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寒冷,很多家长担心宝宝着凉,于是不仅门窗紧闭,还里三层外三层地把他们包得严严实实的,甚至用被子蒙住头部,以为做足保暖措施,宝宝就不会受凉了。其实,衣服穿太多了,捂出汗,冷风一吹同样也很容易着凉,而且过度保暖,还极有可能会让小宝贝患上“捂热综合征”。
“在寒冷天气,在临床上会见到一些因过度保暖而捂出问题的宝宝,在月龄还较小的宝宝中更是多见。”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科李增清主任医师指出,小婴儿因呼吸、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健全,对外界的适应能力还比较差,在捂热过久或过度保暖时,可使机体因得不到很好的散热而处于一种高热的状态,高热状态下的体温甚至可超过40℃。
因体温过高,患儿大汗淋漓,面色由最初的憋得通红到后面变为苍白,呼吸困难,哭声变弱,出现口干、前囟及眼眶凹陷、皮肤弹性变差等脱水症状,严重时甚至还可累及中枢神经系统而出现频发呕吐、尖叫、反复抽搐、昏迷等,甚至因呼吸衰竭而出现较严重的后果。
天冷时应该怎样才能捂得刚刚好呢?
李增清表示,一般来说,在穿衣方面,除体质特别弱者,如新生儿、营养不良或有先天性心脏病等基础疾病的患儿外,给宝宝穿的衣服的厚薄程度及件数通常与成人是大致相同的。
宝宝穿得够不够暖,很多家长喜欢通过摸摸他们的小手来判断。其实,小儿由于末梢循环较差,手脚稍凉并不一定代表他们穿得不够。在判断宝宝穿得是否合适时,最好摸一下他们的颈后背,如果颈后背是温暖的,说明这个时候他们穿的衣服是合适的,如颈后背太凉或是湿润的,则需要适当给他们增减衣物。
李增清强调,一旦发现宝宝因捂得太多或有蒙被的情况而出现体温过高、大汗淋漓、脸蛋憋得通红,甚至出现气急、气促、呼吸困难、尖叫、昏迷等表现时,家长应先立即帮他们去除捂热的因素,并尽快将宝宝转移到空气流通的地方,使他们尽快呼吸上新鲜的空气。
对体温升高的宝宝,降温退热是最基本的措施,家长应立即给予冰敷、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方法帮助他们将体温降下来,严重者应立即送往医院,以免因抢救不及时而造成不良后果。
母乳喂养受到国家鼓励,但并非所有妈妈和孩子能满足母乳喂养的条件,有的孩子可以用普通配方奶粉喂养,但有的孩子不能使用普通配方奶粉喂养,如过敏、早产、高胆红素血征等情况下,孩子需要使用水解蛋白配方奶粉。
语言发育是家长们很关注的一个问题。“我家宝宝说话晚”这样的情形尤其会让家长们纠结。看着小区里别的宝宝早已经会说话了,自家宝宝却连“爸爸、妈妈”也不叫,真是着急,这也是大多数家长带宝宝来就诊的主要原因。
营养性贫血是宝宝体内缺乏某些造血的必需物质如维生素B12、叶酸、铁元素等而产生的疾病。据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主任医师许华介绍,营养性贫血起病较缓慢,多见于婴幼儿,常见的症状主要有面部轻度水肿、虚胖、肤色蜡黄、头发稀疏发黄、活动时易出现无力、不喜欢吃东西,还可伴有恶心、肚子胀、拉肚子等。
如果宝宝出现极度呼吸困难及嗓音嘶哑、特殊的犬吠样咳嗽声等症状,此时宝宝可能正遭受着喉炎的困扰。小儿急性喉炎起病迅速,病情发展较快且较凶险,应及时到有条件的专科医院就诊。
初生宝宝容易出现鼻塞,鼻塞的时候可能出现喘粗气、发出呼哧呼哧的声音,有时候会影响吃奶甚至睡觉,严重时还会出现呼吸困难、烦躁不安。怎么办?新手爸妈们别紧张,来跟儿科医生学学怎么处理吧。
冬季出行污染、流感病毒较多,如何保护宝宝的呼吸道健康呢?很多妈妈选择给宝宝戴口罩,但呼吸功能较弱的婴儿甚至是新生儿,戴着口罩就会更为安全吗?
“手拉手,一家三口一起走。”幸福家庭的经典画面通常就是这样的。不过,如何牵好孩子的手,可是一门“学问”。尤其是学步期左右的孩子,随着活动能力增加,活动范围扩大,探索世界的好奇心与日俱增,总是让家长很操心。
胃食管反流是指胃及(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主要分为生理性、功能性和病理性几种,在小儿中十分常见,大多数属于生理现象,多见于新生儿和小婴儿喂奶后发生的暂时反流。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在探索世界的过程中,一不小心意外受伤也很常见。当孩子遭遇突如其来的伤害时,父母们在第一时间该如何镇定处理?平时家中的小药箱里又该常备哪些外用消毒药品?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常发生于冬春季,儿童因免疫机制还不够完善,往往容易成为流感侵袭的对象。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科李增清主任医师指出,流感期间,除了遵医嘱用药,家长还需做好居家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