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下床、不吹风、不洗澡,是传统坐月子的“三不原则”。近期,就有这样一位产妇坐月子期间很少下床,右腿肿成“大象腿”。
今年31岁的李子文(化名)一个多月前剖宫产下宝宝后,一直躺在病床上不敢动,术后好几天才下床走动。出院后,老人们特别叮嘱“三不”,生怕伤了身子。
就这样,李子文每天除了上厕所,几乎都躺在床上。出月子后,前日突然发现自己的右腿比左腿足足粗了一大圈,就像“大象腿”,且肿胀疼痛,严重影响正常行走。经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诊断为右下肢深静脉血栓,即右腿深静脉中有血块,一旦血块脱落“乱跑”堵住重要的血管,如引发肺栓塞,就有可能导致猝死。昨日上午,血管外科医生通过介入手术将李子文左腿的血栓抽吸出来,并用导管送到血栓处溶栓。目前,患者的左腿的肿胀已经消失,身体指征恢复正常。
血管外科屈碧辉副主任医师指出,分娩后产妇体内激素水平改变,仍处于高凝状态,血流缓慢,很容易形成血栓。长期卧床,更易产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屈主任建议,产妇应尽早下地活动,避免久坐久卧,即使行动不便,也要经常在床上活动双腿双脚,以避免血栓形成。(记者邹婵娟 通讯员马遥遥)
子宫的护理,也是产后坐月子保健的重点,研究发现适当的按摩可提高子宫的收缩能力,避免产后大出血,同时也有助于恶露的排出。专家建议剖宫产的产妇产后最好制定一套属于自己的健身方案,同时要求家人根据不同的时期的身体特点给予更多关怀与照顾。
分娩后,产妇身体虚弱,需要合理摄取营养,补充体力,促进身体恢复。除了明确对身体无益和可能引起过敏的食物以外,孕妇进食的荤素品种应尽量丰富多样。特别是哺乳的产妇,需要更多的能量来喂养宝宝,所以月子里早餐的种类和营养要比平时更丰富。
寂静的雪夜,铿锵有力的加油声显得格外嘹亮,这是商城县吴河派出所的民警正在推陷在雪地里的救命车,而车里躺着的是吴河乡即将临盆的贫困户张某。
产后抑郁症困扰着不少妈妈。英国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唱歌能帮助妈妈们尽早摆脱抑郁。我们的研究结果之所以令人兴奋,在于组织妈妈们参加社区活动之类简单办法能帮助她们走出产后抑郁症的困扰。
在产床上,不少产妇疼得大喊大叫,这不仅容易引起肠道胀气,还会让产妇使不上劲儿。想顺产更顺畅,产妇要掌握以下分娩技巧:
近日,一条“我国超过5亿人有家庭医生”的报道引发热议,20日,国家卫计委基层司对此回应称:家庭医生不是私人医生,目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优先覆盖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慢性疾病患者等重点人群。
对于产妇这一特殊时期的群体来说,他她们可不可以吃阿胶呢?
自然分娩有不少好处,但最让孕产妇难以忍受的是分娩时的疼痛。因此在产前,很多产妇都会考虑选择无痛分娩。无痛分娩听起来很不错,但是不是真的“无痛”呢?
一名产妇生下二胎后,突发羊水栓塞导致大出血,急需A型血小板救命。由于A型血小板库存不足,何玲玲的家人一直在找亲友互助献血,并向公益志愿者群体求助。平煤神马集团领导得知情况,也通知各企业工会发出“为产妇何玲玲捐献血小板”的倡议。
10月23日4点30分,睢县人民医院120接到电话,尚屯镇有一产妇即将临盆,情况危急。
正准备追二孩的高龄妈妈,看到“高危”两个字,是不是“心惊惊”?确实,高危妊娠可以直接危害母婴健康甚至是生命安全。
9月12日上午9时许,我市一名25岁产妇在一家医院剖腹生下一个重5.8千克的男婴,刷新了该医院历年新生儿体重纪录。孩子出生后,医生对他身体进行全面检查,一切正常,家人才松了口气。
高龄产妇集中生育的同时,也传递出了不太乐观的信号:危重症产妇数量出现了明显上升,其中二孩产妇占近半数比例。
一则“孕妇喊疼想剖腹产被家属多次拒绝后跳楼自杀”的新闻刷爆网络,再次引发剖腹产(手术)到底谁说了算的讨论。
为进一步提高西平县妇幼健康水平,降低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率,8月24日,2017年上半年孕产妇、新生儿死亡评审会在县卫计委二楼会议室召开,各医疗助产机构的产科、儿科、新生儿科专家共20余人参加了评审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