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来临,各种串亲戚、朋友聚会、美食大餐,又要开始了。然后,很多人又要担心发胖问题。但是,在亲朋好友家里的餐桌上,或者在餐馆酒楼的饭桌上,不积极吃东西显然是不对的。一则却了别人的情面,二则不吃饱自己也会饿。那么,怎样才能看似一直在吃,其实没有吃很多,同时又能让自己过后不觉得饿呢?答案就是:选择高饱感的食物。
食物其实都有饱感指数
在说食物之前,还要说说相关的基础知识。
饱感是什么?所谓饱感,其实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饱足感,就是胃里东西不少,已经吃够了的感觉,让你能自觉地停下筷子;二是饱腹感,它就是身体感觉还满足着,没有兴趣再吃东西的感觉。
什么时候饱足感达标了,你就不想再吃了,而且觉得继续吃是一种负担;什么时候饱腹感下降了,你就再次想吃东西,不吃就感觉到不满足,甚至其他事情都干不下去难以集中精力,总想着赶紧找点吃的。
当科学家研究饱感问题的时候,是把抽象的人体感觉变成可以测量的数据,通常要做一些带刻度的问卷(VAS),把饱和饿的感觉分成不同档次,让人们在上面画线或选择。
是特别饿,饿得烦躁不安什么都干不下去,还是稍微有点饿,觉得等会儿再吃也可以?是饱到再多一口都感觉痛苦的程度,还是多吃几口也可、停下不吃也可的程度?还想不想再吃点东西?想吃什么类型的东西?等等。
最后,按照人们在餐后不同时间点做的饱感、饥饿感的选择,做出一条饱感或饿感的曲线。
显然,刚进餐的时候人们饱感最高,以后稳定一段时间,然后逐渐下降,基本回归到餐前的状态,但也可能比上一餐用餐之前更饿,或没有那么饿。然后,计算餐后4个小时的饱感曲线下面积,就得到一个“饱感指数”(SI)。
平时比较各种食物的饱感能力,就是评价它们的SI值。
是谁在影响我们的饱感?
1.蛋白、纤维多的食物,更让人饱
不同的食品,带来的饱感是不一样的。不过,在比较不同食物的饱感时,不是按同样重量或同样体积去比的,而是按同样的能量值去比的。也就是说,按一样的“卡路里”来比。
如果这么比,就会发现,在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3大产能营养素当中,蛋白质的饱腹感最高,脂肪最低。碳水化合物食物如果是纤维高,脂肪少的类型,则饱感会提升;如果反过来,精白淀粉加上很多脂肪,饱感就降低。
值得注意的是,加糖、盐、鲜味或是辣椒之类的调味料,会提升食物的美味程度,让人感觉“过瘾”,但也会让饱足感姗姗来迟,食欲控制也变得困难。
2.血糖稳定,饱感上升
饱感和饥饿感与血糖水平有关。血糖低的时候,人们的饱腹感迅速下降,饥饿感会疯狂上升,而血糖水平上升之后,人的饱腹感就会上涨。
果糖不像葡萄糖那样会快速升高血糖,所以含很多果糖的碳酸饮料尽管含有不少热量,饱感却不高,基本上不影响人们正餐的食量,结果带来发胖隐患。
3.越难吃,越觉得饱
饱感还受到食物好吃程度的影响。不好吃的食物通常饱感会比较高,好吃的食物就较低。
最早研究饱感的科学家是Holt,她在1992年开始做相关研究,测定了很多食品的饱腹感,按同样卡路里来比较。以不甜的白面包作为参比食物,把它的饱腹感数值定为100,以煮土豆的饱腹感最高,达到343;而牛角面包的饱腹感只有40。
4.个体差异的影响
当然,饱、饿这事情,是个人的主观感觉,没法用机器来替代测量,所以也没有绝对一致的数据。因为,它还会受到很多个体因素的影响。
比如胃肠功能差的人,哪怕没吃多少卡路里,也经常会在餐后胃中胀满,很不舒服。
又比如情绪痛苦、郁闷的时候,胃里顶着吃不下东西去,吃不了多少也感觉很胀。人在非常兴奋或紧张的时候,到了饭点儿也不觉得饿。反过来,人在无聊和沮丧的时候,容易放大饿的信号,用食物来给自己找点事干或转移情绪。
还有,人在睡眠不足的时候,对饱饿的信号也会降低敏感度,结果就容易吃多。
聚餐中这样就能找到饱感
回到我们的主题上:什么样的食物是饱感最强的?也就是容易饱,而且吃了之后很久都不会饿?
大量相关研究发现,真正能够大幅度提升饱感的是三个因素:一是蛋白质多一点,脂肪少一点;二是膳食纤维多一点,血糖升得慢一点;三是质地耐嚼一点,在嘴里需要牙齿更多的劳动才能咽下去,也就是进食速度快不起来。
所以,在用餐的时候,只要选择符合这三个标准,或者符合其中一两条的食物就行了。然后,避免和它正相反的食物,包括蛋白质少而脂肪多的食物。比如带着厚厚面糊煎炸的鱼肉、肥肉、“香酥”菜肴、油炸主食、油酥点心等。
用餐时先吃膳食纤维高的食物。比如杂粮、薯类,各种叶菜、芦笋、西兰花等,以及各种蘑菇菌类,就不那么容易吃进去过多的油水。菌类食物尤其有优势,它们既属于耐嚼的食物,又是高纤维低热量的。
还要注意喝少油、无糖、盐少的汤水,餐后不吃各种甜点,也少吃各种坚果瓜子类,它们都是高热量的。
此外,再加上一个小技巧也是很有帮助的,那就是主动选择难啃的食物——抢来那些带骨头的食物,带刺的食物,带壳子的食物。拿个鱼头或鱼尾,耐心地挑鱼刺;慢慢地吃蛤蜊,扔壳子;细细地吃螃蟹腿,剥虾壳子……
显得既有进食乐趣,又有美食能力。只要你看起来一直在吃东西,盘子里堆满了食物,大家就会觉得你积极参与了美食宴会,给了主人面子。而你呢,又不需要吃进去过多的东西。
当然,节日就是放松的时候,美食当前,亲情浓浓,也不必那么紧张。多吃一点没什么关系反正咱们经常跑步,肌肉能够消耗掉那点脂肪,蛋白质能够帮助增肌,碳水化合物也会变成肌糖原储藏起来。运动能让美食变得更轻松。
一般由营养因素导致的缺铁性贫血,通过改善饮食,增加含铁丰富食物的等方法,都会有很好的改善贫血的症状哦。
很多人并没意识到,眼药水的使用是有讲究的,不当的使用方法,不但不能缓解症状,还易造成其他疾病。那么,如何正确使用眼药水呢?
对工作忙碌的上班族来说,午餐吃什么是个“老大难”,很多人甚至应付了事。长此以往,难免影响健康,诱发多种慢性疾病。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器官,健康的肝脏可避免嗳气、腹胀、便秘等麻烦,同时也起着调节血糖的重要作用。
其实,有一些食物能降低体内的慢性炎症反应,你大可不必把自己变成“药罐子”。
某些食物不但可以提供人体必需的能量,还具有防病治病的功效。美国《健康》杂志最新载文盘点出10种食物疗法。
其实冬季滋阴润燥光靠喝水解决不了“体渴”的问题,还需要饮食来调理。那么冬季如何滋阴润燥呢?
偶尔屁多,可能与食用过多淀粉类食物有关;但是如果经常屁多屁臭,则是肠内有害细菌增殖的证明。
进入冬季,干燥的困扰也随之而来,皮肤和嘴唇脱皮、咽喉干、免疫力降低,稍有不慎就会呼吸道感染或换季感冒,整个人都感觉不好了。其中的必需脂肪酸有助于皮肤保持“油润”,更好锁住水分;另外,南瓜子、山核桃中的锌也有助于预防皮肤干燥。
做法:莲藕洗净、去节、切段;鲤鱼洗净,慢火煎至两边微黄。功效:秋冬季节是莲藕收成的季节,现代营养学认为莲藕是含铁量较高,且又含大量的维生素C和纤维的食物,故对体虚之人颇为适宜。
如果糖尿病患者有口渴、尿多、容易饥饿的症状,可以将山药与黄连煎服。准备山药25克,黄连10克;用水煎服,糖尿病患者每日1剂,将有清热祛湿、补益脾肾的功效。
平均每2-3分钟,就有1名中国人死于胃癌。八成胃癌患者发病初期都有胃部疼痛的症状。胃疼中的年轻人瞬间毛骨悚然。
羊肉有补肾壮阳、温补气血、开胃健脾的功效,所以冬天吃羊肉,既能抵御风寒,又可滋补身体。羊肉最好是炖着吃,会更加熟烂、鲜嫩,也易于消化。
立冬之后,天气渐凉,这一时期,“早卧晚起,以待日光”是一种顺应天时、敛藏阳气的良好行为。
英国家政学会官网说,食物即便冷冻也有保质期,而且各不相同,也没有人们所想的那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