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
——《黄帝内经·素问》
转眼又到了万物复苏的春季,同时也是孩子生长发育最快的 一个季节,如何让孩子在一年之初有一个好的开始呢?如何运用中医知识提高孩子的抵抗力,平安度过这个特殊的春天呢?
天地人,三因制宜保健康
1.因人制宜
火宝宝、冰宝宝、胖宝宝、郁宝宝,你家是哪种宝宝?
中医讲求个体差异,每个孩子的体质不同,调理的方法也是因人而异,不同体质的孩子,调理方法大相径庭。在中医门诊, 孩子常见的问题各有不同。
火宝宝:这些孩子表现为食量大,爱积食,小便黄,大便干,性子急,怕热,睡觉爱把手脚放在外面或踢被子,喜欢光脚,晨起有口气,容易出现咽炎、扁桃体炎、口腔溃疡、牙龈炎、中耳炎等头面部的炎症或疖肿,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食积”“食火”的表现。
冰宝宝:这些孩子怕冷,脸色偏白或黄,欠光泽,一吃凉的东西或者瓜果容易肚子不舒服甚至腹泻,属于脾胃虚寒的表现。
胖宝宝:有些胖一点儿的孩子,喜欢吃肉食、面食,肌肉松软,多汗易感,体力不佳,嗓子容易有痰,大便黏或不成形,舌苔白厚,属于痰湿偏盛的表现。
郁宝宝:这些孩子容易紧张焦虑,心思较重,缺乏安全感, 睡觉不踏实、多梦,缺乏朝气和活力,属于肝郁气滞的表现。
通过日常生活的表现,家长可以大致判断自己的孩子属于哪种体质,或哪几种情况兼而有之,从而区别对待。
2.因时制宜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衣食住行顺应天道自然。
春天是阳气向上向外疏发的季节,人体顺应自然规律,养生的重点是顾护阳气。如何调整好衣食住行,让孩子的身体顺应天时呢?这里给大家几点建议:
衣:春季气温忽冷忽热,反复无常,而且多风,要注意孩子衣物的增减。在这里可以借鉴《小儿病源方论》中提出的“养子法”,即“要背暖、肚暖、足暖,脾胃暖”等。春季初期早晚温差较大,增减衣物要根据实际情况逐渐进行,不能“卒减其衣,否则令中风寒”。虽然有“春捂秋冻”之说,但当气温升高时, 孩子如果穿得过多过厚,就易出汗,腠理疏松,更易受风着凉。
食:春夏养阳,春季儿童饮食要以“扶阳健脾”为原则。
吃什么?小孩子的脾胃功能尚未发育健全,不要给孩子吃太多生冷食物,年纪小的宝宝不宜食用冷饮,避免大量进食水果;爱上火的孩子要避免辛温燥烈之品,例如烧烤、含香辣调料较多的菜品;对于痰湿偏盛的孩子,避免过食肥甘厚腻,所谓“鱼生火,肉生痰”,过量食用可能会损伤脾胃;对于嗓子爱发炎、 大便干的孩子,建议多食一些富含粗纤维的食品,如粗粮、菜叶、菜梗等协助排便,“肺与大肠相表里”,清大肠之火的同时清肺火。
怎么吃?饮食结构要均衡,谷物为主,再加上优质蛋白以及时令的蔬菜瓜果等。
吃多少?“要想小儿安,三分饥与寒”,家长要控制孩子的进食量,避免过饱,出现“积食”“食火”的问题。
何时吃?进餐时间要规律,甜食和零食与正餐时间间隔开,控制好分寸。
住:疫情当前,孩子宅在家里,每天要保证适当的运动,舒筋活络,气血通畅,振奋阳气,改善孩子呼吸、消化功能,从而提高抵抗力,久视、久坐、久立、久行都不利于健康。
行:要适当运动,同时注意不宜过量,大汗淋漓会耗伤阳气。运动后出汗要及时处理,避免汗出受风、受凉。运动的时间以早上或上午为佳,也就是一天之中阳气旺盛的时段。
“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中医认为,春季是养肝的大好时节。肝脏负责调节人的情绪,孩子大多活泼好动,每天憋在家里,活动区域变小,活动形式单一,加之孩子也对疫情带来的一系列变化不太适应,所以会出现情绪低落,烦躁易怒,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从而影响身心健康。“精神内守, 病安从来?”良好的情绪状态,也是保证健康、减少疾病发生的必备条件。
遇到敏感、爱操心的孩子,家长们该怎么办呢?实际上,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这个特殊时期,父母保持健康积极的心态,遇事不慌,明辨是非,不人云亦云,才是给孩子最好的礼 物。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和家庭氛围,注意孩子的情绪波动,耐心倾听孩子的诉说,多爱抚,多包容。另外,作息规律,劳逸结合,开展亲子活动,减少对手机、电视的依赖,避免过度思虑, 精力耗散。
3.因地制宜
南橘北枳,物犹如此,何况是小宝宝呢。
家长要重视地域差异,地域、气候和生活环境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体的生理活动和脏腑功能,进而影响体质。
同一种疾病,因患儿所处的地域不同,中医的辨证、方药也随之不同,体现了中医的特色。对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也是如此,对于中成药、网上流传的经验方,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地域差别,从自己实际情况出发,慎重对待,不能生搬硬套,咨询专业的中医儿科大夫才是王道。
内服外治,制订个体化方案
1.锦囊一:内服小药方,吃着吃着就好啦
介绍几个简单的内服小药方供家长参考。还是那句话,宝宝的调理要结合孩子体质,多种因素综合考虑。
火宝宝:可以试试菊花3~6克、芦根10克、生山楂10克,放在一起代茶饮。
冰宝宝:食疗以山药(铁棍山药最佳,口感较面;口感脆脆的那种不适合药用)、生姜(也可配合红糖熬水喝)等为主,配合艾灸、按摩等方法,温补脾土。
胖宝宝:陈皮、薏米、茯苓适量(每味6~9克),代茶饮即可。如若饮食积滞,可每日取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各10~15克,代茶饮,建议饮3天,同时配合饮食和运动管理,也就是通常说的“管住嘴、迈开腿”。
郁宝宝:需配合心理调节,也可尝试适当运动或音乐疗法, 必要时寻求专业的心理疏导。饮食建议以清淡为主。
2.锦囊二:外治小方法,在家就能用中医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不和,气血失调,影响孩子的抵抗力。家长可以选择简单易行、方便居家操作的推拿、艾灸等方法,通过刺激穴位,健脾养胃,调理气血,从而扶助正气。
摩腹:用掌面摩小儿腹部3~5分钟。摩腹具有健脾和胃,理气消食的作用。
按揉足三里:足三里位于膝眼下3寸(相当于小儿四个手指的宽度),胫骨外旁开1寸(相当于小儿中指的宽度)。按揉足三里具有健胃和胃、通络导滞的作用,一般可按揉50~100次。
捏脊:捏脊具有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强健身体的作用,是小儿保健推拿常用的手法。
艾灸:适用于脾胃虚寒的孩子,穴位:足三里、中脘、神 阙、脾俞。家长们操作时注意安全第一,要密切观察孩子的反应,时间也不宜过长。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孩子体质属于稍复杂的情况,或孩子存在慢性基础性疾病,请带患儿及时就诊,中医专家会给孩子提供更精准的个体化方案。
资料来源:中国妇女出版社
本文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院长、主任医师倪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党委书记、主任医师王天有进行科学性把关。
春季是儿童哮喘高发期,越来越多的患儿像亮亮这样,因疫情复诊困难又深受疾病困扰。
这是一种病——儿童抽动障碍。主要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及学龄儿。首先出现的症状是面部的表现,比如咧嘴、耸鼻、眨眼睛,有的患儿伴有四肢抽动的症状,如耸肩、甩胳膊甩腿、抓手等,有的会出现肚子一鼓一鼓的表现。
春季是带状疱疹的高发季节,尤其是一些有紧张、焦虑情绪或过度劳累的人,更容易被病毒乘虚而入。
过敏原种类极多,常见的过敏原有花粉、尘螨、海鲜、动物毛发等。大家可以到医院进行过敏原测试,尽量找到过敏原加以注意和远离。过敏体质者还要减少到花草树木多的地方游玩。
北方的春季延续了冬季的干燥,在气温上升的同时,还有花粉、柳絮、风沙来“捣乱”,不少女性一到春天脸上就容易过敏,整张脸又红又痒。那么,在春季这个容易过敏的季节,面部护理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有哪些护肤误区需要避免?
春季对于想给娃断奶的宝妈,可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夏天天气炎热,宝宝的肠胃消化能力较差,断奶容易引起胃肠道疾病;冬天又太冷,宝宝断奶夜里哭闹,容易着凉感冒。所以,一般儿科医生推荐春、秋季节更适合给宝宝断奶。
春季气候多变,小朋友体质稚嫩抵抗力弱,稍不注意就会诱发各种小毛病。中医认为,小孩“脾常不足,肝常有余”。小孩食欲不振、爱哭闹,多是脾虚的缘故。
春季气温虽已平稳回升,但是家长需注意,天气依然忽冷忽热,各类疾病也随时可能出来“作妖”,侵害宝宝们的健康,所以,防护工作不能少。我们总结了8种春季易发的疾病提示,建议各位爸妈收好。
有人认为,春季各种病毒生长传播,此时备孕容易感染各类病毒,影响胎儿脑神经系统发育,怀孕容易发生早产。
春季树木抽枝发芽,万物生长。在中医里,春季的气候特点若按五行说法,与人体肝脏有关联,春天在五行中属木,而人体五脏之中的肝也属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