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一病区主任方立峰,成功为一名女性患者实施高难度内镜经粘膜下隧道肿瘤剥离术(STER),手术取得圆满成功。标志着我院内镜中心内镜下诊疗技术水平走在省内前列。
徐阿姨是一名外地患者,平时有恶心、干呕的症状,慕名来我院消化内科一病区就诊,经超声胃镜检查发现徐阿姨食管上端有一个鸽子蛋大小的粘膜下肿物,距门齿仅22cm、距食管上口5cm,考虑为食管固有肌层的肿物,病变率很高,需要手术切除。我院消化内科做过不少内镜下切除食管中下段和胃底的平滑肌瘤和间质瘤手术,但位置这么高,病变这么大的肿物经内镜切除在我院是首例,即使在省内也不多见。方主任对患者检查资料进行详细分析,并结合多年的内镜诊疗经验决定用内镜治疗新技术——经内镜粘膜下隧道肿瘤剥离术(STER)为徐阿姨切除肿瘤,方案得到患者及家属同意。
手术如期进行。在我院手术室,对徐阿姨实施全麻气管插管下内镜下手术,在方立峰主任的指导下,由陈宏超副主任医师开始手术操作,进镜至食管22cm处可见粘膜下隆起,在距食管隆起口侧约2.5cm处的粘膜下注射甘油果糖肾上腺素美兰,使用切开刀切开粘膜至粘膜下层,沿固有肌层逐渐分离粘膜建立粘膜下隧道,内镜在隧道内行进,发现粉白色椭圆形瘤体,瘤体粘膜层面粘膜下粘连明显,使用IT刀精细剥离后,瘤体大部分位于粘膜下层,但起源根部在固有肌层,根部又紧紧连接着食管外膜,切除瘤体后外膜层可见约0.5cm缺失,方主任接过胃镜,使用止血钳处理裸露血管,反复观察无活动性出血后将胃镜退出隧道,使用钛夹封闭隧道开口,手术完美结束。体外测量瘤体大小约2.0X1.3cm。术后患者在重症监护室观察一晚,生命体征平稳,第二天返回病房,目前患者已康复出院。
经内镜粘膜下隧道肿瘤剥离术(STER)是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内镜通过一段儿粘膜下的走行,到达肿瘤,在完整剥离肿瘤后仍保持肿瘤上部消化道粘膜的完整,从而避免ESD术后出现消化道漏和胸腹腔继发感染,并且患者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医疗费用低,具有与外科手术相同的治疗效果,充分体现了微创治疗的优越性。此例手术是我院消化内科精湛内镜技术的精彩展现。
长期以来,我院消化内科一病区,始终坚持加强内涵建设、狠抓医疗质量、专注技术提高、强化人才培养。在科室主任方立峰的带领下,将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引入日常疾病治疗,为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带来福音。(刘龙 王志略)
国家癌症中心日前发布的最新一期中国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分析报告显示,在众多癌症中,食管癌发病率仅排在第6位,但死亡率排在第4位,超过了发病率高于其的结直肠癌、乳腺癌。远离不健康饮食习惯、控制高危因素、定期体检,食管癌是可防可控的,而正确认识是做好防控的重要前提。
高潮介绍,“神经内镜技术”是目前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最佳手段之一,具有创伤小,相对安全度高、术后恢复快等优点。”高潮建议,一旦被确诊为高血压,就要按医嘱及时服药,同时必须规律作息,不要让熬夜玩手机成为诱发高血压脑出血的诱因。
3月6日下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一病区在胃镜下切除一例巨大胃间质瘤,瘤体直直径3.5cm,而且病变基底部较深,病变位于胃壁固有肌层,部分病变根部达浆膜层,这是我院消化内科的内镜下高治疗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没得过贲门失弛缓症的人永远不能体会那种心情,面前一堆好吃的食物,吃下去以后噎在贲门的地方下不去,胃里是空的,饿得发慌,再吃食管压力太大就会吐出来,严重时喝水都吐。”
脊柱作为人体的“交通干道”,其重要性可想而知。医院以椎间盘中心为主,先后承办了2015年全国脊柱微创新技术研讨会暨中原第三届脊柱内镜学术大会、2016年全国脊柱微创高峰论坛、2017年第二届十省市微创脊柱联会。
胃癌、食管癌等消化道癌症是威胁我国公民健康的重要“杀手”。高清内镜检查是诊断、发现消化道癌症的重要工具。
通过手机云端传输,将一组胃镜图像上传,不到10秒钟,就准确地筛出息肉、新生物(胃癌)和静脉曲张3种消化内镜检查常见结果,诊断准确率均超过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