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一白遮三丑,一胖毁所有。英国研究人员发现,肥胖会直接损伤血管,增加心脏病发生风险。
英国牛津大学研究人员对1000名接受心脏手术患者的血液和组织样本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肥胖患者血液中的一种被称为WNT5A的蛋白含量超出正常范围,并且具有较高WNT5A水平的患者往往会在其动脉中显示出更快的斑块积聚进程。这些斑块是脂肪、钙和其他物质的沉积物,往往会阻塞动脉,引发心脏病或中风。进一步研究发现,血管细胞暴露在WNT5A的蛋白中时,该蛋白会分泌出更多“有毒产物”,加速斑块堆积过程。
心脏病专家萨利姆博士指出,没有任何药物可以取代健康的生活方式,饮食和运动永远是第一位,即使适度减肥也有益心脏健康。
在“新型冠状病毒”肆虐的这段日子里,很多患者都呆在家里,不敢出门或者不能出门,长时间缺乏运动和精神压抑会导致睡眠障碍、血压升高或者心律紊乱,尤其是有慢性疾病,比如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糖尿病及卒中患者,如何安全地度过这个特殊的时期,保证自己心脑血管的安全呢?
寒冷的冬季,不少中老年人会发现腿部疼痛、酸麻,还以为是年纪大了,肌肉骨骼老化受不得冷,也有以为是关节出现问题了去看骨科医生,实际上,他们中有相当部分其实是下肢血管出现问题了。
平常生活中,我们时常听到周边的人说要去医院“通血管”,主要是清除血管里的杂质及淤血,让血管更宽敞,让血液流动更顺畅。可是,好好的血管怎么会有杂质呢?
因为冬季寒冷气温下降使人体耗氧量增加,为维持正常的体温,血管会收缩,使血压升高、心率增快,从而增加心脏的负担。另外,天气变冷能使血流缓慢,血液黏稠度增高,易于形成血栓;甚至诱发冠状动脉痉挛,直接影响心脏本身的血液供应,严重导致心绞痛或心肌梗死。
长期被噪音烦扰不利于身体健康,但人们很少会将其与心血管疾病联系在一起,科学家对于噪音与心血管疾病的关联机制也不甚了解。美国一研究小组最新研究证明,长期暴露于噪音会导致炎症、血管损伤和心脏病。
儿童挑食偏食不仅会影响营养素的摄入,还会导致饮食质量下降,增加患心血管疾病和2型糖尿病的风险。
专家提醒,患有慢性病的中老年人一定要注重自我保健和规范治疗,一旦出现疾病症状立即去正规的大医院就诊。而对于工作压力比较大的年轻人而言,也马虎不得,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日前,有媒体报道,在法国巴黎举行的世界心脏病学大会上,发布了一项针对60余万人次、历时9年的最新研究,该研究发现,流感疫苗有助于抑制高血压患者的心脏病发作和卒中。
全球权威学术期刊《科学·机器人》近日报道,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机器蠕虫”,能在宛如迷宫的大脑血管网中蜿蜒而行,帮助清除血栓。
心脑血管疾病如今已成为我国城乡居民的主要死因。同时,我国也是糖尿病大国。为此,中国慢性病防治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提出了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2020年要较基线(241.3/10万)下降10%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