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频道 > 热点聚焦 > 正文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2018-08-23  来源:科技日报

5034

  “现阶段我国依然面临着多重疾病威胁并存、多种健康影响因素交织的复杂局面,加快技术创新的应用和推广是公共卫生领域的当务之急。”日前, 由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组织撰写的《公共卫生领域的创新研究报告》(简称《报告》)发布会上,该基金会副秘书长肖庆文说。这是我国公共卫生领域首份创新研究报告。报告对我国公共卫生领域创新现状如何,公共卫生体制改革该从何抓,用什么方法创新等问题做出解读。

  我国疾病图谱显示两个新特点

  《报告》指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国疾病图谱显示出两个新特点。传染性疾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2017年,我国甲乙丙类传染病共报告发病703.1万例,死亡19796人。数量上变化之余,我国传染性疾病还有新病原体和新发传染病不断出现、贫穷地区传染病依然是造成健康损失的主要威胁、输入性传染病防控压力大、结核病等重点传染病形势依然严峻等特点。

  更重要的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威胁上升,成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显示,2012年,确诊患者2.6亿人,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已经占到我国总死亡的85%,导致的疾病负担已占总疾病负担的70%。

  慢性病主要指以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等为代表的一组疾病,此类疾病具有病程长、病因复杂、健康损害和社会危害严重等特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党总支书记李志新表示,与慢性病发病及死亡相关的不良行为与环境等危险因素在人群中流行水平高、防控难度大,逐渐成为我国面临的首要公共卫生问题。与慢性病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的高流行水平相反,我国慢性病相关的早发现、早诊断与早治疗水平较低。有数据显示,我国40岁以上居民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患病知晓率仅为35%,只有6.5%患者曾经做过肺功能检查。

  《报告》认为,在传染性疾病和慢性病的双重负担下,我国的诊疗模式已经开始由“以治疗为主”向以预防为主和健康管理为核心的“大健康”方向做出转变。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有限,难以满足慢性病防控的需要。创新公共卫生服务模式,提高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供给能力任重而道远。

  建成“大健康”体系并非一朝一夕

  在公共卫生领域,创新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死亡率的下降和预期寿命的延长,更重要的是提高人们生活的质量。《报告》认为,创新是应对上述新变化的有效手段。

  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公共卫生领域创新的政策文件,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但依然存在诸多问题。李志新介绍,具体而言,这些主要表现在技术、服务、推广和评估四个方面。技术上,公共卫生技术创新不足,资金投入机制不健全,自主创新能力有待加强。课题组调查显示,59.5%的医生认为病人更倾向于购买进口创新药物或技术,国产技术和药品的竞争力还有待提高。

  服务上,我国基层服务能力有待提高,患者接受和依从程度较低,新兴服务模式发展面临制约。根据国家提出的2030年每万人有5名全科医生的目标,全国应有约70万名全科医生。但截至2017年底,我国注册执业的全科医生共有25.3万人,全科医生缺口近45万。

  推广上,创新医药推广力度有限,医务人员作用尚未有效发挥。课题组调查显示,59.1%的医生认为“推广不足,大众知晓了解不足”是当前创新医药存在的主要不足之一。评估上,卫生技术评估缺乏明确的法律规范,评估方法不完善,合作机制不健全,缺乏统一的评估标准。

  此外,不合理创新导致资源浪费,公共卫生费用支出负担沉重,政府卫生费用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由2001年的15.5%提升到2017年的30.1%,创新成果评估亟待加强。

  随着疾病模式向慢性病的转化,老龄化的加剧,健康相关危险因素的增加以及公众健康诉求的不断扩展,《报告》呼吁建立以“大健康”为中心的公共卫生技术创新体系,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公共卫生技术,推进互联网、人工智能以及信息技术的应用,加强技术创新制度建设。

  “同时,要制定卫生技术评估规章制度、建立全国统一的卫生技术评估机构、使用统一科学的评估方法,完善创新技术及服务模式评价体系,推动创新成果转化。” 首都医科大学卫生管理与教育学院副院长韩优莉说,通过卫生技术评估,可以对新技术进行筛选,选择效果好的医疗技术予以推广;对于成本效果好的技术可以提供财政支持。

<上一页 下一页>
文章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报告 相关危险因素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疾病负担 责编:张钰洋
5034
全站我要评论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使用吸入剂后不漱口当心口腔真菌感染

    吸入剂被广泛用于治疗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取药时,药师一般会嘱咐用完含糖皮质激素成分的吸入剂后要漱口。但一些患者对此很不理解,认为用药后漱口会造成药粉流失,因为吸进去的又吐出来了,肯定会影响药效。

  • 研究:太极拳可助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改善呼吸

    据美国“侨报网”4月9日报道,一项中英研究人员联合进行的研究表明,太极拳这一古老的疗法似乎能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的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据美国肺脏协会介绍,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一种慢性、使人衰弱且无法治愈的渐进性肺部疾病,影响超过1100万美国人,是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的结合,也是美国第三大杀手。

  • 担心不安全、接种率超低 公众对流感疫苗认知存误区

    之所以出现这一现象,或是因为今年的流感疫苗“押错题”“脱靶”而遭到公众质疑,另外,大家对疫苗的作用认识还不够深。尽管目前公众对于接种流感疫苗还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但冯录召却很乐观,我们会继续加强流感疫苗接种方面的宣传教育。

  • 数九寒天养生要“冬治”更要“冬防”

    正是数九寒冬,中国北方多城市呼吸道疾病患者激增,医院应诊压力突升。中医专家介绍说,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咳嗽、慢性鼻炎、慢性咽炎、反复呼吸道感染等多种冬季常发疾病,可采取“冬治”法。

  • 数九寒天养生 要“冬治”更要“冬防”

    正是数九寒冬,中国北方多城市呼吸道疾病患者激增,医院应诊压力突升。甘肃省中医院肺病科专家介绍,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咳嗽、慢性鼻炎、慢性咽炎、反复呼吸道感染等多种冬季常发疾病可采取“冬治”法。

  • 平顶山积极探索构建分级诊疗新格局

    “现在得大病,不出县就能看好,真是方便又省钱。市卫计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分级诊疗制度的不断完善,正让“看病难”“看病贵”问题逐步得到缓解。

  • 缩短鉴定周期 减轻患者负担 石龙区开通慢性病救助绿色通道

    8月20日,记者从石龙区人社局获悉,为解决辖区贫困群众申请重症慢性病鉴定周期长的问题,该区于近日开通了慢性病救助绿色通道,群众经申报后符合条件的于次月5日即可享受有关待遇。

  • 固始县三项研究报告入选全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日前,在逐级审查、申报的基础上,经专家评审、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审核,省教育厅公布2018年全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共确定2018年度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970项,固始县三项研究报告入选。

  • 吃昆虫有益健康

    近日,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一个科学家小组在新研究中发现,食用蟋蟀有益于肠道健康。科学家们对比了两组参与试验的志愿者的数据统计,其中一组的食物中添加了研磨成粉的蟋蟀。

  • 中牟交警举行道德大讲堂报告会

    2018年8月9日上午9时,中牟交警在中牟县房产大厦举行《恪守职业道德,铸就辉煌人生》道德大讲堂报告会。

寻医问药

网站简介 | 招聘信息 | 会员注册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