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9月份,朋友圈都会被幼儿园入园时孩子的哭闹、爷爷奶奶特工式偷窥霸屏。笑过之后,爸爸妈妈们是否考虑过自己孩子的内心到底经历了什么呢?如何正确面对孩子的分离焦虑,帮助每个孩子及早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
分离焦虑很正常 想哭就哭吧
“所谓分离焦虑,是指幼儿与自己的亲人分离形成的烦躁、忧伤、紧张、恐慌、不安等情绪。”65301部队幼儿园高级教师邓丽敏表示,到幼儿园是孩子第一次独立地离开父母,来到一个全新的、陌生的环境,他们在心理上会产生较为强烈的分离焦虑,多数幼儿会抗拒或哭闹。
“孩子初入园时,常常出现不安、情绪波动、哭闹等现象,其中哭闹还有先哭、后哭、长哭、短哭之分,有离开家门时哭,入园即停等,持续时间大多为两周到1个月左右。”邓丽敏表示,入园焦虑会影响孩子的情绪,出现“一言不合就大哭”和爱发脾气的现象。同时,分离焦虑还有可能导致孩子出现睡眠质量差、做噩梦、讲梦话、烦躁不安、食欲不振、头昏乏力、心悸多汗等症状。长时间焦虑,容易使孩子抵抗力下降。
“当孩子因为入园焦虑哭闹时,家长们惯常的做法是要孩子安静下来。有的家长甚至‘威逼利诱’,试图尽快解决问题。这种做法有时看似‘立竿见影’,但孩子只是被吓住了,并不是真适应了。”邓丽敏介绍,这种做法有可能使孩子的分离焦虑变得更严重,在内心深处产生更多的恐慌感,或者其他情绪问题。
邓丽敏建议家长,当孩子入园初期哭闹的时候,与其抑制他,不如允许他哭出来。很多孩子哭过之后,兴趣就会转移。一旦他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物,自然就可以开始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了。
为了便于孩子适应幼儿园生活,家长在送孩子到幼儿园的路上,就可以跟孩子说说在幼儿园可能会发生哪些好玩的事,让他有所期待。在此期间,切忌使用威胁式语言,如“不听话把你送到幼儿园,让老师管你”“不听话,我就不来接你”等,加重孩子对幼儿园的恐惧。
“很多家长因为怕孩子哭,一味地推迟拖延入园,或是走后不忍心,又中途返回,在窗口、门缝张望,或是送两天歇一天,这些做法都会让孩子哭闹得更加厉害。”邓丽敏表示,这是很多家长的通病,家长们最好做到不管孩子怎么哭,走就走得干脆。另外,在开学初接孩子时,最好要准时或稍早一些,免得孩子被留到最后产生孤独感。
别让你的情绪影响孩子
今年3月份的一天,长春市民杜女士准备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原本全家都高高兴兴的,但就在要离开时,杜女士突然控制不住情绪大哭起来,怎么都不肯离开幼儿园,本来开开心心的孩子也哭了起来,边哭边说“妈妈不要走”。
对此,长春市儿童医院儿童心理科主任医师张晓敏表示,有分离焦虑的不仅只有孩子,很多家长也有着严重的分离焦虑。要克服自己的分离焦虑,家长们首先要相信,只要自己的孩子各方面能力正常,是有能力适应新环境和新朋友的。去幼儿园是孩子成长的最佳选择,是这一年龄段必须要做的事。家长要认识到孩子上幼儿园,离开家人,自己独立面对一些事情,对孩子健康发展是有利的,家长要给予孩子充分的信任和肯定,这样孩子才能勇敢、自信地面对独立生活。同时,要相信幼儿园的老师和小朋友们都会善待孩子,孩子在幼儿园会有更多的活动,会更快乐,每天在接送孩子时要多与孩子玩玩、聊聊,及时给予情绪调节,行为引导,安慰鼓励,肯定赞赏,每天的亲子互动交流可以有效地缓解家长和孩子双方的分离焦虑。
“很多家长在孩子去幼儿园的问题上,会过度地顺从、保护孩子。孩子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帮孩子做好一切,这样是非常不对的。”张晓敏表示,过度保护会影响孩子独立性的发展。孩子会因为父母的过度保护,导致自己经验不足、自卑,害怕挑战。同时,也会压制孩子的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不利于个性的发展。
“护得了一时,护不了一世。作为家长,不能对孩子过度顺从和保护,想要孩子成才,就必须经历挫折和磨炼。”张晓敏说。
父母恩爱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从小给孩子足够的能量,去支持他、信任他,那么我们的孩子内心安全感十足,才会更有力量成为独立自主的人,在自己的道路上拼搏、闯荡。作者:全国心理普及工作联盟首届科普讲师、睿之源教育创始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王亚妮 本文由中国心理学会心理普及工作委员会研究院高文斌进行科学性把关。
过完正月十五,周先生就要回北京上班了,本想和86岁的父亲多说说话,多陪陪他,可老人这几天脾气特别怪,一会儿说家里冷,一会儿说外面闹,甚至拿起拐杖怒斥平时溺爱的小狗。只要调整得当,老人的这种节后“分离焦虑症”在半个月内就可以消除。
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孔德荣副院长和大家谈谈如何正确应对分离焦虑。
【环球网综合报道】据英国《独立报》8月20日报道称,英国一项研究表明,从孩子13岁开始,他们越加不受父母管束,从而开始吃大量的垃圾食品,甚至有人尝试抽烟喝酒。当孩子还小的时候,父母很容易知道他们的日常行为、饮食习惯以及朋友圈子。
所谓“中国式唠叨”,就是中国家长教育孩子时的口头禅,这些唠叨一辈传一辈,代表了中国父母对孩子的一片苦心,也反映了父母的焦虑和抱怨。在郑州市农科路小学举办的“合力课堂”上,李水莲老师把这些唠叨列举了一下: (1)攀比型:你看人家小明,回家就写作业,一点都不用大人操心。
调查结果发现,限制孩子上网等同于虐童行为,会影响孩子的交际和学习能力以及其自信心,反倒不利于孩子成长。
政府、高校、医院、社会各方共同发力、形成合力,才能尽快补上儿科医疗资源不足的短板,让更多儿科医生成为孩子成长的“提灯者” 这段时间以来,流感活动度上升速度快、强度高,各地儿科门诊人满为患。
今年6月起,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在多所乡村小学建立了“萤火虫书房”,用丰富多彩的书本为孩子们开启智慧的窗户。”闫朝霞说,市少儿图书馆正在联系志愿者,准备每月固定到“萤火虫书房”讲课,包括绘本阅读、剪纸等。
暑假里,本应是孩子开心、家长轻松的时候,但最近网友“咪兔”怎么都高兴不起来,让其上火的不是高温天气,而是孩子高额的补习费。网友“陌上花开”:培养孩子的兴趣或是利用暑假给孩子补习无可厚非,但是要把握好度,否则将事与愿违,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
摘要
人与人对话的过程中,很 信息是通过眼神传递的,而且这种目光信号是人们不容易控制的。“尝试、错误、再尝试”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正常的反复,所以我们也应 不断地提醒自己,接受孩子的错误是非常自然的事情。
3月以来,西平县小牛顿实验幼儿园为幼儿更新了食谱,助力孩子成长。
“育人先育德,育智先健体,放眼天下,家国情怀。这是我们是林扒一初中永恒培养的目标。”谈到学校的教育理念,林扒镇一初中校长赵英杰说道,“把学校环境和教育质量打造好,给全校30个教学班, 2150人学生一个成长的乐园,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微信公众号提问:我们家姑娘12岁,今年“小升初”,虽然她从小学习还行,但是发现这孩子做事时不由自主地就会看大人的眼色,从吃饭、购物各个方面都表现出来了,我们说好她就说好,让她自己选择就没有主见了。就是家长过度保护的心态和行为,很容易造成对孩子强加很多不必要的禁止要求。
【环球网综合报道】父母都想给孩子世界上最好的东西,竭尽全力地保护孩子。据报道,来自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和瑞士苏黎世大学的研究人员对422名两岁、五岁和十岁的孩子进行了阶段性跟踪调查,了解父母的保护行为对孩子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