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的“冰桶挑战”让罕见病的概念迅速广为人知。全世界目前已发现7000多种罕见病,累及3亿人。中国人口基数超过13亿,庞大的人口基数让一些罕见病变得不罕见,但仅有5%的罕见病患者能够找到有效的药物。
药物严重依赖进口,上市审批步伐加快
“7000多种罕见病中有特异性治疗作用的药物仅400种~500种。而在我国上市的还不到20%,绝大多数为进口药物。”近日在京召开的第12届国际罕见病与孤儿药大会暨第6届中国罕见病高峰论坛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评审中心化药一部高级评审员张杰披露出上述数据。
张杰介绍,目前已有超过130种罕见病药物在国内获得批准,上市审批正在加快。比如2016年11月,全球目前唯一治疗C型尼曼匹克病的药物麦格司鲍胶囊在国内免临床试验上市;2016年10月,治疗儿童活动性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的托珠单抗注射液在国内免临床试验上市;2015年10月,全球目前唯一批准用于庞贝病的药物注射用阿糖苷酶在国内免临床试验上市。
“罕见病药物的研发成本是常见药物的25倍,让很多药企望而却步。”夏尔中国总经理丛凡说。对此,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评审中心生物制品临床部部长高晨燕介绍,2015年~2017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政策征求意见稿(第52号~55号公告),希望能推动罕见病药物研发。比如第55号公告提出,申请人在提交药品上市申请时,可同时提交实验数据申请保护。对既属于创新药又属于罕见病用药、儿童专用药,给予10年的数据保护期;属于改良型新药的罕见病用药、儿童专用药,给予3年数据保护期。
在北京协和医院副院长张抒扬看来,挑战也是机遇。“罕见病药物研发已成为各国产业极为关注的目标。未来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中将成为亮点。据估计,罕见病药物的市场增速将是非罕见病药物的2倍,到2020年,罕见病药物全球销售将在处方药销售中占20%,商业价值巨大。”记者在会上获悉,2015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新药中,41%为“孤儿药”。
科研带来曙光,登记要多方合作
科技部批准北京协和医院联合全国20家主要罕见病研究单位申请的“罕见病临床队列研究”项目2016年12月启动,首次在我国建立统一标准的国家罕见病注册登记系统,并开展大规模罕见病注册与队列研究,覆盖病种包括心肺罕见病18个、内分泌代谢与血液系统15个、神经骨骼与皮肤罕见病16个、儿童罕见病10个。
平台建设牵头人张抒扬介绍,合作单位会不断拓展,病种也不限于项目书所写。据了解,国家罕见病注册登记系统今年7月上线。截至9月,105种罕见病在线登记已完成5443例。预计到2018年9月能收集并随访病例2.5万,2020年这一数字将超过5万例。“从临床方面进行罕见病登记,通过长期随访,积累患者从发病到预后完整数据,建立罕见病多中心临床资料库与国家罕见病生物样本库,同时建立罕见病研究协作网络,进而开发相应的技术标准,推动资源整合。”
目前,该项目取得一定进展。张抒扬介绍,在针对国人的102例特发性或遗传性心肌病研究中,已收集了两个大型携带未知基因等罕见心肌病家系,这是发现新型信号通路和新靶点的珍贵资源。同时,在国际上首次提出MYBPC3基因突变导致限制型心肌病。研究还发现,在102位患者中,致病基因携带者66例(64.7%),其中具有家族史基因阳性率为82.4%。且携带致病基因的患者临床预后更差。而这些都是中国人群罕见心肌病热点基因的重要数据。
张抒扬说,我国的罕见病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且数据涉及患者隐私安全,在保护患者隐私的前提下,破除研究孤岛促进科研,与国际组织做好对接,分层开放患者信息是重要议题。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生物学教授、生物工程学教授哈维·劳迪士院士介绍,在美国,大部分的注册登记依靠患者组织。“患者具体信息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分子诊断信息。”国际罕见病与孤儿药协会主席曼努埃尔·波萨达则表示,欧盟各国也在逐步地探索建立全国范围的罕见病注册的体系。
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是核心
“小时候妈妈背着我去3、4公里以外的地方看病,我的腿上扎满针,求医30年,误诊经历不胜枚举。”罕见病发展中心主任黄如方说。近一半的罕见病患者在儿童期发病,不少医生对罕见病认知有限,部分罕见病无统一的诊断标准和方法。有数据显示,30%的罕见病患者至少经5位以上医生诊断,48.3%的患者被误诊为其他疾病。
“罕见病表型复杂、外显率不同,确实给明确诊断带来挑战,且目前医院的科室设置还是以器官和系统为基础的,很难做到以患者为中心。”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主任医师段涛教授表示,以产科医生或儿科医生主导的多学科合作是理想化的诊疗模式,同时要能提供一站式多种基因测序。但如何在现实中设计临床服务流程,包括降低测序价格都需要探讨。
9年前,黄如方以患者身份成立了两家公益机构,帮助罕见病患者。黄如方说,近10年他经历了罕见病从鲜为人知到广为人知,也看到政策不断向好。2015年,国家卫生计生委罕见病诊疗与保障专家委员会成立,药物审批加速、基因检测技术进步、医保不断论证等给患者带来更多美好的期待,但仍有提升空间。目前,国内已有约70余家病友组织活跃在罕见病工作中,包括宣传教育、药物开发、政策倡导等各个环节。
“如何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是核心议题。让患者的声音被听到,每项重要决策中应该有患者的声音。”黄如方呼吁患者贡献自己的数据,同时呼吁开展患者教育,对于暂时没有有效治疗方案的患者,要学习如何与疾病和平共处。
患者的白内障程度已达到黑核的级别,就像双眼里面长了两个“黑钻石”,患者了解情况后为自己起了一个雅致的外号“钻石王老五~”
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成功救治了一名出生仅16天的“先天性乳糜胸”患儿,这是自新生儿科成立以来救治的首例“先天性乳糜胸”患儿,治疗效果得到了业界的肯定和家属的高度赞誉。
美国一位25岁女孩患有一种罕见病症,左腿和臀部异常胀大,只能依靠轮椅生活。 据《每日邮报》报道,女孩名叫阿里安娜�法罗(Arianna Faro),是美国马萨诸塞州一名心理学专业的学生
2月29是国际罕见病日,百度与健康报、罕见病发展中心联合发起的因为关注爱不罕见公益活动得到了公众广泛关注。名医进吧活动11名国内权威专家医生提供近千条医疗指导信息;百度
2月27日-29日,百度外卖举办一次下单 十分关爱爱心外卖活动。活动在白领用户群体中形成了奔走相告的口碑效应,人们通过朋友圈、微信群、微博等形式分享此次活动,为帮助罕见病
“宝贝,别再睡了,快睁开眼睛看看妈妈……”一遍遍轻声呼唤的背后,是一位母亲对患有“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女儿的坚守和等待。在8岁的孙艺珊患病昏迷的10个月里,她的母亲李玉玲每一天都是度日如年,每一天都在重复呼唤着。
映象网商丘讯(记者 曾岩 胡倩)夏邑县杨集镇小彭楼村17岁的尹转聪本是个漂亮的女孩。5岁时患上罕见的结节硬化症后,面部出现了病变。村里的百余户乡邻见其家中困难,为其筹集了8000多元善款。如今,后续的20多万元治疗费愁坏了尹转聪的父母。
映象网商丘讯(记者 曾岩 胡倩)虞城县利民镇14岁女孩韩梦瑶不幸患上神经脱髓鞘病、患有嗜血综合征和椎旁占位等多种罕见病。无奈辍学后,她没有放弃学习,在家靠自学积累知识,并为妹妹辅导作业。
每个女性朋友应该都会有为人母的一天,可有些疾病却困扰她们,子宫腺肌症--这个让女性十分痛苦的疾病
有过痛经经历的女性朋友们对于那种不适一定是深有体会了,为了帮助自己缓解痛经大家一定想过很多的方法。
月经量大是子宫腺肌症典型的症状。很多子宫腺肌症患者都有月经量大的问题。更有一些子宫腺肌症患者自嘲说“一来月经就血流成河”。
郑州市骨科医院在门诊六楼会议室举办骨科护理知识培训,此次培训由护理部主办,微创骨科的周萍护士长对护理人员进行 “拇外翻患者护理与康复指导”培训,全院近200位护士参加了此次培训。
各医疗机构将配备专职物价管理人员,实行价格公示制度,按规定执行“明码标价”……市卫生计生委日前下发相关通知,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物价管理工作,维护患者的合法利益。据介绍,各公立医疗机构部分非治疗性口腔正畸、整形美容、辅助生殖、中医类等医疗服务项目价格,按照省里相关规定,实行市场调节价格,由公立医院自主确定价格。
手机不在身边就抓狂,随时随地都在刷朋友圈,上厕所也要带手机……手机参与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离了手机不能活”已经不在是一句夸张的话。
信息化、大数据时代,让传统医疗行业插上了“互联网”翅膀,开启“智慧医疗”新模式,重构医院服务体系,改善患者就医体验等,这正是医改之需,惠民之实。