易被漏诊或误诊,为了更早地预防和治疗这类病症,有必要定期给小孩做血糖检测,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肠道菌群对预防实验鼠患上1型糖尿病至关重要。如果缺乏正常菌群,抑制该疾病的基因就无法正常发挥作用。
摘要
据专家研究发现,情绪起伏可影响糖尿病病情,患者保持积极健康的情绪,抑制恐惧郁闷等不良情绪,便可有效缓解糖尿病。
(记者朱汉斌 通讯员黄博纯)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赖良学课题组,利用精确基因编辑技术对猪胰岛素基因进行了无痕定点修饰,使猪胰岛素基因编码生产人胰岛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