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山擎天文图
高考即将来临,为了让孩子正常发挥,很多家长在孩子的饮食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希望能在孩子最为关键的时期给他最好的营养。但不少家长在上网查询时,得到的观点却五花八门,让家长们“晕头转向”。为此,记者咨询了河南省人民医院营养科营养师赵妍娟和荥阳市人民医院营养科主任周丽君,请她们为各位家长进行正确、科学的考前饮食指导。
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需均衡摄入
有人认为,摄入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容易使人犯困,而摄入蛋白质就不会。河南省人民医院营养科营养师赵妍娟表示,这种说法有一定的理论依据,但仍不建议考生选择低碳水化合物、高蛋白的饮食方式。饭后易困和餐后血糖有着密切的关系,饮食结构中,若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且食物中血糖生成指数较高,会迅速升高血糖从而导致大量胰岛素分泌,产生高胰岛素血症,高胰岛素血症会导致人们犯困。
高考期间,大脑使用较多,血糖是大脑唯一可以直接利用的能量来源,而血糖的直接来源是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所以,高考期间一日三餐均需摄入富含碳水化合物的谷物类食物(主食)。为了减少犯困对考试的影响,可以选择全麦、小米、燕麦、玉米等粗粮,即血糖生成指数比较低的主食,低血糖生成指数的主食可以保障大脑血糖的供应,并且维持血糖平稳变化,有利于长时间保持精力和情绪的稳定,有利于保证学习、工作的效率,但不会让餐后血糖快速上升,导致大量胰岛素释放,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餐后犯困。
高考期间不建议高蛋白饮食。高蛋白食物在很多时候和高脂肪食物同时出现在餐桌上,蛋白质和脂肪都是不易消化的,考生在备考期间本来就非常紧张,如果一下添加大量的高蛋白、高脂肪等难消化的食物,身体的负担非常大,建议适量选择低脂肪的肉、蛋、奶、豆制品等食物。
喝足水提高学习效率
赵妍娟说,足量饮水也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夏天出汗较多,容易导致体内缺水,出现头昏、头疼等症状,影响学习效率。所以,考生要喝足水,并少喝饮料。考试中可以少量、多次饮水,每天喝水总量在1500~1700毫升,不要在感到口渴时再喝水。家长可在家中准备一些绿豆汤、凉白开或新鲜水果等,供孩子随时取用。
另外,高考期间可以选择多种时令蔬菜,但尽量不要吃凉拌菜,以免发生食品安全问题。
推荐食谱
荥阳市人民医院营养科主任周丽君给大家推荐一份健康食谱,供家长朋友们参考:
早餐:全麦面包、牛奶、蒜蓉炒时蔬、蒸鸡蛋
加餐:苹果、酸奶、坚果、香蕉(任选其一)
午餐:米饭或馒头、清蒸鲈鱼、白菜炖豆腐、冬瓜炒木耳、青瓜紫菜汤
加餐:酸奶、香蕉(任选其一)
晚餐:杂粮粥(小米、绿豆、黑米、燕麦、莲子)、时蔬炒虾仁、炒小白菜
距离2020年高考仅剩两个多月的时间,孩子们的备战进入到最紧张的冲刺阶段。关键时期要怎么吃才有助于提高孩子记忆力、缓解备考压力,成为许多家长非常关心的问题。
今年高考成绩出来后,我们家孩子第一时间发微信告诉我分数,说自己没发挥好。孩子现在意志消沉,说对不起我们多年对他的付出。我们特别怕孩子一蹶不振,怎么才能帮孩子走出这种消极的心态呢?
近日,各省高考成绩陆续放榜,有的考生金榜题名,有的则名落孙山,可谓几家欢喜几家愁。每年这时,也是考生心理问题频发的时期。有医院统计数据表明,带高考考生看心理门诊的市民比往常多了一倍。那么高考放榜后,考生普遍会面临哪些心理问题?家长和考生又该如何疏导呢?
没有硝烟的高考大战马上开始了,在这之前,考生不仅仅需要做知识结构的准备,还需要做好心理的备战,将高考简单化,保持良好的心态才更有助于正常水平的发挥。考试前、中、后三阶段,家长和考生该如何打赢这场心理战呢?
许多人在重大考试前,或多或少都会有焦虑出现,但并不是所有的焦虑都不利于考试发挥,适度的紧张和兴奋能激发学生挖掘出更多潜力。
高考临近,因为学业负担及压力而产生的焦虑,成为一些考生及家长的困扰。对此,受访专家提醒考生及家长正确认识、对待“考前焦虑”和“考中焦虑”,调整心态,自信迎考。
一年一度的高考如期而至,考生们正如临大敌、埋头苦读,父母和老师还要想尽办法给考生们“减压、减负”,但“上大学并不是唯一的出路”,此时这样的话对于莘莘学子而言,怎么说都是苍白的。
距离高考只有不到一百天了,考生们都进入到了最后的冲刺阶段,如何在冲刺阶段提高学习效率、稳定心态成为了不少考生及家长最为关心的问题。那么,考生应该如何正确、科学地备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