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夏秋季节交替,也正是“夏秋季花粉症”的高发期。据了解,每年8月下旬至10月,是我国北方地区“夏秋季花粉症”的爆发季节。数以千万计的过敏患者每天都饱受过敏的困扰,“夏秋季花粉症”有哪些特征?如何有效应对花粉过敏?下面,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健康频道带您一起了解。
立秋后警惕“夏秋季花粉症”
据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健康频道了解,过敏性疾病是常见病和全身性疾病,包括过敏性鼻炎、结膜炎、过敏性哮喘、各种过敏性皮肤疾病、食物过敏、药物过敏和严重过敏反应等。
夏秋季花粉引起的过敏性鼻炎是我国北方地区的常见病。专家表示,像这种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如不经治疗或误诊,25%—38%的患者将发展为哮喘,最终会成为常年哮喘、肺气肿、肺心病患者。
专家指出,所有这些过敏性疾病的发作诱因是我国各地蔓生的蒿属、葎草等夏秋季杂草植物的花粉。
花粉过敏有4个特点
结膜炎,眼睛红、眼睛痒、流眼泪
打喷嚏、流清鼻涕
会咳嗽
会有哮喘的情况发生
专家指出,夏秋季花粉诱发的哮喘持续时间短则1天,长可超过80天,最常见是1-2周,由于青壮年时期是机体免疫反应最强的年龄段,因此青壮年也是夏秋花粉症的高发年龄。
如何有效应对花粉过敏
晴天、多风天减少外出。天气干燥多风时,植物花粉囊更容易破裂导致空气中花粉浓度大增。此外,凌晨五点至上午十点以及黄昏,是空中花粉值最高的时间,应减少外出。
外出戴口罩、回家及时洗澡。在户外时,花粉除了通过呼吸进入呼吸道,还可以在皮肤和衣物上长达几个小时而不脱落,因此花粉季节户外活动时记得戴口罩,用头巾包着头部;户外活动后,清洗颜面、鼻腔、眼睛等粘有花粉的部位,更换外衣减少花粉接触,睡前洗澡去除花粉。
随身携带抗过敏药物。花粉过敏症患者要与空气隔绝几乎不可能,对于多年都“定时”发病的过敏患者,除了做好防护外,还可以随身携带一些常用的抗过敏药物如息斯敏、扑尔敏等。对于因花粉过敏出现急性哮喘的患者,专家提醒,必须随身携带可以临时控制哮喘、缓解症状的药物。
提前进行预防性治疗。专家表示,对于过敏严重者,可通过检测明确对什么花粉过敏,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必要的治疗或预防,85%以上的患者可有效控制或预防花粉症。
多吃绿色蔬菜、控制甜食摄入。对花粉过敏的人在这个季节还要注意饮食,要控制甜食和糖分的摄入,平时尽量减少高蛋白质、高热量的饮食,多吃绿色蔬菜。
虽已经立秋近半月,但是近几天全国各地气温依然高居不下,目前各地进入暴雨模式,连天不见太阳,湿气还很盛。中医讲,湿属于阴邪,与寒气(空调)结合就变成了寒湿,与热邪结合,就变成了湿热。
菊花不只是作为观赏,也是常用的中药,亦可当茶饮或做成精美的佳肴。中医认为,菊花茶疏肝理气,而且对眼睛好。
炎炎夏日,避暑成为无数人热议的话题,虽已过立秋,但高温天气仍未走远。2、沿322国道(桂林往灌阳方向)行驶,在刚到麻市路口时转129县道,按指示牌往安和方向前进,大约十分钟在路的左边就可以看到龙井村了。
炎炎夏日,避暑成为无数人热议的话题,虽已过立秋,但高温天气仍未走远。2、沿322国道(桂林往灌阳方向)行驶,在刚到麻市路口时转129县道,按指示牌往安和方向前进,大约十分钟在路的左边就可以看到龙井村了。
立秋刚过,从防病保健的角度出发,应该未“寒”绸缪,注意加强御寒锻炼,提高抗寒能力,以便在强冷空气和寒冬季节到来时也能够适应气候环境,避免由于气象原因诱发或加重病症。
立秋后早晚凉爽是肯定的,但是中午艳阳高照,天气还是有点儿热,预计本周我市以多云天气为主。没有了雨水光顾,大家还是“端正态度”,享受明媚的阳光和绕耳的蝉鸣吧!毕竟三伏天还没有结束,热依然是“主旋律”。
立秋是24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每到立秋节气,气温开始下降、天气逐渐凉爽,古有谚语说:“立秋之日凉风至”。
立秋是秋天的开端,天气逐渐转凉,但“秋老虎”还会虎视眈眈。老年人也不宜天天喝粥,因为喝粥不用细嚼,缺少咀嚼会加速老年人咀嚼器官的退化;粥类食物中纤维含量较低,不利于老年人排毒。
立秋之后,不少市民感叹夏季的炎热似乎要离去了。但千万不要高兴得太早,“秋老虎”已做好准备,今后几天“秋老虎”将持续发威,气温仍将以高温为主。记者从洛阳市气象局了解到,今天最低气温23℃到25℃,最高气温37℃到38℃,全市晴天间多云,局地有阵雨或雷阵雨。
已经立秋啦,虽然白天还是很热,但气候逐渐干燥,要注意润燥、养阴、润肺。入秋之后如何润燥养肺,听听专家的意见。
立秋过后,去京味斋“贴秋膘”滋补滋补吧!
7日15时40分迎来立秋节气。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营养科主任李艳玲提醒,此时节,公众要密切注意天气预报,一旦出现“秋老虎”,要注意防暑降温,保证睡眠,及时补水。
8月7日,在南京莫愁湖公园,白头鹎(右)和麻雀在荷间抢食。立秋时节,南京莫愁湖公园内塘荷叠翠,鸟儿悠游其间。
8月7日,在南京莫愁湖公园,白头鹎(右)和麻雀在荷间抢食。立秋时节,南京莫愁湖公园内塘荷叠翠,鸟儿悠游其间。
进口品牌产品原则上不管产品质量、规范化生产、自主生产、合法入关以及合法销售等方面应该做的非常好,但渐渐了解到一些内幕之后,就完全改变了这种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