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是一种世界性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据统计,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包括高血压在内的心血管疾病是主要的居民死亡原因之一。5月17日是世界高血压日,本版就此组织有关专题报道,以引起人们对防治高血压的重视。
《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2017》中的数据表明,当前我国高血压患病人数已达2.7亿,已经成为我国家庭和社会的沉重负担。降压治疗可降低脑卒中风险35%~40%,降低心肌梗死风险20%~25%,降低心力衰竭风险超过50%。因此,预防和控制高血压,是遏制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流行的核心策略。
那么,如何正确认识高血压,怎样有效预防高血压?本报记者采访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长、主任医师吴林。
高血压常不期而至 要尽早识别
56岁的张大爷一个月前因为头晕胸闷、全身颤抖,到医院测血压才发现收缩压竟然达到150mmHg,被诊断为高血压。他一直很困惑,以往身体没什么大毛病,也没有高血压家族史,怎么就患上了高血压?
“像张大爷这样的高血压患者在门诊中特别常见。”吴林说,目前国内高血压的知晓率仅为42.6%、治疗率34.1%、控制率9.3%,甚至有患者直到发生脑卒中、肾功能衰竭等情况时,才知道自己有高血压。所以,在生活中需要多了解一下这方面的知识,通过健康体检或定期自测血压及时发现高血压是健康保护非常重要的一环。
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与继发性高血压。高血压患者中90%以上属于原发性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心血管综合征。如果长期血压控制不佳可以引起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脑出血等并发症。这类高血压患者,需要长期药物治疗;而继发性高血压也叫症状性高血压,许多疾病如泌尿系统疾病(常见的如肾炎)、甲状腺功能亢进、库欣综合征、嗜铬细胞瘤、主动脉狭窄等都可能出现血压升高的现象,可通过各种治疗原发病的措施来控制或治愈高血压。
“偶尔一两次血压测试结果显示血压偏高,就认为自己患了高血压,这种观念也是不正确的。一般成年人血压3次以上非同日测量,均为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 90mmHg,才可诊断为高血压。”吴林特别强调,在查出高血压后,还需要做好进一步检查,确定高血压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靶器官损伤及合并症情况,有了充分的依据之后,才能更好地控制血压,进行综合治疗。
降压药有多种选择 宜遵从医嘱
确诊为高血压后,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能很好控制血压的降压药呢?吴林指出,当前常用的降压药物主要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钙拮抗剂、利尿药、β受体阻滞剂和其他类型降压药等6类,具体药物有很多。这些药物各有其优缺点,需要患者和医生合作、调试最后达到个体、有效、安全的目标。患者既要纠正“高血压患者尽量不用药”的错误观念,又切忌操之过急自行用药。应到正规医院心内科等相关科室就诊,根据个人特点、结合伴随的其他疾病和靶器官受损等情况及药物特点等,制定适合自己的最佳个体化用药治疗方案,达到既有效稳定控制血压又减少并发症的目的。尤其是老年人,由于压力感受器敏感性减退,动脉壁僵硬度增加,顺应性下降,造成昼夜、季节和体位的变化时,无论收缩压、舒张压与脉压差均较年轻患者有较大的波动。因此,严格遵照医嘱或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选择降压药物尤为重要。
高血压患者一般需要长期服药,间断服药不仅不利于血压稳定,还容易诱发脑卒中等严重并发症。“无论加量、减量,还是停药、换药,都应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而且自己要经常量血压,随时观察血压的变化情况,发现异常,及时进行个体化、科学合理的治疗,以达到减少药物副作用、提高疗效和减少治疗成本的效果。”吴林说。
高血压用药是否合理,影响着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持续性及血压控制率。近些年,我国越来越重视高血压的规范治疗,颁布了高血压分级诊疗策略,使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持续性有所改善,提高血压控制率,对减少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合理饮食适度运动 防患于未然
“高血压一旦出现就需要长期治疗,首先从饮食、运动和心情等方面多加注意,也有降压或者使高血压变得相对容易控制的可能性,从而起到提高控制率、减少心血管事件的作用。”吴林表示。
膳食搭配应合理 钠的摄入量与高血压息息相关,中国营养学会推荐健康成人每日食盐摄入量不宜超过6g,高血压患者不超过3g。同时,少吃动物内脏、油腻食物,降低膳食总脂肪,减少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钾具有促进人体排钠及扩张血管的作用,钙与血压成负相关,因此要多食蔬菜、乳制品、鱼类、蛋类、水果、果汁、豌豆等一些富含钾、钙的食物。
戒烟限酒要果断 烟草中的尼古丁(烟碱)会兴奋中枢神经和交感神经,加速动脉粥样硬化,使心跳加快,促使肾上腺释放大量激素,可诱发高血压,导致心脏病发作的风险增加2~4倍,故一定要戒烟。高血压患者不宜饮酒,世界卫生组织已把少量饮酒有利健康的观点改为“酒,越少越好”。
劳逸结合两相宜 运动应坚持三个原则:有恒、有序、有度,即长期规律地、循序渐进地根据个人年龄、身体状况等选择适合自身的适度运动,可选择快走、慢跑、游泳、骑车、健身体操等有氧运动,每天1~2次,每次半小时左右,有利于体内脂肪正常代谢,增强心脏功能,改善血管弹性,减少高血压病的发生率。同时,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
保持心情愉快 高血压病属心身疾病范畴,保持心态平衡,尽量减少情绪波动能够帮助保持血压相对稳定。(记者 叶阳欢)
最为理想的血压应该低于120/80mmHg,当血容量增加或血管壁不能充分舒张时,血压就会升高。《山东省居民疾病与健康状况报告(2016年)》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山东省18-69岁居民高血压患病率约为21%,血压偏高(临界高血压)检出率约为34%。
材料:豌豆60克、红枣5枚、糯米100克。做法:将豌豆、红枣洗净后放入温开水中浸泡30分钟,与淘净的糯米同入砂锅,加水适量,小火慢煮1小时,待豌豆、糯米熟烂,呈开花状即成。
试验中,研究人员招募了两组患有高血压的志愿者,一组在3~6个月中每天服用600~900毫克含有“蒜素”的营养补充剂,对照组则服用安慰剂。低钠膳食:适宜高血压危象或合并心衰等患者,适当注意限制水分的摄入。
另一方面,现在很多的人,尤其是年轻的高血压患者,都是在长期的慢性应激状况下产生的,因此要为自己做好心理调适。彭锐建议,高血压患者近期应该密切监测血压,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晚上应保证睡眠充足,做到“早睡早起慢起床”,醒后“醒神”三分钟以稳定血压,不急于起床,起床后动作易缓慢,避免血压剧烈波动。彭锐说,每周4次,每天坚持40分钟的有氧运动,可将血压降低10-20mmHg。
近期,美国《循环》杂志刊登了中国高血压情况最新调查结果。为了更好地控制血压,柴松波医生建议,高血压患者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少熬夜。他建议五十岁以上的人每年坚持进行一次体检,注意测量血压,有高血压家族史者也要经常测量血压。
高潮介绍,“神经内镜技术”是目前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最佳手段之一,具有创伤小,相对安全度高、术后恢复快等优点。”高潮建议,一旦被确诊为高血压,就要按医嘱及时服药,同时必须规律作息,不要让熬夜玩手机成为诱发高血压脑出血的诱因。
心血管病死亡是我国居民头号死因,而高血压是导致心血管病的重要风险因素。现行《中国高血压治疗指南》指出,当血液中Hcy的含量每升等于或超过10个微摩尔时,高血压患者患脑卒中的风险是常人的12倍到16倍。
据了解,高血压病往往使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会导致心律紊乱、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冠心病等。临床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患动脉粥样硬化的几率比血压正常的人群要高出3—4倍,而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血管腔狭窄又会引起继发性高血压。
近年来,我国高血压患病率逐步攀升,并呈现出北方高于南方、城市高于农村的特点。我国《H型高血压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中认为:所有高血压患者都应进行血同型半胱氨酸检测,Hcy升高的诊断标准是≥10umol/L。
美国西北大学一项研究显示,如果日常较多食用盐,即使同时多摄入蔬菜、水果和全谷物,仍然关联较高高血压风险。研究人员调查4680名日本、中国、英国和美国中年人,了解他们的饮食情况,测量血压、身高和体重,采集尿样,分析数十种营养成分与血压的关系。
如今,高血压患病人群庞大,患病率增速显著,由此引发的脑中风、冠心病、偏瘫等严重并发症影响人们的健康甚至危及生命。所谓“高血压恐惧症”属于疾病恐惧症,核心的表现是担心自己血压会升高,血压正常者或者高血压患者均可出现。
脑卒中是我国居民头号死因,而高血压是导致脑卒中的首要风险因素。与西方不同,我国高血压患者有四分之三不只血压高,同时伴有Hcy高,最新研究称之为H型高血压。Hcy对人体血管会造成多重伤害,包括破坏血管内皮,导致血栓形成及脂质沉着,进而引发脑卒中。
高血压患者,同时会伴随着很多心脑血管并发症,这些并发症会随时发作,随时威胁他们的健康和生命。葛根能改善心肌的氧代谢,对心肌代谢产生有益作用,同时能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降低血管阻力,使血流量增加,故可用于防治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律失常、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病症。
高血压是持续血压过高的疾病,会引起中风、心脏病、血管瘤、肾衰竭等疾病,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压升高为特征,可伴有心脏、血管、脑和肾脏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它有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之分。种治疗措施是器械治疗,例如肾脏去脚杆神经术、颈动脉窦刺激装置等,这些治疗方法仍处于研发阶段,其远期效果尚不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