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里常会用“心头一颤”“小鹿乱撞”等词形容怦然心动的浪漫感觉。但你知道吗,对于一些人来说,这种心脏的跳动并不浪漫,咚哒咚咚哒、咚咚哒咚哒、咚咚咚哒……有时甚至会产生心脏要跳出来而濒临死亡的恐惧,他们就是房颤患者。
有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房颤患病人数约1000万,与冠心病的发病率相当,但从过去3年的百度搜索指数可以发现,公众主动搜索房颤的次数还不及冠心病的1/ 4。即便在房颤患者当中,对该疾病的知晓率也仅为40%,也就是说,超过一半的患者从来没听说过房颤,更不要说知晓它的危害。这种情况直接导致了房颤的就诊率、诊断率和接受规范治疗的顺应性低,贻误诊疗时机的情况非常普遍。
那么,究竟什么是房颤?其危害到底有多大?又该如何预防和治疗?山西晚报记者特邀山医大二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梁斌为大家讲解。
A 现状:危及生命知晓率低
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之一,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病率为0.5%-1.5%,在高血压病、冠心病、肥胖、糖尿病等人群中发病率明显增加,房颤患者的卒中风险是普通人群的5-7倍。中国目前约有1000万房颤患者。2010年全球性房颤注册研究显示,我国房颤抗凝治疗率仅为10%,且在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中,仅有36%的人达到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效果。
“大多数人对房颤的认识不足,以至于出现诊断率、治疗率都极低的现状。当然,这也和房颤的症状有很强的隐匿性和混淆性有直接的关系。”梁斌介绍,临床中,很多房颤患者的首诊并不在心内科,而是因突发脑卒中到神经内科就诊。还有近三分之一的房颤发作时没有症状,而且其主要表现为心悸、气短、头晕,甚至导致昏厥。
“出现这些症状时,千万不要大意,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最简单的方式是做动态心电图检查。现在,一些便携式、穿戴式心电监测设备也可及时发现隐匿性房颤,更有助于尽早治疗。”梁斌说,房颤发作时,心脏跳得又快又乱。正常人心跳是“咚哒、咚哒、咚哒”,房颤患者的心跳则是“咚哒咚咚哒,咚咚哒咚哒,咚咚咚哒”,很不规则,容易产生左房血栓。血栓一旦脱落会导致脑动脉、内脏动脉栓塞,有高致残性、高死亡率和高复发性的特点,后果十分严重。房颤还会影响正常的心脏功能,加重心衰、心肌缺血等疾病。
正因如此,梁斌认为,加强对房颤患者的筛查非常重要,一方面是对于那些高危人群而言,要定期筛查、监测,另外从医院的角度讲,对于和房颤症状联系比较密切的一些科室,如神经内科等,更应进行房颤相关知识的宣传,增强医生对房颤的认识,提高房颤的筛查率。
B 治疗:关键在规范二字
“临床上,有一部分房颤患者确实没有明显的症状,患者会觉得‘我没什么不舒服,等我不舒服的时候再治疗’,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梁斌介绍,房颤是一种进展性的疾病,即使没有症状,随着房颤的发生会越来越重,比如阵发性的房颤可能会慢慢发展成为持续性的房颤。另外,房颤虽然没有症状,但是患者卒中的风险比较高,如有高血压、糖尿病、年龄比较大等,容易导致中风的发生。所以,只要有房颤,就应该及早治疗,可以防止疾病进展,使得房颤发生减少,减少房颤对心功能的破坏,预防卒中的发生。
“房颤的治疗,关键在于规范二字。”梁斌说,目前,治疗房颤的方法有两大类,即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治疗房颤的目的也有两大类,即转复房颤为窦性心律和控制房颤的心室率。药物治疗包括抗心律失常治疗和抗凝治疗,抗心律失常治疗的目的是预防房颤的发生,控制房颤时快心率和去除房颤并维持窦性心率。抗凝治疗的目的是防止心房内形成附壁血栓,预防心房内附壁血栓脱落造成其他脏器柱栓塞,特别是脑栓塞。想达到根治房颤的目的需要射频消融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射频消融治疗属于微创手术,目前我国射频消融的技术水平在世界处于领先水平。
“还需要提醒的是,有些疾病可以诱发房颤的发生,应该积极开展治疗,如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等心脏病,以及甲状腺功能亢进、慢性支气管炎、风湿病等。”梁斌说。
C 预防:保持良好生活习惯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房颤患病率及发病率随年龄增长逐步增加,它也被认为是一种老年病,但很多年轻人由于受到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房颤也有低龄化趋势。梁斌介绍,除了年龄因素外,房颤还和以下因素有关:
1、遗传因素:房颤与家族史相关,亲属关系越近,亲属的发病时间越早,房颤风险越高;
2、性别差异:相关统计学研究表明,各年龄段房颤患者男性均高于女性。
3、高血压:高血压是众多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也是房颤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血压控制欠佳,房颤发病率将明显升高;
4、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常合并有房颤,但现有研究表明,积极控制血糖不影响新发房颤的发生率;
5、吸烟:吸烟会显著增加心房颤动的风险;
6、肥胖:肥胖会导致心房扩大,心房重构,增加房颤发生的风险;
7、睡眠呼吸暂停:房颤患者中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的比例高达32%-39%。流行病学统计显示,房颤的发病和进展与睡眠呼吸暂停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8、饮酒:酒精摄入是发生房颤的危险因素,饮酒越频繁,相应的危险度越高;
9、运动:运动量过少及过多均增加房颤发作的风险,静坐为主的生活方式使房颤发生率增加5倍,而长时间的高强度耐力运动亦可使房颤发生率增加5倍。
对此,梁斌提醒广大读者,一定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吸烟、少饮酒。香烟中的尼古丁会引起心脏起搏点的损伤,从而引起房颤。有研究表明,常吸烟的人群出现房颤的几率比常人高出50%。再者,适量运动,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运动量根据个人自身情况来定,不要过度劳累。最后,警惕生活中的小细节,肥胖、打呼、高血压等都会增加房颤的概率。因此,如果发现自己打呼严重、体重超标、血压过高等,也应定期体检。
山西晚报记者 薛琳
延期开学期间,孩子们除了参与线上教学,居家生活也离不开体育锻炼,尤其对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患儿而言,积极主动的身体活动可以有效改善其骨骼肌生理功能,促进血管健康,提高免疫系统功能,预防肥胖,促进高水平的心理、认知和社交能力发展。
过去已有研究认为,过早停经与发生致命性心血管疾病之间存在关联。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研究人员对来自全球的15份研究,包括30多万名女性的资料进行了分析。
针对心血管内科常见的房间隔缺损疾病,能不能设计出一种生物可降解、组织相容性好、并发症少,且在心脏“漏洞”修补完毕之后即可自动消失的封堵装置,以替代传统的金属封堵器?
据国家心血管中心统计,我国每年心源性猝死者高达55万,而我国心脏骤停的抢救成功率却不到1%。一旦发生心脏骤停超过4分钟,脑组织会发生永久性损害,超过10分钟就会出现脑死亡。这是一次生命的警示!
近日,台湾艺人高以翔在浙江省宁波市录制一档综艺节目时突然倒地。经抢救无效,医院最终宣布高以翔心源性猝死。在人们对生命突然消失感到扼腕叹息的同时,保护心脏的话题也被不断提起。
俗话说,一白遮三丑,一胖毁所有。英国研究人员发现,肥胖会直接损伤血管,增加心脏病发生风险。
急性心肌梗塞作为最危重的心脏急症,具有突发性、高致死率、高致残率等特点,是导致中老年人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许多家庭因为不懂急救措施,酿成了无法挽救的后果。
9月19日,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公布,该院成功完成了一例66天婴儿的“换心”手术,刷新了亚洲最小年龄和最低体重换心纪录。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女婴睿睿目前已经闯过了感染关、呼吸关等困难节点。
9月10日,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重庆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当地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重庆永仁心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庆永仁心”)的国家创新医疗器械——植入式左心室辅助系统EVAHEART I(以下简称“永仁心”人工心脏)正式获得国家注册上市批准。
英国牛津大学4日发布新研究成果显示,研究人员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开发出一种新工具,可在心脏病发作前至少5年就判断出一个人是否属于这类疾病的高风险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