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增和现有病例基数回落,如何降低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病死率成为各大医院的关键任务。ECMO、血浆等治疗手段已进入临床应用,在与“死神”较量中,临床医生们仍期待更多“武器”。
重症患者病死率在50%左右
何为新冠肺炎重症患者?近期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将临床患者分为轻型、普通型、重型和危重型四类。从临床表现来看,重症患者严重者会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还有可能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
重症患者病死率高是困扰临床救治的一大难题,两组数据可以作为参考。世界卫生组织3月1日发布的疫情报告显示,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死亡率超过50%。此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中华流行病学杂志》上发表的研究报告对7万余例患者进行分析后,发现危重症患者死亡率为49%。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疫情前期一些重症患者由于救治不及时病情恶化,现阶段床位充裕可保证患者及时有效救治,有望进一步降低病死率。
根据最新官方数据,截至3月2日24时,全国现有确诊病例30004例,其中重症病例6806例,比例达22.68%。为了缓解救治压力,全国派出驰援的4.2万名精锐医疗力量中,至少有1.1万重症专业医务人员负责重症救治工作,接近全国重症医务人员资源的10%。
重症患者如何救治?
2月24日刊发于《柳叶刀呼吸医学》的首份新冠肺炎危重患者研究,对武汉金银潭医院最初收治的52名危重患者进行追踪,其中26位患者去世前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保证供氧需求成为重症患者救治的关键。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指出,和SARS相比,新冠肺炎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小气道黏液非常多且稠,这些粘液阻碍了气道的通畅。
王贵强告诉记者,肺炎是低氧血症,通过氧疗或呼吸机治疗维护脏器至关重要。“对重症病人的救治,一方面要根据病情轻重及时进行氧疗,保证机体氧的交换;另一方面对粘液性痰酸、气道堵塞等问题,要针对性雾化化痰,使用辅助呼吸机、拍背等常规办法来促进痰的排出,减少痰堵的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轻症患者在短时间内转为重症和危重症,出现多器官衰竭甚至死亡的情况。一些专家指出,这是新冠病毒感染诱发的炎症因子风暴造成的后果,即机体免疫系统“不分敌我”的过度反应造成了对自身的伤害。
对此,中国科学院院士周琪表示,正在筛选老药抑制炎症因子风暴出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已经做了14例重症和危重症病人的临床试验,正进行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大概有100余位病人入组。
两种新技术值得期待
针对重症患者的有效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一个关键途径。相关部门组织了重症治疗的新技术和新产品研究,目前两项新技术临床效果良好。
采集治愈患者恢复期血浆用于重症患者治疗的呼声颇高。从临床病理发生过程看,大部分新冠肺炎患者经过治疗康复后,身体内会产生针对新冠病毒的特异性抗体,可杀灭和清除病毒。业内专家指出,在缺乏疫苗和特效治疗药物的前提下,采用恢复期血浆治疗新冠病毒感染是最为有效的方法,可大幅降低重症患者病死率。
对于血浆治疗,世界卫生组织予以充分肯定。钟南山也表示这一方法比较安全有效,但“不适合垂危病人”。目前,已经采集544人次的血浆用于245例患者临床治疗;在对157例患者48小时的监测中,91例患者的一些临床指标和症状都有改善。
除恢复期血浆疗法以来,干细胞技术也取得一定进展;该技术与其他治疗技术或药物协同,有望为重症患者“力挽狂澜”。中国科学技术部生物中心主任张新民表示,干细胞治疗能够抑制免疫系统过度激活,通过改善微环境促进内源性修复,可抑制肺部急性炎症进展,缓解呼吸窘迫症状。
(抗击新冠肺炎)与“死神”较量,重症救治期待更多“武器”
作者 郭超凯
2002年董慧君来到郑州人民医院,成为急诊科的一名护士。2012年根据工作的调整,她从急诊科调到了ICU。在急诊科工作的10年的时间里,董慧君从一名小护士成长为一名护士长,一步一个脚印,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事”,谙熟急诊各个护理流程和环节,并能够快速稳妥地应对突发事件。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紧急抽调了眼科门诊和10个病区的护士,负责医院发热门诊病人的陪检和标本送检工作。
“目前患者烧退了,腹膜炎症状也没了,生命体征平稳。”塞拉利昂当地时间今日上午8时半,中国(湖南)第21批援塞医疗队队员陈鸰查完病房后告诉记者,经他们抢救的当地患者Mamuia(马姆亚)病情稳定,正在医院接受后续治疗。
30岁的湖北小伙李某,6年前因十二指肠穿孔做过“胃部分切除术”,近1年来上厕所时总有黑便,并且上腹部时常感觉疼痛不适,16号下午,李某感觉到头晕、乏力、胃部不适感加剧,并伴有呕血,立即到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一病区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