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小D在幼儿园,每天户外活动后,老师都不急着让他们进教室,而是在通往教室的过道里,让孩子们靠墙壁坐好。老师蹲下来,一个一个地问:“今天的教室里有橡皮泥、水彩画、水池、积木和厨房,你想去哪里玩?”
孩子们告诉老师,然后才进教室。但有的孩子会说:“我也不知道玩什么”。这样的孩子就去教室的安静角,先在那里待一会,直到有了决定后再行动。
我第一次去幼儿园做家长志愿者时,出于好奇就坐在那个安静角,和一个小女孩聊天,“你看,Dorothy在玩水,你要不要和她一起啊?”女孩却一脸认真地说:“不用啊,我还在思考,每个人不需要非做和其他人一样的事情,关键你要想清楚自己喜欢和想做的是什么。”
我当时不禁“哇”了一下,孩子真的是天生的哲学家啊。果然,没过多久,女孩对我说:“我今天想画画”,然后一溜烟地坐到了画画的桌子旁。
这家幼儿园的园长说:“学会和自己相处,了解自己想要什么,多少成人都做不到,因此我们更需要创造机会,从小培养孩子这个能力,会独处的人今后的人生一定会更不同”。
我们从小被教育“生活需要过得充实”,于是大部分时候我们的生活被父母安排得“很充实”。慢慢地,我们心里就有一份“怕”,害怕无所事事,害怕一个人,害怕无聊寂寞。成为父母后,我们迫不及待地希望替孩子安排事情,其实本质反应的恰恰是我们内心的怕。但这份怕变成了阻碍孩子自主成长的绊脚石。从小到大被安排好、被督促长大的孩子,会大大削减内驱力的培养。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独处的能力?
回应的艺术 我一直提倡对孩子的需求无条件响应,尤其是孩子生命的头三年,他就是通过我们抚养人的反馈来逐渐形成对自己和外界的认知。当孩子可以认识到自己是无条件被爱着时,他们就会有更高的自尊自信和更足的安全感。
所谓无条件响应包含几个元素:行动响应、语言响应和响应时间。从孩子刚出生到3岁,我们可以逐步慢一拍:从“第一时间行动响应”,慢慢过渡到“第一时间语言响应,然后根据正常的节奏予以行动响应”、直到最后“鼓励孩子自己行动”。
这个回应的速度,孩子还是感受到自己的需求被接纳了,但这样的一个缓冲,就是在帮助孩子创造生活的“留白”,让孩子慢慢开始适应那个片刻“要靠自己一个人”的感受。
慢慢地退出 女儿2岁前,在陪玩的过程中我会侧重培养她的各种玩耍能力。2岁后,我就有意识地给她的生活留白,我缓慢退出。
选择一个她最喜欢玩的游戏,我坐在离她稍微远一点点的地方,看着她玩,但这时一定要控制自己想要指导夸奖的欲望,更要控制上手帮忙的欲望,就是离她一定距离静静地看着孩子玩。
一开始,这样的状态不会持续很久,她自己摸几下马上就会要求我一起玩,我马上回应。但只要我们有意识时不时提供这样的机会,孩子就会越来越习惯于父母“缓慢退出”的过程。
之后,我就和小D在两个平行空间,但要确保自己的心还在。比如我家是半开放式厨房,有个窗口我探出脑袋,游戏垫上的小D就正好看到我。
她自己玩一会会想到我,开始大喊,“妈妈,妈妈”,这时我就探出脑袋回应,“妈妈在呢,小D在这里玩,妈妈在厨房忙”。一开始,其实说完这句话,我就必须出去陪小D玩了,但这样的缓冲让她明白,妈妈不在身边,自己也能玩,没什么大不了的。
这是第二步,让孩子体会到,即使物理距离上父母不在身边,父母的心还是和他们在一起的。
现在小D也会和我说,“妈妈,我无聊了”,我每次都兴高采烈地回应,“那我们一起想想可以玩什么呢!”当我控制住“她需要我帮助,她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这个念头后,我真的发现孩子其实比我们想象的更会找乐子。
小时候知道自己想玩什么,长大后就能知道自己想学什么,上班后就能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而不是“我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反正父母/老板让我做的”,这就是内在驱动力萌芽的土壤吧。
给每天的生活留白一点点,让孩子体会一点点的无聊,这不是偷懒或撒手不管,而是一种智慧。因为只有外面的世界安静了,孩子才能学会静下来了,这样他们才有机会听到自己的内心,才能了解自己。
适当无聊,学会独处,滋养的正是孩子独立思考和内在驱动力!
(作者为微信公众号“大J小D”创始人,育儿专家,著有《和美国幼儿园老师学早教》等)
夏季天气湿热,皮肤病很容易发生,门诊经常见到一脸一身“包”的小朋友,其中痱子、湿疹是最常见的。必要时可考虑做过敏原检查,要积极寻找引起孩子湿疹加重的食物或者外界因素,如有明确过敏因素,尽量回避。
经常听妈妈们说,孩子因为支气管炎、肺炎等按疗程吃了一段时间的抗生素后,虽然病好了,但孩子却变得不爱吃饭。总的来讲,脾主升清,胃主降浊,把孩子的脾胃功能调理顺畅了,孩子的饭量和身体抵抗力就会慢慢增加。
有的孩子一上学就头疼、肚子疼,会有各种不舒服,去医院检查,却没有发现任何问题。孩子出现这种“疑难杂症”,第一时间需到医院检查有无器质性疾病,排除后,就应该考虑孩子的心理原因。
所谓“中国式唠叨”,就是中国家长教育孩子时的口头禅,这些唠叨一辈传一辈,代表了中国父母对孩子的一片苦心,也反映了父母的焦虑和抱怨。在郑州市农科路小学举办的“合力课堂”上,李水莲老师把这些唠叨列举了一下: (1)攀比型:你看人家小明,回家就写作业,一点都不用大人操心。
“让孩子到户外去很重要,除了户外的绿植缓解眼部疲劳以外,阳光也是预防近视的一剂良方。“每当换季时,就是过敏性结膜炎的高发期,它主要是由于一些过敏源进入眼部造成的。”专家表示,对于过敏性结膜炎不必恐慌,只要及时进行专业的治疗,就不会有什么大碍。
记者昨日从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儿科门诊了解到,近日来看疱疹性咽峡炎的幼儿也比前期有增加。“不要亲吻孩子,疱疹性咽峡炎病毒是大人通过唾液飞沫传染给小孩的。对此晏路标表示,存在这样的可能性,大人如果是病毒的携带者,就可能在亲孩子的过程当中,将病毒传染给孩子。
孩子睡觉不踏实,喜欢翻来翻去,一不小心就会掉下床。吴贵平提醒,如果发现孩子坠床,家长一定先就地观察5分钟,其间不要移动、摇晃孩子,只要观察是否有意识,是否有流血、骨折等损伤。
以“要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所以不离婚”这种理由而委曲求全留在婚姻里的人,还真不在少数,男人女人都有,而且说出来有种特别悲壮伟大的感觉。这种“因为孩子所以不离婚”的婚姻是彼此没有尊重和信任的,都只是物化对方,利用对方完成一个保持家庭完整的工具。
子宫腺肌症是一种对于女性危害很大的妇科疾病,不仅造成患者身心健康的危害,还会导致患者生活质量的严重下降,因此发现后一定要及时治疗。
这三步分别为:填写家长的手机号、微信号信息;录入孩子的身份信息;孩子配合输入其游戏账号与密码。付女士强制孩子配合她完成了关联认证,然而关联认证后,孩子就换了游戏账号,沉迷网游的情况并未得到明显改善。
那些为了关系变好不断妥协的人,成为婚姻里公认的“好人”,却没有获得理所应当的幸福。婚姻里的任何意料之外的变化,从来不是女性痛苦的开始,真正能把一个人推入了万劫不复的火坑的人,恰恰只能是自己。
侯主任提醒,反复流产、经期性生活、炎症等都可以引起继发性痛经。因为痛经是孕激素刺激子宫内膜产生前列腺素引起的,口服避孕药可抑制排卵,不排卵就没有孕激素,也就不会痛经,这种方法适用于要求避孕的女性。
痛经是女性的一种常见病,但如果是在生育或人工流产后出现的痛经,而且痛得无法忍受甚至到了想自杀的程度,这问题可就严重了,很可能是患了“子宫腺肌病”。
每个女人天生都是自恋控,走到哪里都会拿出手机拍拍拍,这时候男票们要是会一些摄影技巧,能为她们拍出美图那就更讨喜了。例如在咖啡厅,伴着咖啡的 香气,女朋友在享受醇香
再过几天,一年一度的三八妇女节又要到来了,在这个只有男人上班女人放假的日子里,不知道大家都准备如何度过呢?当然,不管怎么说,在三八妇女 节这个属于她们的节日里,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