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天气逐渐转凉,高血压患者又迎来身体“大考”。有的病人清晨醒来后开始日常活动的最初几小时内血压会有一波“早高峰”。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戴秋艳教授提醒,清晨血压控制不好,极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由于人体血压并不是一成不变,受季节、昼夜、情绪、年龄、体位、饮食等多种因素影响,正常人也有晨起血压峰值。但病人在治疗高血压时,除了需控制平均血压,更应注意控制晨起的血压“过高峰”,选择长效制剂的降压药物或调整服药时间,从而达到24小时控制血压平稳的目的。
血压“早高峰”带来危险时刻
戴秋艳教授介绍,清晨时分,身体的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开始“换班”,心脏跳动增快、收缩增强,血压也随之升高。与一天中的其他时间相比,晨醒后开始日常活动的最初几小时内血压达到或者接近最高峰,这时的血压甚至于比夜间高40-50毫米汞柱以上,这种现象医学上称之为“血压晨峰”。
“对于高血压病人来说,这是个危险时刻。”戴教授分析道,由于一夜没有喝水,病人呼出不少水分,血黏度高,再加上清晨服药前也恰恰是降压药物效果最薄弱的阶段,对有动脉粥样斑块的高血压病人而言,此时斑块容易破裂,导致心肌梗死、脑梗塞、脑出血,因此风险非常大。
想要度过清晨危险期,戴教授建议,患者要听从医嘱,根据自己服用的高血压药物种类来选择服药时间。如果是长效降压药,建议前一天晚上服用,药效可持续24小时,早上起床血压也不会有大波动。如果短效药物,则在第二天起床后应尽快服用。
夏秋换季
别让自己受到“冷刺激”
“目前正处在夏秋交替的时节,早晚凉爽,昼夜温差增大,一冷一热,很易导致血管痉挛、血压波动大。”戴教授提醒,高血压患者要从夏天的生活习惯中走出来,不要让自己受到“冷刺激”,不要吃过多的冷饮,不要用冷水洗脚,晚上睡觉也要特别避免受凉气侵袭,温度低时更要注意保暖。同时,患者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将血压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从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此外,高血压患者不能放松对晨峰血压的监测观察。戴教授建议在家量清晨血压要把握“3个要”,即要在起床后半小时到一小时内量血压,最好坐着测量;要在服药前、早餐前量血压;量血压前要先排小便,排空膀胱。由于任何精神刺激都能使血压升高,因此在面对血压出现“早高峰”现象时,高血压患者不必太过紧张,这只是提醒你该吃药了。若在服药后一小时内血压仍然“居高不下”,建议及时就医。
由于季节交替气温变化快,胃肠道的自然屏障变弱,碰上食物污染,消化不良等原因更易出现腹泻。而在温差较大的秋季,严重腹泻还容易诱发“肠中风”及冠心病。
秋应肺,主收,秋季阳气渐消,阴气生长,顺应秋季的自然特性,养生保健贵在补肾填精养肺。
每年8月下旬至10月,是我国北方地区“夏秋季花粉症”的爆发季节。数以千万计的过敏患者每天都饱受过敏的困扰。
昨日,记者在王城公园傲梅渲春牡丹观赏园看到,不少牡丹养护人员正忙着养护牡丹。许多牡丹养护人员将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称作牡丹的“生日”,因为在此前后,很适合栽种牡丹,那时,牡丹花芽分化基本结束。马晓洁表示,在传统意义上的夏、秋、冬季,市民养的盆栽牡丹的养护与田地牡丹大致相同。
自古以来,立秋就是人们重视的养生大节气,在这季节交替的时候,预防疾病不容忽视。
现在早晚温差较大,市民应做好防范,适时增添衣服,以避免感冒。本周天气具体预报如下:周一多云间晴天;周二晴天间多云;周三多云;周四、周五多云间阴天,有分散性阵雨、雷阵雨;周六、周日阴天转多云。
夏季是病媒生物孳生繁殖的高峰季节,为有效降低病媒生物密度,巩固创卫成果,保障居民身体健康,中原西路街道多措并举,扎实开展夏秋季病媒生物防制消杀工作。
8月7日至13日是第二届“中国过敏防治周”,今年的主题为“防治过敏,正确诊断,规范治疗”。
立秋,有秋来“伏”不去、祛湿养脾胃的说法。因此,此时调养脾胃,预防胃肠疾病。古方中医养生介绍此时节
一切行为有标准,一切操作有记录,一切过程可监控,一切差错可追溯。昨日,记者从驿城区征兵办了解到,今年夏秋季征兵,将首次使用网络版征兵体检信息化管理系统,最大限度从源头把好兵员身心素质关。
进入夏季,郑州市疾控中心提醒市民们,应注意对手足口病、霍乱等肠道传染病,登革热、狂犬病等自然疫源性疾病传染病进行防控。
四季之华,五谷原粮之味,滴滴浓香醉人。宜宾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六百年传承酿制,打造精品宴会好酒,春夏秋冬精品酒,清香醇和,风味独特。
坐在独山子217国道口的加油站旁,一辆辆车摇着手从我眼前飞驰而过,热辣的阳光炙烤着我这个临时起意的决定。盘山公路急转直上,清水河大声地冲刷着嶙峋山谷,毫不干扰我暗自庆幸这种不敢划为人品的运气。
日前,记者经过汝州市煤山公园南侧的巷子时,赫然发现该市的瓜果临时便民疏导点已经“上线”经营。持《临时销售备案证明》的瓜农,正在招呼络绎不绝的顾客。
目前为止,没有证据说明定期输液能够预防脑血管疾病和其复发,也没有得到科学严谨、大规模的临床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