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血常规检查对于肿瘤患者放化疗时间的选择尤为重要,放化疗后血常规中红细胞和白细胞计数是反映疗效的指标,血常规中白细胞数目往往是能否放化疗的重要影响因素。
白细胞这一重要的指标会受生物节律的影响,在一天内的不同时刻计数存在显著差异。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开了内在生物钟的神秘面纱。其中,关于机体免疫系统生物钟基因和钟控基因的有关研究表明:天然免疫细胞和适应性免疫细胞中钟控基因随时间变化呈现周期性表达,而且免疫细胞的功能和免疫参数也由于钟控基因的作用受到显著影响。
也就是说,人类机体免疫细胞功能和一些免疫参数会在24小时内有周期性波动,同样,外周血中,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目在不同时刻会呈现出生理性变化。研究表明,同一患者下午4点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早上7点,同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受到情绪、体温、血压、剧烈运动影响呈现出生理性增加。生物钟参与人体生理节律方方面面(睡眠方式、进食行为、激素释放、血压和体温)的调节,生理节律同时会影响外周血细胞计数(血常规检查)结果。
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血常规检查,检测出外周血白细胞的“真值”,对于肿瘤患者放化疗时间的选择有着重要临床价值。
那么,做放化疗的肿瘤患者什么时候检查血常规才更科学?一般情况下,建议做放化疗的肿瘤患者选择早上7点采集静脉血。除此之外,检查时间应尽可能选择一天内的同一时刻,以便于比较检查结果。
天津市肿瘤医院
李文斌教授介绍,脑胶质瘤的发病率不是很高,十万分之五到八,它在所有的肿瘤里面排名靠后,但是它的死亡率排名在前面。需要认识到的是,所有的胶质瘤都可能复发,治疗情况较好的复发的时间延长,病人五年生存率9.8%。
对肿瘤患者而言,担心加强营养会促进肿瘤生长是没有必要的,相反,应该担心的是营养不良。经口进食困难或不足的肿瘤患者,应该在医生和营养师的指导下,加强肠内营养剂口服补充,甚至接受肠外营养支持。
2月4日是第19个世界癌症日,今年的主题是“我们能,我能战胜癌症”,山东省立医院东院区、山东省千佛山医院等省城多家医院举行了癌症科普宣传及免费咨询活动。除普通的全营养配方外,医用食品还有一些疾病特异配方,用量需要根据每个人进食量的不同进行调整。
制作方法:红衣花生和红豆可提前泡发2小时,然后将食材放入锅中,加入清水500ml,武火煮开后改文火继续煮20分钟,最后加入红糖煮10分钟后起锅食用。如果是糖尿病的肿瘤患者,可以食用改良后的五红汤,例如将红糖换成瘦肉即可。
建议所有肿瘤患者,确诊后先就诊正规医院咨询肿瘤相关治疗方法(通常是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或免疫治疗)。灵芝孢子粉、冬虫夏草、人参等名贵中药材,没有研究证实其有明确的抗肿瘤作用,想服用可以试试,但要量力而行。
肺癌患者的全程管理包括肺癌的早诊早治、肺癌高危人群的筛查、可手术患者的治疗以及晚期患者的治疗。
9月25日,郑州市骨科医院骨病•骨肿瘤科I王顺利主任带领团队完成了1例结合3D打印技术进行的恶性肿瘤膝关节假体的翻修术,成功将3D打印出的假体模块安装在患者体内。
国家卫计委发布《恶性肿瘤患者膳食指导》,首先是提倡合理膳食,适当运动,保持适宜相对稳定的体重,限制精制糖摄入,戒烟、避免酒精摄入,矿物质及维生素不缺乏就不建议额外补充。
经过大量的研究和实验,筛选出20种对癌症有显著抑制作用的蔬菜,排在第一位的是熟红薯。
肿瘤患者因各自的文化背景、心理特征、病情性质对疾病的认知程度不同,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日前,南方医院放疗科主任吴德华和南方医院心理科主任张斌一起为医护人员及家属讲解了“肿瘤患者的5种心理特征及应对”。“言语能治病,也可以致病”, 医护人员及家属应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反应,给予不同的心理疏导与治疗。
一位80岁高龄的女性患者,因胃肠间质瘤行肿瘤切除术,10年来多次复发,曾4次动手术。1周前因肠梗阻入住市中医院,经B超及CT检查,盆腔内肿瘤大小约11*12cm,压迫膀胱及直肠致不能排尿与排便,肠粘连严重,不适宜外科手术。
糖友测血糖时,手很凉的时候不要急着采血。测血糖前,最好先活动一下手部,如搓搓手或用热水洗洗手,再或者用热毛巾先敷一下,让手暖和后再采血测血糖。糖友在采血的时候要注意消毒,手部抹护肤品或拿了吃的东西没洗干净,都可能影响测试结果。
近日,商丘受高温天气等因素影响,无偿献血工作迎来“淡季”,现有采血量只能满足临床需求的50%~60%。为保障医疗临床用血,市中心血站领导连日来冒着酷暑主动上门联系单位献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